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画色彩的精神内涵与审美意蕴研究

2018-09-12 10:38孙希娟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审美意蕴

孙希娟

摘 要:传统中国画教学中,色彩是必修课,而色彩的观念性、象征性、哲学性意蕴成为传统中国画审美的重要内涵。色彩本身具有多样性表现,挖掘传统中国画色彩的精神内涵,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情感旨趣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着重探析传统中国画的色彩内涵,并从色彩的搭配、色彩的形式美、色彩的情感等方面,来探析色彩教学的内涵传达。

关键词:传统中国画;色彩内涵;审美意蕴

传统中国画创作中,用色是展现画家精神旨趣的重要内容。传统中国画的色彩搭配非常讲究,而不同的色彩所呈现的绘画形式美学以及所蕴藏的情感价值也是不同的。色彩的运用是传统中国画的精髓所在,彰显中国画独特匠心与魅力。学习中国画,色彩教育至关重要,如何将色彩运用融入到中国画实践中,就需要从色彩的精神内涵挖掘上来梳理其审美意蕴,促进学生掌握中国画的色彩技巧,提升中国画绘画水平。

一、传统中国画中色彩的精神内涵

总体而言,对于传统中国画,色彩的运用体现了东方哲学意蕴,尤其是在壁画、漆画、花鸟画、重彩人物及山水画中,对色彩的表现与审美更具特色。

(一)对儒家思想的体现

梳理传统中国画中的色彩意蕴,儒家思想占据重要地位。儒家提出的“礼”,作为社会认同价值,不仅是孔子“不越规矩”的一生写照,也在于从“礼”的践行中表达言行一致的秩序理念。传统中国画中的色彩是基本元素,而儒家将色彩与尊卑、贵贱、等级联系在一起,体现出传统中国画的色彩秩序。如“青、赤、白、黑、黄”为正色,而“绿、碧、红、紫、骝黄”为间色。《论语》中提出“恶紫之夺朱也”,将紫色与红色不能并论,体现了色彩之间也存在严格的等级差别。同样,儒家思想对色彩的定级,崇尚色彩的主次、秩序,突出五色与其他间色的和谐关系,必然对传统中国画在用色方法上带来更多的要求。

(二)对老庄道家思想的体现

老庄道家思想与其社会环境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老子提出“天下大乱,圣贤不明,道德不一”,这些都是“罪恶的人”造成的。所以,从老庄道学思想来看,人与自然本身是和谐的,只是人的欲望、恶行破坏了天人合一的秩序。庄子也提出,人的欲望要顺应自然的实际,要从“无为”中来顺受自然,才能成就一切。由此,对于传统中国绘画中的色彩,其运用首先要服务于人的精神表达,而非单纯的视觉审美。道家思想对传统中国画色彩的使用,不求艳丽夺目,而主张返璞归真,追求寂静沉稳,突显朴素之风。如在五色体系中,老子推崇黑白,将黑白视为色彩的本源。尽管大自然的色彩是丰富的,而对于大美,唯有朴素能够与之争美。后世对老庄道学思想的继承,也讲究“无”即是“道”,對中国画的色彩表现带向了自由表达心灵境界的时代,尤其是在传统山水画中,水墨样式成为中国画的色彩审美理想。

(三)对佛教思想的体现

自佛教思想传入中国以来,其在中国画色彩审美中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佛教中对青色、绿色的大量使用,与儒家思想是悖立的,但其佛教思想与儒家的并立,使其对后世传统绘画带来更为多元的色彩认知。我们从汉代的帛画、陶器等绘画中不难看出,黑、白、红、黄、金为主要暖色调,而南北朝以后,佛教壁画开始大量运用蓝色、绿色,特别是在色彩表现的绚烂上,更是盛极一时。当然,佛教思想所带来的传统绘画的技法,敷色的方法多用平涂,对色彩浓淡过渡不讲究,以色彩的明暗变化来突显立体感,更受到传统中国画的借鉴和接受。

(四)对禅宗思想的体现

除了儒家、老庄、佛教思想外,禅宗文化在唐代发展至巅峰,后续年代也是流传深远。禅宗精神讲究“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对传统中国画绘画而言,反对森严的戒律,倡导顿悟、修心。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禅宗思想的广泛传播,特别是传统文人画的影响更是深刻。传统中国画画家们,往往让精神逃离喧嚣,让精神沉静于山水意境中,在内心宁静中寻找绘画的永恒形式与表现。因此,禅宗思想对文人画的色彩审美带来的冲击是最直接的。如文人画喜黑白,追求朴素、静穆,抛却艳丽与华彩。

二、传统中国画色彩的审美意蕴

(一)传统中国画色彩的情感意蕴

在传统中国画创作中,色彩除了呈现作品的颜色变化外,更多的是融入了创作者的真情实感,也让欣赏者从中获得情感体验。色彩作为传统中国画的重要表现载体,其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情感意义。生活中的色彩是多样的,色彩本身与画家的情感是相通的。如对于灰色,可以传递忧郁的心态,多用于表达内心苦闷、怅惘的情绪;如对于黄色、橙色以及红色,作为暖色调,其多反映了画家积极的心态。可见,在传统中国画的色彩体系中,情感表达是其重要表现方式。无论是研究传统中国画还是创作中国画,对于色彩语言的表现,更要立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墨分五色”,来挖掘色彩的丰富意境。传统中国画中,色彩、笔墨是重要表现手段,也是洞悉画家思想情感的重要内容。不过,对于中国画中的色彩,并非日常生活中的色彩,而是具有广义性的色彩。如黑与白都是重要的色彩,也是画家应用最广泛的色彩表现手段。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运墨而五色具”,虽然后世对该“五色”提出了不同理解,但对墨色的运用所呈现的丰富多彩的情感意义却是一致的。

(二)传统中国画色彩的意象意蕴

在传统中国画创作中,意象是藏于形的本质内涵。在艺术创作领域,意象是创作主体对客体的感受与理解,也是其在创作实践中表达的某种精神旨趣或主观意念。意象作为传统中国画的重要表现特色,往往也通过色彩的应用来实现。很多画家在对色彩的理解与运用中,融入了丰富的主观意象,来展现作品自身的意象美。色彩是可以变化的,不同色彩的变化表达了创作者内心的主观想法。我们从色彩本身的意义来延伸对色彩的丰富理解,再通过作品的色彩来挖掘所要表达的意象内容。可以说,意象是色彩运用的重要目标,也让色彩更加有意义,而非单纯的色彩本身。意象升华了色彩,也让传统中国画的意义更为深远。我们研究传统中国画,往往从意象写生与古代绘画中发现色彩的丰富寓意。古人读书破万卷,行走万里路,其对大自然的理解与对传统中国画的创作实践,都将之融入到内心,并付诸于绘画创作中。在这个过程中,画家所看到的物象与所想到的意象进行融合,才能达到“物我合一”的艺术创作境界,才能将绘画与画家的感受,对景物的理解融为一体。也就是说,在意象创作实践中,画家的创作过程就被赋予了深厚的意象内涵,从而借助于色彩的意象来创造中国画的意蕴格局。

(三)传统中国画色彩的节奏意蕴

色彩的节奏美是色彩艺术形式的重要体现,尤其是在传统中国画中,敷色、烘染过程需要强调色彩疏密、粗细、浓淡的变化,而这些色彩创作手法,给传统中国画赋予了丰富而多变的节奏意蕴。同样,在单一的墨色体系中,利用墨色深浅变化,来弥补单一色彩的视觉形式,恰恰能够让欣赏者从中感受到视觉愉悦。事实上,每个欣赏者在面对色彩变化时,都能够感受到节奏感,而节奏感于人的视觉审美,又是通过色彩的色差、线条变化来实现。对于静态的绘画作品,色彩明暗的变化、线条的曲直都反映了色彩节奏之美,这也是构成中国画传统形式美感的不可缺少的内容。如在《唐人宫乐图》中的人物绘画中,不同女性人物在形象上的变化,都是通过色彩的运用来刻画妃嫔的行为举止,有的行酒令,有的吹乐助兴,从她们的面部神态上可以看出陶醉于声乐中的恬淡与释然。这些细节的实现,就是从红、白、黑、褐等色调的合理运用来实现,也给欣赏者如痴如醉的色彩节奏感。再看《千里江上图》中的江水、群山,这些自然景观在刻画中,王希孟选用大青绿色调,也让整幅作品壮观雄伟,动感十足。也就是说,在传统中国画中,色彩的节奏本身是有规律的,就好比人的呼吸、昼夜更替一样。同样,在欣赏传统中国画时,也会随着人的内在心境变化,对色彩节奏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清代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残荷、怪石,空白也是一种色彩节奏的运用表现。在欣赏过程中,怪石往往被置于左下方,而旁边呈现石榴树,树上有鸟,鸟有大小高矮之分,使得整幅画面趣味横生,浑然天成。色彩在疏密相间、浓淡相宜中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情境。

三、传统中国画色彩内涵的审美传达

(一)从色彩视觉性上把握色彩精神内涵的传达

视觉是观察事物的一种感觉,人是通过视觉神经来形成对物象色彩的呈现。在传统中国画中,色彩的地位独具特色,而色彩视觉性把握,就需要从色彩精神内涵的挖掘中来体验,来感知。欣赏传统中国画,色彩视觉所蕴涵的丰富精神内涵,可以从作品的审美意蕴中来感受。如借助于传统中国画中所表达的物象,来分析画家的精神意旨。墨竹、墨兰、墨梅、墨菊,本身黑白水墨样式,能够表达出画家的人格精神,追求高洁、超逸的精神寄托。在传统中国画中,文人画往往借助于创作题材来表达理想人格与心态,他们在选题、绘画、色彩语言的运用中,将作品与人格特质相融合。如青、赤、白、黑、黄五色观念中的儒学思想,就是通过以情运色手法来展现色彩视觉特性,关注色彩的精神内涵与象征意义。

(二)从色彩实践与表现上来传达色彩的审美精神

依托传统中国画对色彩精神内涵的挖掘,在展现色彩的审美意蕴上,要强调对色彩精神内涵的梳理,特别是在引导学生感受色彩意蕴,传达色彩内涵上,要立足传统中国画的色彩表现,从创作实践中来学习传统绘画的色彩方法。当然,对于传统中国画创作中的色彩表现,首先要从模仿中来学习,之后,要融入对作品的理解,对创作对象的艺术表现力,在把握中国画色彩精神内涵基础上,融入绘画技巧的创新,提升色彩的审美精神。如在对黑与白的运用中,黑又为实,白又为虚,虚实相生而传达出至简至朴的色彩意蕴。潘天寿提出“黑与白为至明朗、确实之对比,又为至高雅、质朴之配合,吾国绘画以黑、白为主色,即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也”。

(三)创新色彩教学方法,强调色彩思维的养成

探究传统中国画的色彩内涵与审美意蕴,需要从传统的色彩教学中,强调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基本的色彩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要引导学生挖掘对色彩的深层意蕴的理解。通过对色彩色相、纯度、补色、面积、明暗、冷暖的對比运用,来分析其规律和特性,展现传统中国画色彩的审美意义。

四、结语

如果说线条是中国画之骨,那么色彩便是中国画之肉,传统中国画的色彩以珍贵的矿石及动植物的提取液为原料,色相纯正明丽,最具表现力,也是传统中国画营造画面意境、传达精神内涵的重要载体。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表现方法,把握传统中国画的色彩精神,合理运用色彩,寄托情感与意蕴,营造丰富多彩的色彩感情世界,是当今中国画创作所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陈希.传统中国画艺术的色彩美学观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11).

[2]孟和乌力吉.浅谈传统中国画色彩的当代审美[J].科技资讯. 2015,(02).

[3]陈传席.六朝画论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与体育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审美意蕴
陶渊明诗歌中“琴”意象的审美意蕴
解析李清照花意象的自喻特征
战国楚漆器凤鸟纹饰之审美意蕴探析
浅谈中国古典舞作品《粉·墨》的文化传承
论明代文人茶画中的审美意蕴
《大鱼》的意象叙事及审美意蕴
试论朝鲜朝文人李廷龟的中国山水游记创作
化妆品外包装设计中中国元素的审美意蕴
舞台朗诵艺术的审美意蕴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