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芮城县油菜种植及栽培技术

2018-09-10 02:15姚静
种子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油菜技术生产

姚静

摘 要:简单叙述了芮城县目前油菜生产情况,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就“双低”油菜从整地、品种选择及各生育期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栽培技术意见。

关键词:油菜;生产;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05-0066-03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志码: B

芮城县地处晋、陕、豫3省交汇处,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自古以来有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习惯,素有种植油菜用作食用油的习惯。

近年来,随着杂交甘蓝型各项高产技术的普及应用,油菜种植面积从21世纪初的667 hm2回升到2 000 hm2,种植规模和用途也从原单户种植少量主要用于家庭食用油自用变为单户规模种植,主要以销售获取经济收入为目标的方式。从分布和布局上,也从原来的瘠薄小块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和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变为大块、水利条件较好的田块种植。单产水平也随着种植田块水肥条件的变化及栽培技术科学化而较大幅度跃升,由原来大多选用白菜型油菜、瘠薄旱地、粗放管理的产量仅为50~75 kg/667 m2,提高到平均150 kg/667 m2,高产田块可达近200 kg/667 m2。

连续3年来,油菜籽食用油本地销售价格稳定在18~20元/kg。每667 m2油菜籽可榨油60 kg、枯饼90 kg左右,产值1 170~1 290元,除去机械作业费用80元、化肥农药种子费用120元、灌溉费用80元、人工费用200元,纯收入700~800元,高于种植小麦纯收入460元。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双低油菜籽油在市场上销路越来越好,油菜种植成为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方向之一。

目前芮城种植的主要油菜品种有晋油10、晋油11号、陕油107号、陕油803、秦荣3号等。近几年,陕油107、陕油803、秦荣3号表现良好,面积有扩大趋势。

现结合芮城县的气候特点和“双低”油菜在生长发育上苗期生长慢、冬前苗势弱;对硼敏感、硼肥不足,造成荫角增加;苔花期硝酸还原酶活性强、叶色深、耐肥性减弱、抗性下降等特点,对芮城县油菜栽培技术作如下介绍。

1 播前准备

1.1 地块选择

甘蓝型冬油菜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可以选择冬闲地块、果树行间、黄河滩涂、山坡旱垣地,以及在当年9月上旬以前能够收获的一年两熟或轮作倒茬、适合机械作业的地块等。对于有前茬作物的田块,应在收获后及时进行灭茬,然后旋耕。

1.2 灌底墒水

播种前15 d内无有效降雨,耕作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在播种前8~10 d应浇灌一次底墒水。

1.3 施足底肥

在旋耕土地前,先进行施肥,每667 m2需施纯氮8~10 kg、纯磷 6~7 kg、纯钾4~5 kg。必须注意追施硼砂1 kg/667 m2。由于甘蓝型冬油菜对硼比较敏感,土壤缺硼会导致油菜生理机能失调,发生油菜生理性病害“萎缩不实症”,导致开花不结实或少结实的现象。

1.4 整地

在播种前1 d或当天,保持0~20 cm 耕作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0%左右时,旋耕、耙耱,然后起垄作畦,作畦的大小根据农机具作业的情况而定,一般为2.5~2.8 m/畦。

2 品种选择

选择早熟性好、品质优良、适应当地气候特点的油菜品种,种子质量必须符合NY414标准的要求。双低油菜種子芥酸含量不得高于1.00%,硫苷含量不得超过30.00 μmol/g饼。近年来,晋油10号、晋油11号、陕油107号、陕油803、秦荣3号都是表现良好的双低油菜品种。

3 播种

3.1 播期

适时早播,使苗前期主茎总叶片数增多,克服双低油菜苗期生长势弱的问题,冬前形成壮苗,从而使产量增加。播种时间旱地为8月下旬,水地为9月上旬,一年两熟的播期不迟于9月中旬。

3.2 播量

播种时应选用油菜精量机械播种耧。播种量应调节在200 g/667 m2左右为宜。这样既减少了人工疏苗和定苗,又节约了种植成本。

3.3 播种配置及要求

行距为40 cm,播种深度为3 cm左右。当播种期推迟时,应适当增加播种量。

3.4 封闭除草

播种后及时喷施除草剂50%乙草胺70 mL,进行土壤封闭除草。在田间土壤水分适宜、日平均温度16~20 ℃时,播后3~5 d油菜即可出苗。

4 冬前苗期管理

冬油菜苗期150 d,苗期生长适宜气温为10~20 ℃,同时苗期还需适宜的土壤水分和充足的光照。当温度低于3 ℃时,油菜地上部分停止生长。

4.1 查苗和补种

因采用直播方式,出苗后要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如发现有缺苗地段,应及时进行补种。

4.2 间苗

当出苗后长到2~3片真叶时,进行间苗。间苗的要求是苗与苗相互之间不能拥挤和重叠,有利于幼苗的生长。

4.3 定苗

当油菜长到4~5片真叶时,进行定苗。定苗的原则是:旱地留苗2万~2.5万株/667 m2,如行距为40 cm,则株距为3~4 cm;水地留苗1.8万~2.0万株/667 m2,行距为40 cm时,株距为6~7 cm。

4.4 中耕除草

当油菜长到4~5片叶时,结合疏苗、定苗进行中耕除草。杂草较多田块喷施盖草能、稀草酮类除草剂去除。

4.5 地下害虫防治

苗期要注意地下害虫的发生,地下害虫有蝼蛄、蛴螬等。如发现有幼苗被咬伤或出现死苗现象,要及时用毒饵诱杀地下害虫。毒饵的制作方法是:先将麦麸炒熟,使麦麸带有一定的香味,有利于诱杀害虫。然后每667 m2用80%敌百虫晶体50 g,或20%甲基异硫磷乳油200 mL,兑水2.5~3 kg,拌麦麸25~30 kg,均匀地抛撒在地面;或每667 m2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兑水40~50 kg进行喷洒防治。

4.6 菜青虫防治

菜青虫别名大绿虫,喜食油菜叶片,常将油菜叶片为害成缺刻孔洞样,严重时为害整个叶片,只留下叶柄,致使植株枯死,因此对于苗期菜青虫要及时进行防治。可用20%杀灭菊酯乳剂2 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2 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如为害严重时,可间隔5~7 d再用同样方法防治一次。

4.7 化学调控

对于冬前气温偏高而出现旺苗的田块,容易使油菜苗出现抽薹现象,每667 m2可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00 g,兑水50 kg均匀喷施在旺苗的顶端,防旺长。

冬前培养壮苗是高产的关键,也是安全越冬要求。入冬前长势长相要求是:总叶数达15片左右,即叶痕数+绿叶数为15片叶,绿叶数量应为8~12片,叶片浓绿而不发红,叶缘略带紫色。根系发达,根颈粗1~1.5 cm。大小形状封行而又不抽苔。如苗太小,缺乏自身的抗冻能力,冬季容易冻死;太旺冬前容易抽薹,冬季受冻,严重影响来年的产量。

5 越冬期管理

当气温低于3 ℃时,油菜停止生长,应做好保温防冻等工作,保证壮苗越冬。

5.1 培土壅根

为使油菜安全越冬,在12月上旬封冻前及时通过机械操作将行间的土壅向油菜的根部保护根部,避免受冻。培土壅根的标准为油菜根部全部用土埋实。

5.2 浇灌越冬水

在12月中、下旬浇灌越冬水,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0 kg/667 m2,达到水肥补稀、水肥补迟、水肥培壮、防止冻害的目的。

6 返青期苗期管理

来年开春后随着气温回升,油菜苗从休眠状态逐渐恢复生长。3月中旬,大田50%以上的植株心叶长出0.5~1.0 cm时,进入返青期。有灌溉条件的在3月上旬应浇灌返青水,并追施尿素15 kg/667 m2,促早发。

7 蕾薹期管理

冬油菜在返青后即很快进入蕾薹期,一般为25~30 d,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阶段,也是搭好高产架子的重要时期。此期对长势长相的要求是:苔抽出时的平头高度适中,苔粗壮有力,上下粗细较均匀。管理上,土地肥沃、长势较好的油菜田块,追肥应迟施轻施;苗期肥料不足、长势较弱的油菜,追肥应早施多施;降雨稀少、土壤干旱时少施;有条件的地区,应结合灌水进行追肥。

8 花期管理

油菜花期长30~40 d。开花期迟早和长短,因品种和各地气候条件而有差异。花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阶段。花序迅速伸长,盛花期的株高、叶面积和全株干重达最大值。

开花期的适宜温度为14~18 ℃,在12~25 ℃时均能正常开花,温度在30 ℃以上时虽然开花,但结实不良。温度在10 ℃以下时,开花数量显著减少,5 ℃以下停止开花。

开花期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在此期间,有条件的可以补施花肥,即用1%的磷酸二氢钾,兑水50 kg进行叶面喷施,间隔7 d一次,连续喷2~3次,争取花多荚实。

在花期,如果菌核病叶病株率达10%、茎病株率达1%时,则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40~50 kg/667 m2,喷雾防治1~2次,间隔时间为7~10 d。

9 角果成熟期管理

角果成熟期是油菜生殖生长阶段。此时角果长度比宽度增长快,种子形成,干物质和油分逐渐累积。当种胚开始分化时,对环境条件的反应最为敏感。遇低温或营养不足时,种胚即停止分化,不能形成种子。遇到高温、干热风等不利气候条件,容易提早枯熟。此阶段的管理措施是防止倒伏,改善生长环境,降低高温的影响,促进角果发育,增加粒重。对于蚜虫发生较重的田块,应及时进行防治。

10 收获

油菜全株2/3角果呈绿黄色、主花序基部角果转现枇杷黄色、种皮变成黑褐色时,可抢晴收获。对于地块较小、不利于机械收获而采用人工收获的,应在田间地头进行脱离,以减少人工运输。对于大田有条件的,则采用联合收割机收获。

(收稿日期:2018-04-23)

猜你喜欢
油菜技术生产
阿宽的生产小组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油菜花开
如何翻译“香菇油菜”?
食品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