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崛围山多福寺明代壁画及特色分析

2018-09-12 10:38马建丽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8年6期

马建丽

摘 要:山西太原崛围山多福寺壁画主要是在寺庙的大雄宝殿内壁上绘制,山西太原崛围山多福寺明代壁画艺术风格的研究是相对比较多的,没有得到比较统一的结论。其中多数研究认为山西太原崛围山多福寺大雄宝殿壁画主要是将明代时期作为重要中轴线,东西两壁壁画是由两组画师而共同制作完善的。这些就为山西太原崛围山多福寺壁画绘画及其风格的研究提供了更加成熟的思路和借鉴等,对山西太原崛围山多福寺明代壁画及特色分析等方面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山西太原;崛围山多福寺;明代壁画;特色分析

壁画本身的表现形式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寺观壁画,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出现壁画,在佛教宣传范围逐渐广泛和深入的时候,寺观壁画也成为对佛教教义内容宣传所使用的比较通俗的方式。山西境内具有比较多题材相对丰富并且技艺超群的宋和明等时期的壁画作品,而山西太原崛围山多福寺壁画是明朝时期保存比较完善的壁画中的重要部分[1]。

一、山西太原多福寺壁画的主要内容

公元1456年的时候,山西太原多福寺立木上梁,大殿已经基本建成,随后,进行铺瓦和塑造神像等工序,一直到公元1458年的时候,其殿内壁画的绘制工作才得以完成。山西太原多福寺壁画主要是在大雄宝殿内的东西两面山墙内侧和檐墙的内侧等部位绘制处理,大雄宝殿殿内所绘制的壁画面积主要为90.93平方米。山西太原多福寺壁画中所包含有的主要内容是根据释迦牟尼一生行迹的佛传故事进行绘画的,其中主要包含有84幅壁画,在这之中,每一幅壁画在进行绘画处理的时候,其主要是将树木和云气以及房屋等内容连接在一起,促使其能够形成比较独立的故事内容,具有相对立体的故事情节空间,而故事情节和之前所进行绘制的壁画相对比的时候,其显得更加生动,并且在进行壁画绘制的时候,主要是对其中情节进行特殊写实处理。多福寺的壁画内容能够在榜题的基础上得以知晓,榜题通常情况下主要在矩形墨线框内加以书写,其中所包含有的内容以及相关情节都需要在榜题中标注处理。山西太原多福寺壁画各幅画面上的人物和树木山石等交错有致,并且其空间层次也具有较为分明的特点,其画面具有在浑然一体中区别的特点[2]。

多福寺壁画中所绘制的内容,主要是释迦牟尼自降生到涅槃过程中所经历的事件内容,其壁画图像具有生动自然的特点,对当时社会的生活再现是比较精确的,同时其也存在着比较艺术性处理和表达的特点。山西太原多福寺壁画佛传故事画在图像世俗化特点的基础上,促使佛教交易能够更加深入人心,并且具有普及宣传的效果[3]。

二、壁画保存现况

多福寺壁画绘制完成的时间为明天顺二年,山西太原多福寺壁画已经发展有五百多年的时间,壁画的整体状况也是较为良好的,并且在明清至今的时间内,都没有能够对壁画加以重新绘画或者进行补绘,也就促使明代时期的画风原貌都得到了比较好的保存[4]。山西太原多福寺壁画整体而言,殿内北壁壁画由于在较长时期中具有较大面积渗水的现象,造成壁画出现不清楚的情况,而东西两壁壁画在保存的时候,是相对比较完好的,但是山西太原多福寺两壁南端的壁画在阳光照射的过程中,会出现褪色的现象,在长期阳光照射的环境下,壁画的褪色是相对较为严重的。然而对山西太原多福寺壁画进行认真观察的时候,能够发现山西太原多福寺壁画东西两壁的壁画保存情况也存在着一定差异。首先东侧墙面的壁画铅白着色部分的暗化情况和西壁相对比的情况下,就会显得较为严重[5]。

而山西太原多福寺壁画西壁所包含有的壁画整体褪色情况也是较为突出的,其能够看到墙壁底端的颜色。而在这一时期所绘制完成的壁画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也会具有不同的状态。在古代的时候,壁画设色主要是使用天然矿物颜料进行上色处理,而这就使得壁画在经历比较长的时间之后,仍然能够保持着比较鲜亮的色彩。但壁画颜料中所包含有的个别色彩会和空气中的物质产生反应,而出现褪变的情况。这就能够有效对山西太原多福寺壁画的不同保存情况加以解释,并且画师自身的绘制手段的不同,也会使得壁画褪色程度出现不同。

三、多福寺壁画的绘画特点

(一)造型方面的绘画特点

多福寺壁画塑造的艺术形象主要包含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有人物和建筑以及山水等。民间画师在进行壁画绘制的时候,其主要是在自身比较敏锐的观察力以及较为高超的技艺基础上进行了绘制,其能够对众多各具艺术特色的人物形象生动地描绘。山西太原多福寺壁画中的人物形象和造型写实等方面都和现实比较贴近。在山西太原多福寺壁画中,主要是在人物自身形象以及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在绘制的时候,其手法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区别。就山西太原多福寺壁画整体风貌观察的情况下,壁画中所包含有的人物本身就存在着工笔人物画典型的特征。人物轮廓线在进行使用的时候,多数情况下都会使用铁线描或兰叶描等方式勾勒处理。在壁画任务的衣褶绘制处理的时候,其多数情况下都会使用铁线描或兰叶描等方式进行,而使用行云流水描和混描等方式的次数是比较少的。山西太原多福寺壁画描法具有独特性之外,人物自身的形象局部等方面都使用沥粉贴金加以装饰处理,呈现出富丽堂皇的特点。

山西太原多福寺壁画中在对建筑描述的时候,其主要使用工笔建筑画中使用的界面形式加以绘制处理。从山西太原多福寺壁画的内容而言,这一画面中对宫廷的生活情境的描述是相对比较多的,而这些情境在绘画的时候,主要是将具有宫廷风格特点的亭台楼阁作为绘制的主要背景。例如山西太原多福寺壁画中所描绘的宫殿,主要显示为一敞开厅堂的特点,而殿顶则主要呈现出单檐或重檐式等形态,山西太原多福寺壁画中所描述的宫殿的殿内主要是青绿花纹地砖,而龙座后则放置有红木雕花屏风,其壁画中的纹样是相对比较精美的,其装饰也比较华丽。山西太原多福寺壁画中宫殿绘制的时候,其殿外围绕着雕栏,栏柱上也包含有描金宝莲样柱头。而宫殿的前面主要有树木或祥云雾气等围绕,促使皇家建筑的气派能够充分彰显出来[6]。

山西太原多福寺壁画在绘制的时候,山水景致也是其壁画中的重要内容,这一方面的内容和建筑的绘制内容一样,主要是为佛传人物作衬景。其所具有的不同特點主要为山西太原多福寺壁画画面是比较素雅的,并且其中的山石在具体描绘处理的时候,主要是以墨线勾勒处理,其笔势婉转并且变化也是相对比较大的。山西太原多福寺壁画中山水景致在绘制的的时候,其整体上的画面风格并不统一。山西太原多福寺壁画壁画中青绿山水虽然在其色彩设置和绘画笔法中更多追求的是“院体”风格,但是其画面统一方面是相对比较差的,并且也存在有构图杂乱的缺点[7]。

(二)设色方面的绘画特点

山西太原多福寺壁画在进行色彩设置处理的时候,其主要是根据壁画中的人物面部绘制的时候,主要是将铅白和胭脂等色晕染之后加以应用,而人物的服饰在进行上色处理的时候,其中主要是将石青和石绿以及朱砂等颜色平面涂抹为主,使用淡墨调色促使人物衣纹层次渲染出来的情况是相对比较少的,人物自身的色彩比较浓艳,山西太原多福寺壁画设色的时候,主要使用平涂与渲染共同应用的方式,其中能够产生写实和装饰味的效果[8]。

山西太原多福寺壁画中的建筑在进行色彩设置的时候,其主要是以平涂的方式为主,并且施色厚重,其在这一过程中,也具有色久不衰的特点。殿顶琉璃瓦在进行色彩设置的时候,其主要是以青绿色为主,屋脊两端的位置主要是使用沥粉贴金的颜色进行设色处理。山西太原多福寺壁画中建筑的梁枋上所具有的纹样主要施青绿二色等颜色,并且在大殿墙壁和立柱的位置主要使用大红色[9]。殿内花纹地砖主要是青绿色,壁画中建筑宫殿殿外在设色处理的时候,其雕栏通常情况下为白色。

山西太原多福寺壁画中山水景致在设色处理的时候,其需要首先明确这些山水景致主要是具有衬景的作用,在进行色彩设置的时候,其主要是使用单纯的色彩,并且呈现出质朴的感觉,山石在进行设色处理的时候,也主要是使用墨线对其勾勒处理,其在设色处理的时候,是较为淡薄的,甚至能够看到墙壁底色。

四、结语

在明代佛教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寺庙壁画在进行绘制的时候,主要是对民众的实用追求加以满足,并且对人们理想的诉求满足。山西太原多福寺壁画中,其虽然是将佛教故事作为中心内容,但是,也能够对民众所追求的实用目的无限贴近,使得人们理想的诉求与渴望有效满足,因此山西太原多福寺壁画体现文人情怀和合乎礼仪标准。山西太原多福寺壁画绘制情况也说明了佛教故事和中国的文化以及儒家思想等之间的联系是较为密切的,因此明代多福寺壁画具有人文性以及世俗的特点[10]。

参考文献:

[1]李清.关于多福寺壁画的世俗文化分析[J].大众文艺,2017,(19):120-121.

[2]李清.关于多福寺壁画的世俗文化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10):55-57.

[3]张园. 浅析太原多福寺明代佛传壁画特征[D].山西师范大学,2017.

[4]李鸣.太原多福寺大雄宝殿东西壁壁画对比研究[J].贺州学院学报,2014,(02):75-78.

[5]武丽.太原多福寺明代壁画贵妇服饰元素的借鉴与运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635-639.

[6]武丽.太原多福寺明代壁画贵妇服饰艺术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151-154;160.

[7]夏惠英.太原崛(山围)山多福寺的明代壁画及艺术特色研究[J].古建园林技术,2012,(04):49-50;63;4.

[8]武丽. 太原多福寺明代壁画贵妇服装样式研究[D].山西大学,2012.

[9]杨笛,盛翀.试析崛围山多福寺景观层次及其意义[J].华中建筑,2011,(01):133-137.

[10]錢绍武.谈太原崛围山多福寺明代雕塑兼及壁画[J].雕塑,2005,(04):8-9.

作者单位: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人文与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