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教科研实效性问题与对策

2018-09-12 18:53黄聚雪
继续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实效性问题对策

黄聚雪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在教科研方面存在着实效性不强的问题。本文列举了中职学校在教科研方面存在实效性不强的5种表现,阐述了中职学校做好教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提高中职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教科研;问题;实效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6月23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职业教育的育人思想。中职学校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处于初级或启蒙阶段,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必须走内涵建设的道路,工学结合,务实教育,教学和实训并重。育人为本,质量优先。科研是强校之路,是学校上水平、提质量、树品牌的重要途径。但不可回避的是:目前多数中职学校的教科研滞后于教学,实效性不突出。从一定意义上说,影响了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如何提高中职学校的教科研质量和效能,已是摆在中职学校和科研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职学校教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教科研工作重视不够

教科研是服务于教学工作的助推器,但助推器的作用没能发挥出来:一是领导重视不够,中职学校重招生、轻教学,更缺少为教学服务的教科研工作;二是学校没有完善的教研制度,缺乏工作安排、评比办法以及考核,所以导致无人关注教科研的实效性。

(二)缺少独立的教学研究机构和人员

目前,中职学校的教科研工作主要依靠各专业组和基础学科组分头开展,很少有独立的教科研机构。据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2017年在山东省内215所职业学校调查显示,未设立独立教学研究部门的学校比例高达79.37%。缺少独立的教科研机构和人员,制约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致使难以保证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

(三)教师对教科研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许多教师认为中职生是从中考成绩低分段学生中录取的,质量差、学习意愿低、学习要求不高,教师在教学上很容易满足他们。因此,面对这些学生的教学,不需要研究,即使研究了也不一定起到作用。故此,有些教师参加学校或系部组织教研活动,为了应付差事,泛泛而谈,缺少针对性和建设性意见。还有的教师只是在晋升职称和评定时,才查阅资料撰写论文,发表一下对教科研或某一项工作的体会或想法,所以中职教师的教科研很少有实效性的成果。

(四)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教研能力不强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2017年对山东省内职业学校的1072名教师调查发现,28.8%的教师希望做教研但缺少方法;30.78%的教师表示任务重、压力大,没有时间从事教科研;12.01%的教师表示安于现状;8.40%教师认为把书教好就够了,没有必要搞教研。中职教师对教科研的看法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认为,中职生多数学生厌学、自律性非常差,教师仅用在教学和课堂秩序管理上就要花费很多心血,没有时间精力再做教研。第二种情况认为,教师每天面对这些中职学生群体,已分析透彻,在教学上方法用尽,但多数学生还是不学习;第三种情况是想研究,但缺少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所以,基于上述情况中职学校教科研很难出实效性的成果。

二、中职学校做好教科研工作的必要性

(一)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更多“工匠型人才”的需要

当前,由于国家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措施,社会急需大量的中、高级“工匠型人才”。而中职学校培养出的中级“工匠型人才”,在数量上远远满足不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中职学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出更多的中级“工匠型人才”。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更多“工匠型人”才离不开中职学校教科研的推动。“工匠型人才”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敬业精神,精湛的职业技能、良好的创新能力等素质。当前中职学校培养出具备“工匠型人才”素质的还比较少。这与许多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简单、粗放有较大关系。乏力的德育教育、单一的教学模式、粗放的实操训练,从校园到校园的封闭式教学场景。很难培养出更多的符合“工匠型人才”要求的学生。因此,中职学校需要从德育教育、工匠意识,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实训模式等教科研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推动形成能培养更多“工匠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教师转型成为“双师型”教师的需要

中职教师转型成为“双师型”,需要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教科研策略。请进来,即邀请专家、企业“工匠”来学校参与适量的教研活动,比如参与制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计划、“师傅”培养“徒弟”的教学计划,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观摩、指导等。这样使得我们教师更符合“双师型”教师标准的要求,“师傅”培养出的“徒弟”更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走出去,即教师要去关联企业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教师用专业理论指导实践,在专业实践中提升理论,边实践边研究,成为实实在在的“双师型”教师。所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教科研策略,能使中职教师尽快转型成为“双师型”教师,并成为更优秀的“双师型”教师。

(三)中职学校提升内涵动力的需要

国发【2014】19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中职学校由于历史的原因,行业办学,缺乏规范,师资匮乏。学校往往专业众多,但主干专业、拳头专业少的可憐,实习实训条件和环境差,专业的内涵建设几乎一片空白。学校与企业联系不多,不了解现代企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标准,因而对专业培养目标缺乏细致的分析和把握,结果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或者找不到工作,或者上岗后适应不了工作岗位的需求。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职业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比如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办学工作重点就在2014年10月提出由原来的“抓招生、促升学、保就业”转变为“抓教学质量、学生管理和后勤服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但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首先是观念的转变,然后在专业建设、师资培训、高效课堂、校企合作等多方面去实施、研究、深化、创新。只有这样做,才能在中职学校营造抓业务提升、重教科研的浓重氛围,才能提高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提升中职学校的内涵建设,扩大社会影响力。

(四)是中职教师提升教学能力,迎接教学挑战的需要

中职教师在教学上面临着诸多挑战。由于中职教师面对的学生群体大多来自于初中的低分段学生,他们的学习意愿低,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弱,学习的自律性、纪律性比较差。因而,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意愿,如何使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的理解、接受,怎样管控好学习秩序等至今仍是许多中职教师面对的挑战性的教学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通过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来应对。而提升教学能力,则需要凝聚每个教师的智慧。而聚集智慧的重要方式就是教科研。教科研就是群策群力,就是相互切磋、研讨、交流、学习。教科研的重要成果就是中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所以中职教师更需要做好教科研工作。

(五)提高中职生素质的需要

目前,中职生的整体素质还是普遍较低。原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于初中中考低分段的中职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各方面素质相对低。到中职学校后自身又缺乏正确的学习观,没有好的学习态度。其学习的主动性很低,学习的自律性、纪律性比较差,对提升自己素质的要求并不高。另一方面,面对这样的群体许多中职教师只是寻找教学对象存在的问题,而没有深入地去研究并提出针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如何提升其素质的有效的教学方式与管理方法。因此,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中职生的学习态度素质、知识素质以及技能素质普遍较低。面对这样的一个客观群体,如何从教学方式与教学管理上提升他们的素质,是摆在广大中职學校、中职教师的一个很大的科研课题。

三、提高中职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对策

(一)校长的教学领导力是提高教科研工作实效性的有效动力

校长教学领导力是新时期落实“核心素养”背景下以“育人为本”为目标提出的教学改革的举措之一。作为校长,必须明确自己领导教学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学习落实教学新理念,研究课堂效果,创新教学手段,重视教科研的力量。作为校长每学期不仅要有专门针对教科研工作的安排、部署,还要拿出些时间深入教科研一线了解、掌握情况,并推动教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和实践中。因此,校长既是教科研的倡导者、引路人,又是践行者、开拓者、督促者。

(二)完善教科研工作的研究、应用、评价、激励制度,是促进教科研工作实效性的根本保障

当前,许多中职学校对教科研工作评价、应用、激励的机制不健全。从而教科研工作对教师的激励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教师对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也就难以做出多少有实效性的成果。因此,中职学校想促进教科研工作实效性,就要从完善对教科研工作的评价、应用以及激励制度上开展工作。为了增强中职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首先,学校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做到有计划的、按部就班的开展工作。其次,对于科研成果要形成科学的评价机制,以鉴别科研成果的优劣。再次,对于经过教学实证有良好效益的教科研成果,学校应当建立应用推广机制,让教科研成果真正落地、开花、结果。最后,对已实施推广的科研成果要有激励措施,建立对教师科研成果评价与工作绩效挂钩的制度,激发教师做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实效性。这样就能够促使中职教师有积极性的去做、多做有实效性的教科研工作。总之,在教科研制度上要激励教师去做更多有实效性的工作。并且鼓励教师积极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研究解决的对策。大兴教学研究之风气、树立良好研究之氛围,让所有教师都融入其中。同时,也要让积极运用教科研成果并积极反馈提出改进意见的教师获得认可与鼓励。

(三)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是提高教科研工作实效性的基本保证

多年来由于教科研是中职学校的非重点工作,在这方面很少对教师有要求。故此教科研工作是中职教师的弱项。许多中职教师或缺乏或没有教科研方面工作的经验,对教学科研的基本要求、基本程序、基本方法知之甚少。这些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教科研能力偏低。比如教学课题申报书,许多教师不知道从哪几个方面撰写;课题调研,不知道如何设计调查问卷,不会做统计分析;撰写科研论文,论文质量偏低。所以提高中职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必须普及教科研知识,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需要省市教科研主管部门多组织学习、培训、交流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

(四)做深、做透、针对性强,是提高教科研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中职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学习意愿低、学习心理问题比较多,教师的教学难度非常大。因而聚焦课堂、实习实训环节,善于推出“好点子、新创意、高效法”的教学方式特别重要。教师要善于发现情况,查摆问题,以“专家引领、同事互助、行动研究”等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工学结合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来探讨解决教学中的疑难困惑。针对性强,办法就多,教研效果就好。

(五)支持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学习,增强教科研活动的应用性

学校应制定支持鼓励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学习的规章制度。一是硬性要求教师每三年要去企业顶岗实践工作半年以上,二是要制定教师“工学结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政策措施,给教师提供便利条件和一定的经济补助。这样教师首先“工学结合”的结果,能让教师成长为既是教师,又是技师。教师在企业见多识广后,会整理修缮教案,增加实践的内容,还有可能寻找到与企业合作的机会,带领学生与企业开展项目合作。

中职学校教科研工作要切实突出实效意识,增强实效性,以真正实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目的。当前,更多的中职学校在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勇于改革创新,推出新策略,培育新亮点,通过参加“知识+技能”的春季高考,通过一年一度的技能大赛等渠道让社会见证了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一系列成果的背后,正是中职学校教科研力量在默默地起着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志涛.追求教育科研实效性的三个要素[J].上海教育科研,2010(9).

[2]钱拯宏.中职校教师教科研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J].新课程,2016(6).

[3]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职业教育科研兴校方兴未艾[N].中国教育报,2017-10-12.

[4]尚雪艳.提高中职学校教科研水平的对策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1).

[5]张弛.中职学校教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时代经贸,2015(19).

猜你喜欢
实效性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对策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