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在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评估中的价值

2018-09-20 10:09田曼曼林敏钱琦张新春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骶髂活动期强直性

田曼曼 林敏⋆ 钱琦 张新春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及脊柱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静止期与活动期交替出现,在病情活动期干预可以有效延缓病情发展,故了解病情活动性对治疗手段的选择至关重要。AS活动期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骨髓水肿、脂肪沉积及附着点炎,DWI序列可以无创、灵敏检测出病灶水肿,其表现弥散系数(ADC)值不受T2穿透效应的影响,可客观表述水肿区域水分子的布朗运动,能反映骨髓水肿区水分子的扩散情况[1-2]。本文通过对AS活动期患者及正常志愿者骶髂关节DWI ADC值比较,探讨DWI ADC值在量化评估AS活动性中的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由本院风湿免疫科确诊为AS活动期的患者25例(观察组),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5岁。均符合2009年AS诊断标准[3]。排除伴有其他风湿病、肿瘤、近期外伤、感染、CT或X线诊断为IV的患者。另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为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1~50岁,中位年龄29岁。入选标准:无关节炎及腰骶部疼痛及活动受限史,无起搏器植入史,无幽闭恐惧症,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在正常范围内。所有人员对本项目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MR设备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GE 1.5T双梯度磁共振扫描成像仪。采用垂直于S1和S3背侧连线的斜轴位 SE-T1WI(TR 500ms,TE 20ms,FOV 36cm×36cm,NEX 2,矩阵284×258,层厚5mm,间隔 0.5mm, 时 间 85s)、FSE-T2WI(TR 4629ms,TE 130ms,FOV 36cm×36cm,NEX 2, 矩 阵 328×238,层厚5mm,间隔0.5mm,时间93s)扫描;平行于S1和S3背侧连线斜冠状位STIR(TR 5320ms,TE 70ms,TI 260ms,FOV 24cm×24cm,NEX 4,矩阵 288×224,层厚5mm,间隔0mm,时间112s)及DWI(SE-EPI序列,TR 4000ms,TE 51ms,FOV 24cm×24cm,NEX 2,矩阵120×120,层厚5mm,间隔0mm,扩散敏感系数(b值)为600s/mm2,时间,96s)扫描。

1.3 DWI图像分析及数据测量 由2名医师独立应用GE ADW 4.6软件进行后处理,在DWI图像上设置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测量ADC值。将ROI(50~70 mm2)置于病变区,测量病变区ADC值,取其平均值。未发现明显弥散受限区域,将ROI置于双侧骶髂关节(SIJ)骶侧、髂侧中心区域,测量ADC值,取其平均值,同时分别测量L5椎体中央区 ADC值,计算相对ADC值(rADC):rADC=ADC SIJ/ADC L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配对设计两样本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5例AS患者实验室结果示:HLA-B27(+)25例,ESR增高19例,CRP增高20例。MRI表现:骶髂关节均伴有不同程度骨髓水肿,T2WI呈稍高、高信号,DWI序列呈高信号,关节间隙未见明显狭窄,20例患者关节面光滑,软骨呈线状等信号,5例患者关节面呈锯齿状改变,其中12例患者表现为双侧骶髂关节信号异常,关节面下可见斑片状长T1WI,长T2WI,DWI序列为高信号,13例患者表现为单侧骶髂关节信号改变。见表1、图1、2。

表1 两组SIJ、L5 ADC值及rADC值比较(±s)

表1 两组SIJ、L5 ADC值及rADC值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SIJ L5 rADC观察组 25 0.82±0.13* 0.49±0.12 1.69±0.12*对照组 20 0.59±0.09 0.51±0.11 1.01±0.10

图1 双侧骶髂关节面光滑,关节间隙对称,未见狭窄,关节面下骨髓信号均匀,DWI序列未见明显弥散受限

图2 两侧骶髂关节面毛糙、模糊,关节面下片状水肿带,边界欠清,以髂侧为主。DWI序列可见双侧骶髂关节弥散受限,左侧显著。左侧髂侧、骶侧平均ADC分别为0.82×10-3mm2/s,0.68×10-3mm2/s,右侧髂侧、骶侧平均ADC分别为0.81×10-3mm2/s,0.63×10-3mm2/s。髂侧ADC值明显大于骶侧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呈慢性迁延过程,活动期与静止期交替[4],目前AS的早期治疗主要是阻断及延缓炎症进展、阻止关节结构破坏。临床上通常采用BASDAI ESR、CRP等方法检测AS的活动性,但上述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BASDAI评分常受到患者的理解能力、教育程度及疼痛阈值的影响,主观性较强,AS活动期患者仅有50%~70%ESR和CRP升高[5-6]。

磁共振扫描序列对骨髓水肿显示较敏感。DWI成像和增强T1加权成像已被用于检测炎症[7],DWI成像取决于不同组织间水分子自由运动状态的差异性,扫描快捷,表观弥散系统可用于定量组织中水分的扩散速度。DWI序列在中枢神经系统应用广泛,对诊断急性脑梗死、脑肿瘤、急性炎性病变及脱髓鞘疾病活动期价值较大[8-9]。

AS活动期多表现为骨髓水肿,敏感性高,在药物治疗后半年左右会吸收[10-12],脂肪沉积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10],目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药物多针对活动期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遏制病情发展。不少学者[13]选择S1椎体中央区作为参照,研究表明S1ADC值正常对照组明显高于稳定组及活动组。作者认为,活动期AS患者炎症比较严重,水肿易波及第1骶孔间骶骨骨髓,而L5椎体在扫描野内,且与骶椎有椎间盘的分隔,水肿不易波及。本资料结果表明,活动期患者与正常志愿者L5椎体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平均ADC值及rADC值大于正常志愿者。ADC值可以作为量化指标评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炎活动性,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以往研究表明,强直性脊柱炎多为双侧骶髂关节同时发病,本资料中部分患者首先表现为单侧骶髂关节面下骨髓水肿,髂侧关节面下病灶较骶侧显著。以往AS患者多为年轻男性。目前,妇女和中老年患者较多。同时各年龄组红、黄骨髓比例不同,ADC值也不同,本资料样本量有限,未进行该方面的细化和个性化差异研究,下一步需要扩充样本量,同时有必要对治疗前后图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探讨其在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猜你喜欢
骶髂活动期强直性
骶髂关节错缝症推拿手法复位治疗的研究进展
加长骶髂关节螺钉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研究进展
藏医催泻疗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回顾性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3D打印技术辅助置钉治疗骶髂关节结核
标准化管理模式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强直性脊柱炎的部分影响因素分析
MRI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血清HBcrAg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史中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