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途径探析

2018-09-12 18:53谭素娴梁丽君
继续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

谭素娴 梁丽君

摘 要:文章在分析当前创新创业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途径,分别从课程体系构建、信息化教学开展创业训练和校政企园多方合作机制等三个方面进行探析,力求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财经类专业教学进行深度融合。

关键词:财经类专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大学教育的弊端是重视知识和理论的传播,而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许多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后深感动手能力不足,缺乏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文章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为例,探索财经类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途径。

一、高等职业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

尽管大家已经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形成了共识,但并没有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上取得新的突破,更多的是把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就业教育的一种,而没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进行深度融合。

(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稀缺

目前教育界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都停留在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上,在专业论文中比较多见,而没有出现从实践层面去探索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模式。

(三)创新创业教育未融入大学生素质教育主流

对创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关系的认识出现了偏差,有时把创业教育过于简单理解为专业教育的一种补充,没有把创业教育纳入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目标定位上。学生综合素质是否全面提升其实应该包括学生创业素质、创业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政府及企业缺乏深度合作

有的学者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了理性的批判与反思,并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探索的瓶颈进行了探讨。然而,这些研究与探索或是教育理论层面的思考,或是高校内部教育尝试,没有充分利用企业、社会资源搭建有利于学生创业实践的平台,缺乏教与学、理论与实践、政府、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互动。

二、财经类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途徑

(一)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与课程体系构建

结合人才培养计划修订,拟建构财经类大学生创业本土化课程体系。从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入手,把创业教育贯穿在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过程之中,加强创业教育培训,通过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创业论坛、创业讲座等形式向大学生传授包括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在内的创业知识,培养学生创业素质。把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按照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培养创业指导老师,并采用问题导向及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将通识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纳入正式课堂,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校企共同合作,构建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从低阶到高阶,打造“创新创业文化传承——创新创业基础教育——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公司实践项目孵化”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发现商机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强学生创业思维训练,提升学生创业素养、增强创业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引入SYB创业培训课程体系,开展“创业训练营”活动,通过一系列程序化的培训、实践操作以及后续的支持服务,提高创业者的创业意识与技能。在课程体系设计中采用高度参与的培训方法,灵活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SYB 游戏法等多种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创业者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创业者的创新能力。同时,将提供完善的质量控制和评估体系以及大量的后续跟踪服务。课程体系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地带领大学生掌握创业的每个环节。根据创业实践课程的特点,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创业实践的原则,设计创业实践课程内容框架。

(二)校内建平台开展创新创业能力训练

校内依托学院广州职工高等职业培训中心、新道师资研修院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分院开展VBSE财务综合实训、VBSE创业基础培训等。虚拟商业社会环境综合实训(VBSE)是一款多专业综合实习平台,基于该平台开展的多专业综合实训,通过对真实商业社会环境中典型单位、部门和岗位的系统模拟,让学生在其中进行身临其境的岗前实习,使学生认知并熟悉现代商业社会内部不同组织、不同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和特性,训练学生从事经营管理所需的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秉持“人人学创新,万众共创业”的创新教育思想,采用自主、实践、互动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实现线上线下(O2O)融合的互动模式,引导学生“干中学,学中创”,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结合。提供给每个学生一个真实的诚信互动学习实践平台。通过该平台学生可以主动参与课程的建设与学习,将所学践行于真实的服务市场,通过诚信互动服务,启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让学生熟悉与运用创新创业方略,提升学生职业与创业素养。

加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提高创新创业教学质量的重点。学院会计专业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建成校内“8字连锁便利店”和“广州麒瑞教育文化服务有限公司”两个“校中企”。“校中企”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培训,以企业为主组织创新创业实训。

(三)探索与政府、企业联动共建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良性机制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政府应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适时适应“互联网+”下的高校创新创业需求,准确把握大学生创业在互联网下的新时代、新业务的新特点,通过各方实际行动支持大学生努力开创企业,帮助大学生创业,建立有效的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借助于广州市基于互联网+智能消费的大学生“三创”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立企业家、企业精英与学生的交流平台,定期与不定期开展交流活动采取大型讲座、座谈会、小型培训等形式,拓宽学生的视野,振奋学生求学精神。突出高校与政府、企业联动,强调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高校、政府和企业责任,力求高校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集成,优化提升;因地制宜,凸显特色;政府引导,多方共建;创新机制,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整合、共享、提升、服务”的平台建设方针,构建“校、政、企、园”多维度的创新创业平台,学校负责创业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具体实施,三创平台搭建,创新创业指导中心负责提供创新创业案例、项目,共建成果网站,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孵化。企业负责指导学生进行新商业模式的创意开发,引入各种风投资金,帮助研究成果进行孵化。产业园区提供“创业见习”实践场地,配备创业型导师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

三、财经类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保障机制

为顺利融合财经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学校联合政府与企业共建“财经类专业创新创业联合教育基地”,通过有效的运行机制来保障基地运作,建立四大运营机制:协同机制、投入机制、激励机制、评估机制。

(一)协同机制

在对各参与方进行科学、合理分工的基础上,为使各要素方协同一致,使得整体效应大于各要素单独效应之和,需制定协调各方工作、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效率的规章制度和执行措施。

(二)投入机制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初始阶段主要依靠政府的投入,但是,也不能单纯依赖政府投入。为了促进大学生创业事业健康发展,需要研究创新创业联合教育基地的投入机制。基地管理方需要制定引入社会各界投资的管理制度;同时,需要制定各类经济收益的管理制度。

(三)激励机制

除了各方对大学生公益性的扶持外,基地也通过利益驱动、优势互补、发展需求等因素,找到高校、企业和中介机构与大学生创业结合的需求点,使各方能有机会共享大学生创业的成果,从而提高各方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主动性。

(四)评估机制

建立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评估机制,对项目在机会、市场、产品、管理、商业模式、技术等方面的创新性、项目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潜力进行考量,在评估的基础上采取有区别性的、有倾向性的扶持政策。将项目的投入和产出挂钩,建立运行绩效评估模型,来量化考核项目运行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鸫根,钟健.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创新_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3(20).

[2]霍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途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8).

[3]王超.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金融专业课程融合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10).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