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2018-09-17 06:45李红月孙志伟金卫华邓惠芳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学年考试成绩病历

李红月,孙志伟,金卫华,邓惠芳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0)

近年来我国卫生事业飞速发展,但城乡和区域资源配置还不尽合理。根据近3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基层医生队伍匮乏问题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但是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任务更加复杂繁重,除诊断和处理城乡社区的常见病、多发病外,还承担着社区健康教育、慢性疾病和传染病以及地方病预防控制、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特殊人群保健、计划生育指导等多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1]。因此,如何适应基层卫生服务的新定位,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当前医学类高职院校急需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2]。我院临床医学专业于2015年开始招生,近3年招生情况良好。为提高教学质量,我院同宜昌市夷陵医院及秭归县人民医院开展深度合作,进行现代学徒制教育试点,开展“1+1+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第一学年在学校学习基础知识,第二学年在临床医院以现代学徒制形式学习专业知识,第三学年在医院实习。这也是我院根据《21世纪医学教育展望报告》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对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做出的重要改革,可以为提高我院临床医学教学水平打好基础,还可以加强医院和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为探讨该模式是否优于传统“2+1”人才培养模式(2年学校教育和1年医院实习),本课题将通过一系列指标进行研究,力求客观评价“1+1+1”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级选择临床医学专业1、4班为试验组(共99人),5、8班为对照组(共99人);2016级选择临床医学专业2、3班为试验组(110人),4、5班为对照组(108人)。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学习态度、已修课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1.2 教学方法

试验组实施“1+1+1”人才培养模式,对照组实施传统“2+1”人才培养模式。第二学年的基础课程,两组均在校由学校临床医学教研室教师统一授课,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习理论知识。第二学年的专业课程,试验组采用院校结合模式,进入教学医院由临床医师进行专业课教学,除理论学习外,还有每周不少于8学时的临床见习。每次见习前,临床医师选取典型病例,让学生自行询问病史,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并对患者病情展开交流讨论。对照组在校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实践操作通过模拟人和手术录像进行[3]。第三学年两组均进入医院实习,由临床医师统一带领值班并管理患者,完成查房、书写病历、给患者进行体检和参与会诊等工作。

1.3 评价指标

1.3.1 “1+1+1”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理论学习的作用 在每学期专业课程教学结束后,采用相同的期末考卷对两组进行理论知识考试。试题要求:根据见习内容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统一命题、监考、集体阅卷,以百分制计分;题型包括选择题(40%)、填空题(10%)、是非题(10%)、简答题(20%)、综合病例分析(20%);难易适度方面基本题、中难度题、高难度题比例为5∶4∶1。考试要求: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min,确保成绩真实可靠。考试结束后教师按照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统一阅卷[4]。通过统计2015级学生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诊断学考试成绩和2016级学生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考试成绩,分析“1+1+1”培养模式对学生专业课程理论学习的作用。

1.3.2 “1+1+1”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操作能力提升的作用 在诊断学教学结束后,由我院教师和临床医师共同在教学医院选取一个住院患者,患者自述病情,临床医师进行问诊和体格检查,两组学生针对病情书写病历。要求:时间控制在60 min内,字迹清晰工整,客观、真实地反映患者病情,符合最新病历书写标准,有规范的医务人员签名和日期[5]。待学生上交后,教师和临床医师按统一标准对每一份病历进行评分。第二学年第一学期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到社区或乡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给居民提供测量体温、脉搏、血压、血糖以及心肺听诊、病情咨询等服务,并请居民对每次服务进行评价。专业课任课教师和学生代表根据学生服务人数、质量统一打分。在第三学年学生参加实习后,由医学院和教学医院联合举行临床技能竞赛。竞赛分为问诊技术、体格检查、病案讨论3项,教师和临床医师按统一标准对每位选手的表现逐项进行评分[6]。分值分配:问诊技术30分,体格检查30分,病例讨论40分,总分100分。最后,统计两组病历书写、社会实践、技能竞赛成绩,进而分析“1+1+1”培养模式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影响。

1.3.3 学生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 技能竞赛结束一周后,统一在教室发放调查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由两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无记名填写,现场发放,现场收回。问卷内容:你认为教学方法是否能激发学习兴趣?你认为教学方法是否有助于提高沟通能力?你认为教学方法是否能促进临床思维?你认为教学方法是否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你认为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7]?问卷收回后,由任课教师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两组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软件输入原始数据,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8]。

2 结果

2.1 两组专业课程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2015级两组学生诊断学、儿科学两门课程理论考试成绩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3门课程理论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16级试验组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3门课程理论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详见表 1、2。

表1 2015级两组学生专业课程理论考试成绩比较(±s,分)

表1 2015级两组学生专业课程理论考试成绩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下同

?

表2 2016级两组学生专业课程理论考试成绩比较(±s,分)

表2 2016级两组学生专业课程理论考试成绩比较(±s,分)

?

2.2 两组操作能力比较

两组学生病历书写成绩差异无显著性(P>0.05);2015级试验组社会实践与技能比赛成绩高于对照组,2016级试验组社会实践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3、4)。

2.3 两组学生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满意度

2015级对照组共发放问卷 99份,收回有效问卷95份,有效回收率96.0%;实验组共发放问卷99份,收回有效问卷97份,有效回收率98.0%。2016级对照组共发放问卷108份,收回有效问卷103份,有效回收率95.4%;实验组共发放问卷110份,收回有效问卷104份,有效回收率94.5%。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沟通能力、促进临床思维、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各方面的评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5、6)。

表3 2015级两组学生病历书写、社会实践、技能竞赛成绩比较(±s,分)

表3 2015级两组学生病历书写、社会实践、技能竞赛成绩比较(±s,分)

?

表4 2016级两组学生病历书写、社会实践成绩比较(±s,分)

表4 2016级两组学生病历书写、社会实践成绩比较(±s,分)

?

表5 2015级两组学生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比较(±s,分)

表5 2015级两组学生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比较(±s,分)

?

表6 2016级两组学生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比较(±s,分)

表6 2016级两组学生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比较(±s,分)

?

3 讨论

目前“1+1+1”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在临床医学专业广泛推行。但从本研究结果来看,该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学校和医院两种不同的教学环境与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医院实践的时间延长1学年,从而对自己的职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也带动了临床医师教学的积极性,实现高职院校与医院的深度合作办学。同时,该模式在学生专业课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及满意度方面均能够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比传统“2+1”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与一些医药卫生学校的研究相吻合[9-10],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我们期望通过本研究带动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为基层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依据,为三峡地区基层医生队伍建设贡献力量。

但是我院临床医学专业于2015年才开始招生,至今还未有毕业生,无法调查两组在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助理)通过率方面的差异。另外,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目前只学习了诊断学、外科学、内科学3门专业课程,也没有机会参加临床技能竞赛,2017级学生尚未开始专业课程学习,研究对象不充足。因此,本课题组成员今后将锲而不舍地努力,把研究对象扩大到2015—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并且增加观察指标,使研究工作更客观细致,以求为探讨新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学年考试成绩病历
强迫症病历簿
“大数的认识”的诊断病历
“全国第17届可拓学年会”征文启事
第二届星火学年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为何要公开全部病历?
跳过去
斯诗私塾
村医未写病历,谁之过?
现在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