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转染建立高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实验研究

2018-09-20 10:09周霞黄效模张一曾德珍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脂质体质粒定量

周霞 黄效模 张一 曾德珍⋆

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是一个有众多因素参与复杂的病理过程,肝纤维化实质是慢性肝病损伤修复反应,肝星状细胞(HSC)在肝纤维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各种原因肝损伤时,引起肝脏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增加,降解减少,进而造成肝内ECM不断积聚,最后导致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TGFβ1是HSC活化最重要的因子之一[1],目前大多数抗纤维化研究均以HSC为靶标,2017年3月至12月作者通过实验研究,拟建立高表达TGFβ1的HSC阳性克隆,为肝纤维化的防治提供细胞实验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由武汉协和医院胃肠病实验室提供。pcDNA3.1(+)质粒、感受态大肠杆菌DH-5ɑ购自武汉晶赛生物工程技术公司,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NheI、XbaI、SmaI、Bg1II、EcoRI、T4多聚核苷酸激酶和Taq酶购自TAKARA公司,T4 DNA连接酶购自New England Biolabs,凝胶回收试剂盒和小量质粒提取试剂盒购自宁波中鼎公司,寡核苷酸DNA单链由上海博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 购自Invitrogen 公司,TRIzolTM Reagent 购自Invitrogen公司,新生SD大鼠由同济医科大学实验中心提供。

1.2 方法 (1)质粒构建:根据已知的大鼠TGFβ1基因序列合成目的片段引物:TGFβ1引物: P1:5'-GGAATTCGCCACCATGGGCATGCCGCCCTCGGGG CT-3',P2:5'-CCGCTCGAGTCAGCTGCACTTGCAGGA GCG-3'。TGF 1两端有EcoRI和XhoI酶切位点。以大鼠cDNA为模板扩增TGFβ1基因中1.2kb的目的基因片段,PCR反应条件为:94℃变性5min进入循环过程,94℃变性20s,60℃下退火25s,72℃延伸75s,循环32次后72℃复性3min,凝胶电泳回收TGFβ1产物,限制性内切酶EcoRI和XhoI酶切TGFβ1产物回收1.2kb的酶切产物。(2)表达载体构建:TGFβ1酶切产物通过T4连接酶与EcoRI和XhoI酶切的质粒pcDNA3.1(+)连接,转化感受态DH-5ɑ,新霉素抗性筛选重组子pcDNA3.1(+)-TGFβ1,酶切鉴定成功后,菌液由上海英俊公司进行测序分析。同时,用含绿色荧光蛋白的pcDNA3.1(+)-EGFP为阴性对照质粒。(3)pcDNA3.1(+)-TGFβ1转染HSC及G418的筛选: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含15%胎牛血清(FCS)的DMEM液,置于37℃,体积分数为5%CO2孵育箱中培养。转染前1d,将HSC-T6细胞接种于6孔培养板,每孔2×105个细胞,过夜培养后,将构建的质粒转染细胞,操作按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 转染手册进行。取一试管加入质粒2μg,用250μl Opti-MEM 培养基混合稀释,另一试管加入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 5μl,用250μl Opti-MEM培养基混合稀释。室温无菌条件下放置5min,两试管混合后放置20min,在6孔板中每孔加入量为500μl混合液培养4h,更换培养液继续培养,48h后计算转染率,并改用含400μg/mlG418培养基,15%FCS的DMEM培养液2ml,6d后细胞大部分凋死,G418浓度减至200μg/ml维持筛选,残存细胞约16d后形成阳性克隆,更换为正常培养液继续培养和传代。并将细胞分为pcDNA3.1(+)-TGFβ1转染组,pcDNA3.1(+)-EGFP转染组,未传代及转染细胞为空白组,正常培养传代21d的空白组细胞为阴性对照组。(4)荧光定量PCR检测TGFβ1mRNA的表达:筛选阳性克隆后,继续培养48h,用Trizol试剂盒提取细胞总RNA,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扩增TGFβ1mRNA。按定量RT-PCR试剂盒说明取1μg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然后以Sybr Green I作为荧光标记物,在LightCycler荧光实时定量PCR仪(Roche公司,德国)上进行PCR反应。PCR引物:TGFβ1:5'-GAGGCGGTGCTCGCTTTGTA-3',下游引物 5'-TTGTTGCGGTCCACCATTAGC-3'。反应条件如下:预变性94℃ 3min,50个循环中94℃ 30s,53℃30s,72℃ 30s,通过融解曲线分析和电泳确定目的条带,CT法进行相对定量。(5)Western blot法测定TGF-β1的表达:收集各组细胞,消化后加入预冷的细胞裂解液,置冰上30min,4℃、12000g离心,取上清液进行蛋白分光光度仪定量(考马斯亮兰法),每组取20μg蛋白加热变性后,10%SDS-PAGE电泳分离,电转移至PVDF膜上,含5%脱脂奶粉的Tris盐溶液封闭2h,加入1:200稀释的一抗兔抗TGFβ1多克隆抗体,4℃孵育过夜。用含吐温-20的Tris盐溶液洗膜3次,加入1:5000稀释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二抗,室温下孵育1h。化学发光法(ECL)检测条带。β-actin作为内参。上述实验均重复3次,并计算机扫描电泳图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重组质粒的鉴定 重组质粒pcDNA3.1(+)-TGFβ1用BamHI酶切,经2%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可见1.2kb的清晰条带,进行测序结果与GenBank所提供的序列完全相同,提示含有TGFβ1基因的pcDNA3.1(+)构建成功。见图1。

图1 重组pcDNA3.1(+)-TGFβ1BamHI单酶切鉴定结果

2.2 脂质体对Lipofectamine 2000对细胞毒性作用的G418筛选 应用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 200 pcDNA3.1(+)-TGFβ10转染HSC-T6细胞后镜下观察显示,在5μl的用量下HSC-T6细胞转染前、后的形态和数目与对照组及空白组无明显差异,瞬时转染48h后测得转染率为28.2%。筛选结果显示,G418筛选试剂的最佳浓度为400μg/ml,应用21d后可筛选出稳定表达的细胞克隆,并能进一步培养传代。见图2。

图2 转染48h EGFP的表达

2.3 TGFβ1mRNA的表达情况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GFβ1的mRNA表达,结果显示:pcDNA3.1(+)-TGFβ1转 染 组 TGFβ1的 mRNA 表 达 较 pcDNA3.1(+)-EGFP质粒转染组、空白组及对照组明显增高[(20.220±0.879)vs(9.609±1.607)vs(5.122±3.512)vs(6.213±0.259),P<0.05]。

图3 Wester blot 法检测各组TGFβ1蛋白的表达

2.4 TGFβ1蛋白的表达情况 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TGFβ1蛋白表达。TGFβ1在SDS-PAGE凝胶电泳中表现为46KD的条带,实验显示:pcDNA3.1(+)-TGFβ1转染组TGFβ1蛋白的表达较pcDNA3.1(+)-EGFP质粒转染组、空白组及对照组明显增高[(0.968±0.822)vs(0.319±0.083)vs(0.211±0.024)vs(0.250±0.086),P<0.05]。见图 3。

3 讨论

肝纤维化指肝脏纤维结缔组织的过度沉积,是ECM合成和降解不平衡的结果,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所共有的病理改变和必经途径。早期肝纤维化经治疗可以逆转[2],因此深入开展肝纤维化形成机制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认为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形成机制的中心环节。慢性肝损害过程中,大量细胞因子通过介导细胞-细胞间,基质-细胞间相互作用影响HSC,激活并促使HSC大量合成ECM,导致ECM过分沉积出现肝纤维化。在HSC的激活、致纤维化以及与其他细胞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多种因素参与该过程的调节,细胞因子起重要作用,而TGF-β1是激活 HSC 的最重要促进因子[3]。

TGFβ是一种多功能的多肽类细胞因子,几乎体内所有细胞都能分泌TGFβ并存在其受体,在细胞的生长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自从1983年TGFβ1及随后其他两个成员TGFβ2、TGFβ3在哺乳类动物中发现,关于TGFβ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TGFβ家族是已知与纤维化形成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因子[4],其中,TGFβ1是最重要的致纤维化因子[5],在肝纤维化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GFβ1是启动邻近静息态HSC激活和转化的初始信号之一,Gressner[6]等在肝纤维化形成的3步激活模式中表明TGFβ1的这种初始激活作用,并已被大量研究证实。Kupper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的旁分泌及HSC的自分泌是TGFβ1早期持续增高并使肝纤维化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TGFβ1所介导的信号通道被认为在HSC的活化及ECM的产生起重要作用[7]。

HSC 作为肝纤维化发病的关键环节倍受关注,以HSC 为靶标的治疗措施逐渐成为抗纤维化的重要方法[8]。因此,构建pcDNA3.1(+)-TGFβ1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HSC,建立高表达TGFβ1的HSC,模拟肝纤维化过程中TGFβ1高表达的体内环境,并以此为细胞为基础进行下一步研究。本资料表明,pcDNA3.1(+)-TGFβ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可成功转染HSC,转染率为28.2%,48h后加入G418筛选,约21d可形成阳性克隆,经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鉴定,克隆细胞高表达TGFβ1mRNA及蛋白,表明高表达TGFβ1的HSC筛选成功。鉴于HSC在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主导作用,可应用高表达TGFβ1的HSC开展肝脏疾病,尤其是肝纤维化、肝硬化的研究,可得到更为可信且直接的实验结果,为肝纤维化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脂质体质粒定量
农杆菌转化法中的“Ti质粒转化载体系统”的简介
——一道江苏高考题的奥秘解读和拓展
全基因组测序后质粒的组装与鉴定研究进展*
PEG6000修饰的流感疫苗脂质体的制备和稳定性
多重荧光定量PCR法同时定量检测4种混合熟肉种源
DC-Chol阳离子脂质体佐剂对流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mcr-1阳性类噬菌体质粒与F33∶A-∶B-质粒共整合形成的融合质粒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高三尖杉酯碱类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稳定性
显微定量法鉴别林下山参和园参
开发新方法追踪植物病害的全球传播(2020.6.7 iPlants)
脂质体研究进展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