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对高校本科传统教育模式的修正与拓展

2018-09-10 03:22哈洪颖
教育文化论坛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创新参与式教学

哈洪颖

摘 要: 高校本科传统教育模式存在教育理念陈旧、教学目标错位、师生权力关系结构不对等、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主体性缺失、参与程度过低等流弊。要克服这些缺陷,需要引入参与式教学的理念、思维与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学生利益至上”,强调学生在大学教育实践中的主体性和实质性参与,主张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多样性和考核指标的复合性。参与式教学革新了本科教育的理念和方式,契合了当前高校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新趋势。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主体性重建;实质性参与;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18)04-0079-05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8.04.016

一、 引言

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摆正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位置,实现两者在知识传授过程的良性互动与和谐互补,这些问题成为优化本科教育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人才教育培养质量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这些问题能否从根本上解决,直接关涉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新形势下对传统本科教育模式进行系统探索与反思,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促进大学生人格心智与能力的全面提升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科传统教育模式突出师生之间的主宾关系,强调教师知识讲授的权威性和主导性。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育模式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建构了师生之间关系的不对等性,在突出教师的主体性地位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自主性和参与性,使学生学习和接受知识的过程变得极为被动,成为教师教学知识传授的被动倾听者,并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处于客体化和边缘化地位。

要矫正这种传统教育模式的认知偏差,需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和方法,重建教与学的新型关系,实现师生之间相对平等的互动关系,使学生成为教学实践的主动者、参与者和直接推动教学实践活动的主体。在此,参与式教学由于强调师生关系的平等性、共生性、互动性以及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积极参与性,由于突出学生是高等教育的直接受益人,因此,这种教学理念与方法有助于克服高校本科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有助于优化本科教育结构和教育质量并最终实现高等教育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将对传统本科教育模式的缺陷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引入参与式教学的理念、思维和方式,以修正本科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弊端,试图为优化本科教育结构,推进本科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独立人格和自主精神的优秀大学生贡献智慧。

二、高校本科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

高校本科传统教育模式突出“以教师为中心”,其基本教育理念是,强调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人类文明的播种者,突出教师是本科教学实践的主体和知识传授的主导力量。在这样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尽可能面面俱到,而具体的教学环节则体现为教师的满堂灌输和学生的被动接受,体现为教师在教学环节和教学成效的评价方面全面掌握着知识传授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几乎全部挤占了教学时间,几乎没有给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留有相对自主的空间和互动的机会。在这种教学模式主导下,教师更多考虑的是是否完成了教学工作量,是否完成了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以及自身的教育意志和知识体系是否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充分展现。因此,对教师而言,所讲授的知识内容和观点学生是否接受、是否认同和是否理解并不能成为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而对于讲授什么内容、如何讲授、讲授效果如何,主导权则完全掌控在教师手中,学生没有任何决定和选择的权利。

在教与学、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被简化为了传授者与接受者、主体与客体、主动与被动的单向性互动关系,师生之间处于不对等的权力关系结构中。在这种权力关系结构中,当代大学生群体在教学实践中的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新性意识无法得到充分尊重和体现。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和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评价一名好学生的标准,不是看这名学生是否有独立的品格、活跃的思想、创新的意识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而是看该生在课堂上是否听话、是否认真听老师教授知识和贯彻老师的意志,在期末考试中是否能考出好成绩。当代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对新知识、新现象和新媒介最为敏感的群体,本应在大学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本应在大学教育阶段培养和锻造自身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品格,以便为今后迈入社会、适应社会做好充分准备。但在这种传统教育模式的支配下,该群体沦为了教师知识传递的被动倾听者和接受者,成为了知识传授的对象和工具。显然,这种评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大学教育的精神实质,忽视了大学生对新知识、新理念和新思想进行独立辨识、认知和感悟的能力。

因此,当前高校本科教育的传统模式从根本上说同中等教育并没有实质性差异,高等教育沦为了中等教育的翻版或升级版。这种教育理念显然忽视了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本质区别。对中学生而言,系统地对他们进行封闭式的知识传授和讲授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因为中学阶段是人格形成和成长的关键期,在这个人生成长的关键节点上,学生需要接受规范系统的知识,需要为今后的成长和继续学习深造奠定坚实基础。而高等教育在强调对大学生专业基础知识進行传授的同时,更重视学生创新意识、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培养,更强调学习知识的开放性、思想性、现实性、社会性、包容性和参与性。高等教育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路径和可能性,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自主的学习意识,使学生学习知识成为一种自觉和自发的行为。它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身健全的人格、独立的品格、创新的意识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显然,如果仅仅将高等教育视为中等教育的升级版,用管理和教授中学生的方式来对待大学生群体,这种做法必然会扭曲大学教育的本质,降低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与教育的质量与品格。

因此,创新教学方式与理念,改进大学本科传统教育模式的流弊,重建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主体性互动关系,实现教学共振[1],使本科教育知识的传授回归到塑造大学生的主体性人格、培养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轨道上来,这成为推进新时期大学教育体制和教育结构改革的根本着力点。而参与式教学理念、思维与方法的引入,则有助于克服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缺陷,有助于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质量和品格。

三、参与式教学的引入及其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矫正

参与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大学生群体在教学实践中的中心地位,将学生视为具有接受知识传授的表达权、参与权和决定权的行动主体,视为高等教育教学实践的直接受益人。它主张师生共学与教学相长,强调师生之间关系的平等性与共生性,认为知识的学习既是师生在承认相互之间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共同参与、相互学习而实现共生发展的过程[2],也是提升学生主体性与能动性的过程。这种教学理念同传统教育模式的最大差异,在于前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大学生同老师之间的互动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相对平等的主体之间的沟通协商关系。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既是学习知识的主体,也是教学实践中的真正参与者和直接受益人。对于传授什么知识、如何传授,学生具有直接的建议权和表达权。这种教育理念同时强调,既然学生是本科教育的主体,那么教师的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的实际需要而展开,应当以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在参与性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所传授知识的引导者和指路人。他不仅要向大学生群体讲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获取知识的路径和方法,培养他们学习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与激情。

在本科教学实践中,将学生视为主体抑或客体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学生视为高等教育的主体,突出的是师生之间互动关系的平等性、互为主体性以及对学生教育权利的尊重。它意味着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环节的设计和构思中,应时刻考虑学生的所需、所思、所想和所求,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人格,师生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平等性的互动共建共生关系。[3]学生既然是学习教育的主体,那么老师在知识传授中涉及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如讲授什么内容、如何讲授、讲授效果如何、接受程度怎样等等,就应当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多听听学生的想法和评价。因此,参与式教学强调,教师既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同时学生也要尊重教师的意见。[4]唯有如此,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才可能得到学生的接受和认同,师生之间也才可能建立起相互信赖且以合作为取向的新型关系。[5]而将学生视为客体,则体现了教师的权威性、主导性和学生学习知识的工具性、被动性和盲从性,这一点笔者上述内容中论及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时已明确阐明。因此,参与式教学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改变和打破传统高等教育模式中所形成的不对等的权力结构关系,改变大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客体化、边缘化的地位,进而实现师生之间平等协商的新型互动关系的重塑。

强调大学生群体的实质性而非形式化参与、主动参与而非被动参与是参与式教学的本质特征。该群体只有实质性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从“学会”变为“会学”的身份转变[6],让他们对于老师教学实践中所涉及的具体观点或问题积极主动地表达自身的建议、观点和主张,与同学、老师进行公开讨论或辩论,才能真正体现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主体性和自主性。从某种程度上说,该群体在教学实践中的实质性参与有助于改变传统教育实践活动中出现的讲授与接受、主动与被动、主体与客体的单向性关系,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基于平等主体基础之上的双向性互动关系的建立。因此,参与式教学主张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实践的行动主体,两者都应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通过教学交往而实现师生共同学习和共生发展。[7]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系有助于优化教学关系、教学秩序与教学结构。因此,在参与式教学中,大学生既要充分行使自身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互动的权利,教师更应尊重他们的参与性权利,并尽可能采取一切可能的教学手段和措施来保障这种权利在教学实践与知识传授过程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实现。一般来说,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参与面越广泛,参与的程度越深,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越明显,学生对教学的认同度也越高。

参与式教学强调教学方式和教学形式的多元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特别重视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过程。[8]正是这种多元、开放和动态的实践过程,彰显了参与式教学的优势和特色,并从根本上对传统本科教学模式中单纯的讲授方式进行了修正与扩展。在教学实践中,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学生利益至上、参与创造价值”[9]的教学理念,为了调动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激情,参与式教学的形式和方式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读书报告、公开辩论、场景化教学、影视化教学等多种方式展开,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该是开放的而非封闭的,应该是民主的而非专制的,应该让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成为教学实践的主人。

教师可以围绕课堂讲授中的某个热点问题或主题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让每组同学就所关注的问题在课后进行充分准备并让每组推出一名组长代表本组就所关注的问题进行充分阐述,在不同小组之间进行效果评比,同时让其他组员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补充发言,把问题引向深入,充分调动同学们对于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性和主动性。依据教学需要,教师也可以依照学生们的兴趣爱好推荐一些专业经典著作,在班级中有选择地成立读书兴趣小组,给热爱阅读、善于理性思考的同学提供深入学习经典、阐释和表达自身读书心得的机会,让他们在班级课堂中公开充分表达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读书感受,进而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形成阅读和书写的好習惯。此外,公开辩论也是互动是教学的重要形式。教师可以围绕教学讲授中的某个重大热点问题组织发动学生进行公开辩论,激发学生学习和回应问题的思辨能力。在公开辩论前,学生应查阅相关文献,对这些重大热点问题形成系统的认识和看法。在辩论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聚焦问题,拓展大学生对焦点问题的应对处置与思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影视教学也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围绕讲授的知识内容,在课堂上播放一些极富启发性的影视教学或记录片,并启发学生就片中涉及的问题阐述观点、发表看法。这些纪录片既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生动、形象和可理解,又可以对学生的感官与视角形成冲击,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參与式教学强调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多样性,主张教师可以依照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实际的需要和学生对教学的需求来同时选择一种或几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实践。在这种多元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传授知识的引领者。他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领掌握学习知识的路径,启发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与方式进一步表明,参与式教学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学生不仅可以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中充分享受教学的过程,而且知识的学习和获取知识的途径本身也是开放的。正是这种开放性的品格,使得参与式教学更能彰显民主自由、包容差异、彼此尊重的教育精神。

强调对学生考核指标的多重性也是参与式教学所追求的重要目标。由于参与式教学不仅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讲授,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乐观向上、自立自强的心态以及应对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既强调对学生领悟和掌握知识能力的考核,又重视学生在组织协调、语言沟通、阅读表达、互动参与和应变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它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指标是多重的。这种评价指标的多重性表明,参与式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智识健全、积极向上并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培育同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是高度契合的。

总之,参与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学生利益至上”,突出学生在大学教育实践中的主体性和实质性参与,主张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多样性和考核指标的复合性。它矫正了本科传统教育模式的诸多缺陷,革新了本科教育的理念和方式,契合了当前高校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新趋势。

四、结语

在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期待和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传统教育模式已经难以实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创新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方式变得更加重要和紧迫。笔者在对本科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教育主体错位、学生参与教育的权利缺失、教育目的的异化等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了参与式教学的新理念、新思维和新方法。笔者认为,参与式教学有助于克服传统教育模式的诸多流弊,可以成为引领新形势下推动高等教育理念、教育体制与教学实践进行深度改革的可行性方向。随着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战略的实施和全面推进,国家和社会对大学人才培育的水平和期望值更高,而作为直接承载和肩负大学教育知识传授的高等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际中不断更新和创新教育模式、理念和方法本身责无旁贷。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给从事高等教育的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及时回应时代的变化趋势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才能不愧于时代所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

[1] 李海英,李建军.“参与式教学”的实践与问题透视[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4(4).

[2] 陈时见.参与式教学的内涵特征[J].教师教育学报,2014(4).

[3] 孙琳,陈梦.高等学校参与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农业科学,2017(4).

[4] 孔龙,张鲜华.参与式教学的国际借鉴与实施路径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5] 宋效峰.刍议高校参与式教学的目标与实施路径[J].山东工会论坛,2014(1).

[6] 于波,李秀双.参与式教学的目标设计[J].教师教育学报,2014(4).

[7] 陈时见,谢梦雪.参与式教学的形态特征与实施策略[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

[8] 刘永凤.参与式教学的活动策略[J].教师教育学报,2014(4).

[9] 姚建光.参与式教学,理论建构与实证样本[J].中国教育学刊,2011(1).

(责任编辑 赵广示)

Abstract: In the tradi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mode there exist such defects as antiquated educational idea, misalignment of teaching objectives, unequal structure of teacher-student power relations, blankness of teaching methodology, lack of student subjectivity and too little participation. To overcome these defects, 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the ideas of participatory teaching and modes of thinking. The notion of participatory teaching takes “students as the center”, insists on “Student interest first”, emphasizes the subjectivity and substantiv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in the practice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advocates openness and diversity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compound of assessment indicators. Participatory teaching innovates the concept and method of education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conforms to the new trend of education teaching system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participatory teaching; subjective reconstruction; substantive participation;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ode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创新参与式教学
高校就业指导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改革探索与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创新与探讨
大学生职业规划课堂参与式教学干预研究
普通生态学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
参与式教学在“旅游与生活”植入式在线课程改革中的运用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