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课模仿秀”园本教研活动中提高教师能力的尝试

2018-09-18 20:02孙莉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模仿秀园本教研组

孙莉

园本教研即以园为本的教研,是一种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以园长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活动。推行园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有效途径。为此,我园积极拓展园本教研的内容与形式,重视用“研”的形式解决教师实际工作中的共性问题,帮助教师用先进理念指导自身实践,促进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但近几年来随着年轻教师的增多,我们发现原先的专题讲座、年级组集体备课、教育教学疑难问题探讨、备课笔记的互阅检查、骨干教师示范活动、听课评课等园本教研内容已不能很好满足一线教師的实际需要,且教研的主题不够鲜明,比较零散,计划性系统性不强,教研活动中教师也显得比较沉闷,教研效果不明显。发现这些问题后,我园商讨确定近期的园本教研活动以一条主线——领域教学研讨为主,研讨内容以好课的学习模仿为主,引导和帮助教师在模仿好课中学习了解领域特点,提高教育教学技能,给教师以实际的指导和帮助。

一、活动前的动员——理清关键词

在“好课模仿秀”园本教研活动正式开展前,我把老师们都集中起来,进行活动开展前的动员。这种动员很重要,不仅可以看出老师们对这个活动的认可和拥护程度,而且可以清晰地把活动开展的原因、内容、方法等向老师们介绍,同时,大家有什么疑惑或问题也可以现场答疑、调整。向老师们介绍好课模仿秀教学研讨活动,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欢迎,老师们认为模仿一个好的活动比自己设计一个新活动要简单得多。

在动员中,我与老师们重点对两个问题交流了认识和看法:

什么是好课?对于什么是好课,老师们通过讨论达成了共识:所谓好课,就是在外出学习时观摩到的一些效果比较好的领域教学活动,它可以是在区、市教研组看到的一些好活动,也可以是在网络上找到的一些公开课活动视频,等等。

怎样去模仿?通过讨论,老师们也达成了共识:模仿活动课题,模仿活动中的教学具,模仿活动环节,模仿活动中教师的提问及指导语,这些在录像资料里都能看到,所以不难。“好课模仿秀”园本教研活动就这样确定了下来。但看到老师们的积极响应,我已预感到老师们把模仿好的教学活动看简单了。

二、进行中的策略——在模仿中学习

园本教研的方向和内容虽然定下来了,但如何有计划地开展实施?如何才能真正发挥“好课模仿秀”对教师领域教学能力的提升价值?如何激发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开展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活动可以有哪些形式?在好课模仿的园本教研中还可以在哪些方面给教师以培训和提升?这些都是需要管理者对活动开展的内容、形式、方法、策略等进行整体的设计和思考。

1.提供机会,自主选择模仿领域及内容。“好课模仿秀”主要针对的是领域教学活动的模仿与研讨。为激发教师对教研活动的兴趣和投入程度,同时也为了帮助教师通过选择教研组,仔细分析和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我们将过去由园领导根据每位教师的特点和实际建组需要指定教研组的方式,转变为尊重教师的能力和需要,由教师自主选择教研组的方式。在开放自主的环境下,很快,我园的语言组、音乐组、美术组、科学组、数学组5个领域教研小组成立了,并按以前的园本教研方式制定了大概的园本活动方案:每两周一次园本教研,按领域轮流,教研组组长进行具体的人员安排,各组安排好每次好课模仿秀的老师,并确定主持人、记录人、发言人等。

2.关注需要,适时提供合适的帮助和指导。老师们一开始觉得“好课模仿秀”很简单,但在实际模仿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为此,我们一直关注着老师们的问题和需要,及时给予合适的帮助,以保证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比如,在活动刚开始时,老师们就遇到了选课的问题:虽然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比较多,但我该怎样选择?还有些老师遇到的困难是:以前看过的有些好课想模仿,但都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于是,针对老师们出现的问题,我们尽可能地给她们提供答疑和帮助,提示她们注意选课方法:不要一味地选名气大的活动,首先要看这个活动是否适合本班或本园孩子?自己是否喜欢?再看这个活动是否适合自己?活动中必要的环境条件、经验等幼儿园是否具备等,应结合多方因素来确定课题。同时,幼儿园还尽可能地给老师提供一些观摩课的视频,活动设计文稿,区、市教研组活动中的摄像等资料供老师们选择和参考。这就使得原先外出学习的录像资料全都发挥了作用。因为成立了领域教研小组,各位老师选择的模仿课例必须先在教研组长处登记,所以也避免了重复选课的情况。

3.重视试教,在亲自实践中反思和调整。在“好课模仿秀”活动进行中,老师们很需要试教的环节,因为她们在观看了视频资料或活动设计后,往往对活动的效果预期很高,也希望通过模仿自己也上出师幼互动和教学效果都好的活动。其实对于进行模仿的执教老师,试教的环节能很好地帮助她们从看、听模仿进入到实践层面,往往也是很容易发现问题的环节。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在试教中发现问题,领域教研组一起帮忙分析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执教老师有很多收获,就连领域教研小组的老师们也收获颇多。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很好地让老师们知道:好课模仿秀也是需要根据自己和孩子的特点进行合适的调整和改进的。

4.正视结果,研讨活动中的问题及原因。在进行了几次“好课模仿秀”教研活动后,老师们开始感叹:模仿没有那么容易!因为虽然有较丰富的课例供自己选择,虽然在园本教研活动前进行了试教、调整和改进,但在教研观摩活动中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效果往往没有想象的好!执教老师往往会因此而感到沮丧。为此,我们鼓励她们要正视活动的结果,重视在教研过程中不断积累有益的经验。

如:执教老师选择了一个经典的小班打击乐活动“小老鼠上灯台”,该活动被很多老师公认为是一个适合小班孩子能力特点的,有趣的,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打击乐活动。但在模仿活动秀中,执教老师发现,在打击歌曲节奏时,不少幼儿始终对用小棒随意敲击小酸奶罐感兴趣,即使音乐结束了,还有孩子兴趣不减地敲击着。能看出执教老师当时很是着急,但又没法把孩子“牵”回到活动的节奏中,只好硬着头皮将活动的环节进行完。

在研讨中,执教老师提出了这样的困惑:感觉自己从环节、教具、指导语都已经模仿得很好了,为什么活动中孩子会多次出现“不听指挥”?为什么原版录像中没有这样的情况?在老师们的帮助和分析中,执教老师了解到了原因:为了保证活动的新鲜感,活动前孩子们没有看过和玩过这个罐子。活动中,小班孩子对贴着小老鼠图画的罐子感到很新鲜,且还可以敲击,这样一来,孩子的兴趣点全在罐子上了。通过教研,执教老师明白了:一个好的活动光有好的设计、有趣的材料还不够,对孩子特点和经验的了解及活动前的一些准备也是非常重要的。

5.理论培训,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在园本教研活动中,每次会针对一个领域进行“好课模仿秀”活动,这个领域的教研组还会请一位老师当研讨主持人,根据具体活动给老师们以相关领域的理论、教学方法策略的学习。这样既是此教研小组的教研交流活动,同时也是这个小组对全园老师的一次小型培训活动,且每次丰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都和好课模仿秀活动有一定的关联性,能帮助教师理解显性教学现场背后的理论依据和支撑,理论联系实际,真正理解行为后面的原因,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园本教研很有特色,也很有效果。比如,在音乐组教研活动中,教研组准备的两个“好课模仿秀”活动都是歌唱活动,在活动后的研讨中,除了正常的针对两个活动的研讨,音乐组还准备了“幼儿歌唱教学活动的一般流程”“《3-6岁儿童与学习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中对各年龄班的要求”“幼儿歌唱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范唱策略”等理论知识,让参加研讨的老师们结合理论,有针对性地研讨具体的活动,这比单纯讲这些理论知识更让老师们愿意听,能听懂,且印象深刻。

6.原版重现,了解活动背后的设计与思考。在“好课模仿秀”活动中,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情况:老师们在模仿活动时模仿了活动环节、老师指导语、教学具,甚至老师的动作等,但活动效果却和原活动不一样。有些老师就会纳闷:问题出在哪呢?出现这种情况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采用了“原版重现”的形式,帮助老师们了解活动选择、环节设计、教学具设计等背后的思考和目的。

原版重现一:有请当事人。即选择邀请一些好课的原版老师来园参加我们的园本教研活动。活动内容包括观课,听老师反思,参与研讨,答疑,并对原活动的设计组织等方面的思考进行介绍,等等。由当事人原版再现的形式,很受老师们的喜欢,同时,来指导的老师也由衷感叹我们老师的认真投入,有些调整也给她很多启发。

原版重现二:集体观摩课例录像。共同对比寻找模仿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讨分析模仿的活动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是模仿老师的问题还是录像中原版就存在的问题?并了解录像中的课和模仿的课分别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是被执教老师忽视的关键点?等等。一起观看课例录像,能起到很好地了解原活动、发现新亮点等作用。

如:执教老师模仿了一节小班水粉画“可爱的小脸”,活动中能看出执教老师对活动的认真学习和充分准备,特别是活动开始的欣赏环节,老师很有自己的思考,拍摄了班级孩子的不同表情的照片给孩子们欣赏,了解小脸上的表情是丰富多样的。老师在示范小脸的画法时,两次示范了同一种画法“大大的脸,豆豆眼,向上翘的笑嘴巴”,结果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小脸都和老师的示范一样,没达到“会表现常见的表情”这一教学目标。执教老师在反思中困惑:是不是我不应该示范?为什么原版老师也示范了,孩子表现的笑脸还那么丰富?在研讨中,对执教老师的这个困惑,我们采用了“原版重现”的方法,很快帮执教老师找到了答案——原版老师在照片选择、语言引导和教师示范中都有为孩子表现丰富表情的细节处理。看到这些,执教老师豁然开朗,承认自己没有看懂看透。这些小的教育技巧同样震撼和提醒着其他教师。

7.记录历程,反思收获与不足。记录心路历程,也就是执教老师将活动前后的情况进行整理,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思考、调整,反思整个活动从选择、准备、试教、执教到研讨整个环节中的历程、收获与不足。参加好课模仿秀活动后,教师们反思的内容明显比以前多了,反思也更有深度了。这样的心路历程不仅是对执教老师的教学能力和反思能力是一种积累和提高,在分享中,其他教师也感受着她的历程、见证着她的收获,与她共同吸取有益经验,共同进步提高。

三、活动后的转变——提高看得见

在进行了两学期的“好课模仿秀”园本教研后,每两周一次的园本教研都按计划有序地开展着,我们能明显地看到活动的效果和老师们可喜的进步和转变。

1.各领域教研小组凝聚力和指导力加强了。在“好课模仿秀”活动中,领域教研组的任务除了对本组执教老师的指导外,还承担着组织此次园本教研活动的整个研讨,所以,教研小组进行着各项准备,有执教老师,有主持老师,有拍照老师,还有对研讨形式的设计等。每次的园本教研都是一次小型的领域教学理论结合实践的培训活动,这也锻炼了领域教研组,能看到教研小组成员经常集中在一起研讨、商量,凝聚力和指导能力明显加强。

2.执教老师的研讨反思能力提高了。在“好课模仿秀”园本教研活动中,每次都会有执教老师的反思环节。以前在反思环节,执教老师仅仅说下活动目标,活动中的大概环节和自己认为活动的效果后,加上“请老师们多指导”的常规结束语,就算结束了反思环节。可在进行了好课模仿秀教研活动后,执教老师在反思环节中能明显感到自己有话可说了,而且所说的内容明显是她们真正做了、思考后的真实体会和问题。我们也明显感到,老师们会反思了,反思的块面越来越清晰了,反思能力也明显增强了。

3.园本教研的气氛更轻松活跃了。在进行了“好课模仿秀”后,研讨的气氛和以前相比明显活跃了,主动发言的老师增多了。细析原因:同领域小组的成员因为和执教老师一同经历了整个过程,有话可说;因为模仿的是优秀的甚至是经典的好活动,熟悉的老师有对比和想法,有话可说,对这个活动不熟悉的老师也能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和感受进行交流,骨干教师在执教老师抛出问题后,还能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答疑和解惑,同时还有领域小组主持人的理论支撑和轻松气氛的调节。这样的教研活动为每位老师提供了说的机会,尊重了说的权利,鼓励了说的勇气,锻炼了说的智慧。

4.理论培训内容会学以致用了。理论培训讲座等,在以前园本教研中也经常出现,但经常是老师听得累,却不知道如何落实在实践中。在进行“好课模仿秀”园本教研活动中,每次研讨中主持人都会结合具体活动领域或活动中突出的问题,安排相应的理论培训学习,这种培训因为很有针对性,且能结合具体课例来让老师们理解学习,很受老师们的欢迎。每次内容虽不多,但学习效果好,老师们听得不累而且印象深刻。

5.外出参加学习的老师们更认真了。因为“好课模仿秀”需要更多好的课例,所以在开展了园本教研活动后,明显发现老师们在参加一些外出培训等活动中学习更加认真了,不仅记录,而且积极用摄像、拍照等方式尽量多留活动现场和相关资料,回来给大家参考和学习。

“好课模仿秀”,虽然将教研內容重点定位在“模仿好课”上,但模仿不是简单的临摹,模仿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调整;要有必要的前期准备和铺垫;要有对幼儿前期经验和特点的分析和了解;也要有对老师自己和孩子的适合性上的把握和调整;同样要有一个教研团队依靠共同力量群策群力,共同研讨,共同碰撞。我们相信,模仿也是一种学习,在多看、多听、多思、多说、多实践的模仿学习历程中,老师们的教学技能、教科研能力定能得到不断进步和提高。

猜你喜欢
模仿秀园本教研组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植物模仿秀
超级模仿秀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起底园本课程实施中的“碎片化”现象
名画模仿秀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