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本“好念的经”

2018-09-10 01:19王春生滕兴金
档案与建设 2018年9期
关键词:张老汉小队长村民

王春生 滕兴金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徐州,视察了多个地方。在马庄村,习近平总书记说,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这里看到了实实在在的落实和弘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村的精神面貌、人的风貌怎么样。

对这个总户数637户、人口不足3000人的小村庄,总书记为何会给出如此评价呢?现在就让我们从几张发黄的照片档案,深入探访,寻找答案吧。

2018年6月30日晚,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办事处马庄村的神农广场上灯火辉煌,人如潮涌。2000名村民及早就汇聚这里,参加村里举办的“迎七一”专场晚会。

此时倍受大家瞩目的,除了受表彰的先进名单和农民乐团的精彩演出之外,还有一项村民们期待已久的大事,就是全村637户“家庭档案”“半年积分公示”。

笔者了解到,马庄村有个“村规民约”,涉及社会政治生活、集体公益活动、家庭团结和睦、个人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每家每户都对照各项指标打分,由村民代表会记入“家庭档案”并定期公示,年终根据得分多少评优晋级。所以马庄村的“优秀共产党员”“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都凭积分说话,全村637户无一例外。

这项被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称之为新农村管理“细胞工程”的群众自治模式,如今已在马庄沿用了22年。可少有人知道,这项制度实施的前前后后还有几件小小趣事哟……

从“生产小队长”到“村民小组长”

“‘生产小队长是在我国集体经济时代,大家最熟悉的‘农村基层干部了,抓生产、记工分,忙忙碌碌。但实行土地包干以后,生产小队长虽然人在其位,但就有些名不副实了。”马庄村原党委书记孟庆喜回忆道。

1986年,孟庆喜接任马庄村支部书记,带领全村人白手起家,建煤井、烧水泥、搞建筑、跑运输,使集体经济一天一天壮大起来。但不久,他就发现了村原有基层管理模式的弊端。凡是村集体内部的民事调解、环境卫生管理、治安联防等公共、公益任务,怎么也分派不下去。“为什么?‘生产小队长就是抓生产的,不管其他事。”孟庆喜有些纠结。

“社会形势变了,生产任务少了,而农村社会化管理的事务愈来愈多。生产小队长再不能只管‘生产!”为了避免吃新时代的大锅饭,孟庆喜想出一招:为村党员干部人人建立一个档案,在把各类生产致富任务分到人头的同时,明确了每个人分片分组的社会化管理责任,项项进行打分,依分高低评优争先,与年底奖金挂钩,还实行计划生育、平安创建、安全生产等“一票否决制”。

“就这样,‘生产小队长变成了‘村民小组长,这也是马庄村村民自治模式的第一次质变。”对此,孟庆喜仍记忆如新。

0.5分和1.5分的正负差

1990年初,村党员干部档案记录了近一年。一年来,村民小组长们在工作中你追我赶、奋力争先,切实为集体出了不少力气,为村民们干了不少实事好事。

1月2日,村里召开村民大会,公布去年一年的计分结果,并按照积分高低依次评奖。结果六组以比五组多了0.5分的优势,评上了第三名,六组村民兴高采烈;六组队长披红戴花,还被奖励一台双缸洗衣机。而在另一边,五组的群众真是郁闷。于是五组组长召集大家开会,认认真真地总结教训。大家决心在新一年里再共同加把劲,一定把集体先进争到手。

不料想,第二天当地派出所到村里通知,六组有个年轻人在家违规储存矿用炸药,必须接受治安处罚,而事发时间是在上年12月27日。村里立即要求扣掉六组2分,集体第三名变成了五组。

看着抬来又被抬走的新双缸洗衣机,六组队长心里不是个滋味。于是六组村民自发聚在一起商量:今年大家伙儿一定要好好干,多做好事,少出差错,齐心协力把先进称号夺回来。

看到村党员干部档案制取得了预期效果,“我得出了一个获益终身的经验,那就是‘坚持用竞争机制去激励人!”孟庆喜乐呵呵地说。

破天荒当选的“星级文明户”

在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马庄村的经济、文化都在稳步上升,可村民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旧俗陋习却时有发生。家风是社会文明的根基,家风不正,必然影响民风。

1992年,孟庆喜又提出了一个新办法,建立家庭档案,把每家参与社会生活的小事都详细记录下来,并进行评比,用家风带动民风、进而促进乡风文明。

于是,村里為每一户村民家庭都建立一份档案,按照经济发展、尊老爱幼、计划生育、邻里关系、家庭和睦、环境卫生、遵纪守法、好人好事等情况分项打分,记入档案,每月一公布,张榜上墙,作为年终评优奖惩的依据。遵纪守法、无违法乱纪是评选“星级文明户”的重要条件,有违法犯罪的一票否决。同时从2004年起,村里每年拿出10万元给村民按积分进行兑现。

家庭档案管理制度,为村民搭建了一个展示文明的舞台,激发了马庄人营造家风、弘扬正气的热情。“你像大到完成各类生产致富任务、家庭团结、邻里和睦、尊老爱幼、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升旗仪式、周末舞会,小到鸡鸭猪羊的管理,小鸡要从笼里跑出来一只就扣掉半分。你到年终,你差了半分,你就有可能评不了先进文明户。”村民们牢记在心。

村民张老汉家里人丁兴旺、男丁居多,在以前算得上“人头户”,事事不让人,谁家都得畏他几分,因此邻居们对他家颇有微词。自从村里建起了家庭档案后,张老汉就召集家里人说:“平时人家都是怕咱,对咱家意见大、不服气。从今后,咱一定好好处世处人,年底拿个先进,让他们真服气!”

张老汉说到做到,凡是村里集体活动,他都动员全家积极参加。每月公布分数,他都拿着个本本,认真记下来。终于到了年度评先大会,结果一公布,张老汉家庭档案积分离“星级文明户”标准差了1.5分!这是怎么回事?队长翻开记录:“第四季度某月某日,张老汉与四儿媳妇吵架,扣2分。”

有些失望的张老汉一回家,立即召开家庭会议,首先做了自我检讨,然后动员全家,今后一定学会礼让、和和睦睦,避免再发生家庭内部矛盾,做个真正的文明户。

第二年,张老汉严守诺言,在维护家庭和谐的同时,还主动帮助邻居、参加村里的各项义务劳动。

“那年底,俺家第一次破天荒地评了‘星级户,俺还在全村表彰大会上作了发言呢!”说起十年前的事,张老汉还兴奋得满脸红光光。

永远在路上的民生工程

“俺庄人都很看重荣誉。邻居是‘文明户,自家没评上就很难过。就要找原因:是不是夫妻吵架?婆媳不和?是不是违纪超生,少参加一次集体活动?所以每一家都为名誉努力,都想在村民大会上披红戴花。要是做了错事就必须在会上公开道歉,必须在村里放一场电影。”村民张旭东介绍说。

公平生公道,正义生正气。每到家庭档案积分张榜公布的日子,全村人都为之激动。每年年终表彰的时候,马庄人比过节还高兴。

“大家都很认真。有一次公布分数,晚上正巧停电,下夜班的村民一起跑来看榜,看不清就用打火机照亮,凑到跟前仔细瞧、认真比较。”孟庆喜对记者说。

“家庭档案”制度提高了村民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马庄用这种办法管人,管出了良好村风民风,管出了向上向善气象,管出了村上下一心同气相求的集体荣誉感。如该村每月都有一次不定期的卫生大检查活动,确保村里的每户都能时刻注意卫生。从纸片、烟头到花坛里的花种、杂草清除情况,检查人员每项都不会放松。每月1日升国旗仪式,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村民们都全部自觉参加,在村民广场整整齐齐排好队,20余年来雷打不动,让外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好制度也是民生工程。用制度管人、管事,让各项事务都有规可循,少去了许多人情及种种复杂关系的麻烦。”马庄村现任党委书记孟国栋这样说道。

因此,与家庭档案同时建立起来的还有《马庄村党员联系户工作条例》《红白理事会章程》《马庄村党员干部从政清廉决定》等21項150条规章制度,全村形成了“党风正、民风淳、人心齐、效益增”的良好局面,使全庄人生活在一个安乐祥和的农村小康社会中。马庄村因此多次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小康示范村”。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重要标志。马庄村的家庭档案模式从基层实践中来,深得群众欢迎,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统一的典型路径,也是一份记录我国农村社会治理发展历程的珍贵档案。”贾汪区档案局领导如此评价。

正如家庭档案还在记录,村民们争创和谐的故事还在延续,马庄村走在乡村振兴大道上的脚步永远都不会停息……

猜你喜欢
张老汉小队长村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寻找王喜来
我当上了小队长
一条杠也是杠
寻找海娃
注重行动、语言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