三种固定方法治疗第5掌骨头颈部骨折的疗效分析*

2018-09-08 05:46赵喆刘建全熊建义李永胜陈小强王光辉程翔宇尹建文李嘉贝李文翠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指关节掌骨骨板

赵喆 刘建全 熊建义 李永胜 陈小强 王光辉 程翔宇 尹建文 李嘉贝 李文翠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围神经手足外科,深圳 518035)

第5掌骨颈骨折是手部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手部骨折的20%,好发于活跃的年轻男性,常发生在优势手,典型的特征为发怒时拳击伤(又称为拳击手骨折)[1]。对于稳定的,掌侧成角小于30°的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2];但对于成角畸形严重或有明显侧方移位、旋转畸形的骨折,多需要手术干预[3]。对于这类骨折,目前最经典的手术方式有切开复位微型髁接骨板内固定、闭合复位顺行髓内针内固定及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等[1,4]。2012年3月至2017年4月我院采用这三种方法治疗第5掌骨头颈部骨折176例,本文从临床研究的角度对三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3月至2017年4月,176例第5掌骨头颈部骨折并接受手术的患者纳入此回顾性队列研究。2012~2014年,37例患者行切开复位接骨板螺钉内固定(A组),随后该技术被放弃,而选择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其中61例行闭合复位头颈部交叉克氏针固定(B组),78例行掌骨基底部顺行克氏针及石膏固定(C组)。

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A组26岁,B组28岁,C组25岁(表1)。所有患者骨骺均闭合,掌骨严重短缩,颈干角较健侧增大30°。

1.2 手术方法

手术均在臂丛麻醉下进行。

切开复位微型接骨板螺钉固定组(A组):在掌骨头颈部背外侧纵行切开约3 cm,分离皮下,保护伸肌腱及皮神经,打开部分关节囊,显露骨折端,将骨折端撬拨复位,克氏针临时固定,予2.0 mm系列髁接骨板螺钉固定[4],术后不予石膏外固定(图1)。

表1 176例患者的一般资料

头颈部交叉克氏针组(B组):屈掌指关节推挤掌骨头行闭合复位,透视下确认复位满意后,在掌指关节屈曲位2枚1.2 mm克氏针经皮从掌骨头两侧进针经颈部固定至掌骨干部,克氏针尾部折弯,固定在皮外[5]。术后不予石膏外固定(图2)。

掌骨基底部顺行髓内针组(C组):在掌骨基底部切开约5 mm,透视监视下予2.5 mm克氏针在基底部尺侧皮质处钻孔开口,再将2.0 mm克氏针钝头稍折弯后沿开口处向远端插入。当克氏针接近骨折端时,屈曲掌指关节推挤掌骨头使之复位,透视下确认复位良好后,将髓内克氏针折弯钝头通过骨折端直至掌骨头下,旋转克氏针,使之固定更加牢固。将克氏针尾部稍折弯,尽量剪短埋入皮下[6]。术后石膏外固定4周(图3)。

三组手术均由同样三名经验丰富的手外科医师完成。

1.3 术后康复

图1 患者,男,28岁,右侧第5掌骨颈骨折,采用接骨板螺钉固定

图2 患者,男,25岁,右侧第5掌骨颈骨折,采用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

图3 患者,男,19岁,第5掌骨颈骨折,采用顺行髓内针固定

A组术后即刻开始手指主动屈伸功能活动;B组无需特殊石膏外固定,手指主动伸直训练,术后8周拔出克氏针,开始全范围训练;C组功能位石膏保护1个月,再行功能康复训练,术后8周在局麻下沿掌骨基底部原小切口取出克氏针。

1.4 评估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进行回访。调查者未参与手术,数据的收集和记录均向患者告知。

临床评估包括小指各关节活动度及旋转畸形的评估。抓握力量根据Jamar测力计分析。根据正位和斜位X线片进行影像学评估[7]。

对所有患者的手外观、主观功能进行问卷调查。使用连续评定量表进行评分(从1分无畸形及功能障碍到5分严重的畸形及功能障碍)。疼痛程度根据直观模拟标度尺(VAS评分)评价。总体等级评定根据Steel评分划定[8(]表2):优秀,400分;良好,350~399分;一般,300~349分;差,<300分。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通过非参双向非配对样本分析(Mann-Whitney U test)。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数据均取中位数。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术后制动及去除内固定时间

A组手术时间最长(中位值:60 min,50~80 min),B组(中位值:15 min,10~20 min)最短,C组(中位值:25 min,15~40 min)居中,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术后半年A组患者均需再次住院,臂丛麻醉下取出内固定。B组术后2个月直接拔出克氏针,无需麻醉。C组术后2.5个月需在局麻下切小口取出克氏针。B组及C组均在门诊取出内固定,无需住院。A组中5例术后出现伤口红肿,抗炎对症治疗后红肿消退,伤口未敞开引流;B组中10例出现针道感染,红肿渗液,加强护理拔出克氏针后好转;C组15例出现克氏针尾皮肤刺激症状,针尾伤口疼痛,红肿渗液局部隆起,拔出克氏针后症状消失(表3)。

表2 Steel评分参数

表3 手术时间、术后制动、去除内固定及随访时间比较

2.2 临床和影像学表现

末次随访时,第5掌指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B组和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A组的ROM显著低于B组及C组;三组患者近侧及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无损失。三组患者未出现明显旋转畸形。抓握力量方面,B组和C组基本相同,并与健侧手无明显差别。A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且低于健侧手。

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A组未再出现掌侧移位,B组出现4例掌侧移位,C组9例发生掌侧移位,但移位均在10°之内,三组间比较不具有显著差异性,未造成明显旋转短缩畸形(表4)。

A组患者均抱怨掌指关节无法完全屈曲,在取下内固定后活动度有所改善,但仍无法恢复正常。B组及C组患者掌指关节基本可达伤前水平。疼痛VAS评分:A组10分(5~40分),B组4分(0~20分),C组6分(0~22分);B组和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2),A 组VAS评分显著高于 B、C组(P=0.013)。Steel评分显示B组(389分,357~400分)及C组(392分,370~400分)明显高于A组(320分,280~370分)(P=0.018),而B组和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9)。

3 讨论

3.1 关于保守治疗

对于第5掌骨头颈部骨折,传统方法是将掌指关节屈区90°推挤复位后,再握拳位石膏外固定4周。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对稳定的骨折十分有效。但手部固定较臃肿,固定时间长,给患者日常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患者难以忍受,且固定过程中,石膏松动容易造成骨折再移位导致功能障碍。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

表4 三组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评估结果比较

3.2 关于微型接骨板固定

国内劳杰等[4]采用AO微型接骨板螺钉内固定方法治疗掌骨头颈部骨折,32个掌指关节有14个获得80°以上活动范围,其他患者获得了40°~79°活动范围。但Manueddu等认为,掌骨头颈部骨折的骨折线位于掌指关节囊附着的周围,部分骨折线甚至在关节囊内,接骨板螺钉固定必然破坏关节囊结构,并可引起肌腱和关节韧带的粘连而造成关节僵直。而且有些骨折为粉碎性且非常靠近远端,没有足够的空间安放接骨板螺钉[9]。并且内固定价格远比克氏针昂贵,需要再次手术取出。A组37例患者选择微型髁接骨板固定,手术时间长,花费大,且术后关节活动度基本无法恢复正常,无法完全握拳,患者满意率低,因此,我科已基本不再对掌骨头颈部骨折使用接骨板螺钉固定。

3.3 关于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

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也是另一种较常用方法,此术式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微创、花费低。部分学者认为克氏针固定强度不够,往往不能早期功能练习。且穿刺的克氏针容易损伤肌腱和关节韧带结构,容易造成关节僵直。我们对此方法做了改进,在屈区掌指关节将掌骨头推挤复位后,从掌骨头两侧斜形交叉打入克氏针,可避免穿入伸肌腱,且伸指时克氏针被近节指骨基底部向背侧推挤,从而将掌骨头抬起趋势,避免掌骨头再向掌侧移位,因此术后鼓励患者主动背伸手指,但由于克氏针阻碍掌指关节活动,手指仅能部分背伸,掌指关节自然处于屈区状态,所以B组61例患者术后未予石膏外固定,告知患者术后主动背伸手指即可,避免被动活动。术后8周均在门诊无麻醉下拔出克氏针,再行全范围功能康复训练,术后12周基本均能恢复全范围屈伸活动[10,11]。

3.4 关于顺行髓内针固定

顺行髓内针固定技术治疗掌骨头颈部骨折在国外较常应用。有使用多枚针髓内固定,也有使用单枚针固定。C组71例患者均使用单枚2.0克氏针髓内固定,术中均可获得功能复位,掌骨头干角恢复正常。术后需功能位石膏固定4周再开始全面功能练习。术后2.5个月需局麻下切小口再次取出克氏针。术后3个月掌指关节可基本恢复至伤前水平[5]。

3.5 关于伤后手术时间及术后护理

从本组回顾性分析来看,B组和C组患者术后功能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A组,但克氏针固定也存在一定问题。首先,从治疗时间上说,手术尽可能在伤后10天内进行,时间越长越难闭合复位,本组闭合复位距受伤时间最长达到14天,复位非常困难,超过2周的患者均需切开撬拨复位;术后护理非常重要,B组患者针尾留在体外,注意保持干燥清洁,且活动度不宜过大,否则容易造成伤口渗液感染,B组患者术后10例出现钉道感染,其中6例加强换药及减少活动后感染控制,待骨折愈合后按计划拔出克氏针,4例患者感染无法控制,需提前拔出部分甚至全部克氏针,但均发生在术后3周时,未再行石膏外固定,注意保护减少活动直至6周,仅4例患者出现掌骨头掌侧再移位,但在10°之内。C组患者中15例出现克氏针尾刺激症状,皮下克氏针尾发生旋转或部分退钉,针尾刺激皮肤剧痛并形成炎性肿物,拔出克氏针后症状消失,症状均发生在术后3周后,拔出克氏针后继续石膏外固定至6周,9例出现掌骨头再移位,但丢失角度在10°之内。

从整体来看,B组及C组术后患者满意率高,功能恢复良好,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性,但从取出内固定方式及术中透视次数来看,C组在复位后定位开孔,髓内克氏针通过骨折线时均需透视,且需术者扶住患肢透视,而B组仅需在复位后及克氏针固定后两次透视,操作更方便,且对于掌骨头粉碎性骨折掌骨头不完整的情况下,髓内克氏针无足够支持固定,效果欠佳。

总之,对掌骨头颈部骨折患者,接骨板螺钉固定不推荐作为首选,笔者更倾向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但国外部分学者更推荐顺行髓内克氏针固定,这有待更进一步大样本临床研究及更高水平的循证支持[12]。

猜你喜欢
指关节掌骨骨板
第1掌骨桡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分析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的效果
基于ABAQUS 的金属接骨板典型样品数值模拟
基于改进迭代最近点算法的接骨板贴合性快捷计算方法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
有人吗
基于平均化骨骼模型的接骨板优化设计
掰指关节会导致关节炎吗?——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