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瘀降脂胶囊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

2018-09-20 10:09龙俊科赵水平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降脂阿托主动脉

龙俊科 赵水平⋆

动脉粥样硬化(AS)是指早期动脉内膜局部损伤后,脂质沉积,进而内膜纤维组织增生,内膜局部增厚,形成斑块。全球每年约有2000万人死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为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除西医常用的降血脂、抗血小板等治疗外,中医药治疗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消瘀降脂胶囊是由丹参水溶性总酚酸和山楂总三萜酸组成的现代植物药。前期研究表明,消瘀降脂胶囊预防性给药能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总胆固醇(TC),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具有防治高脂血症的作用[2]。2017年4月至10月作者通过实验研究观察消瘀降脂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消瘀降脂胶囊(0.25g/粒,贵阳新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阿托伐他汀片(20mg/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理盐水配制成各使用浓度。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和谷丙转氨酶(ALT)等测定试剂盒均为日本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wako)产品。胆固醇由上海阿拉丁试剂公司提供,大豆油为市售金龙鱼牌大豆油,基础饲料由上海福贝宠物用品有限公司提供。油红O为Sigma公司提供。新西兰兔,雄性,32只,体重2.0~2.5kg(长沙天勤生物有限公司)。脱色摇床(江苏海门其林医用仪器厂),全自动酶标仪(ThermoFisher公司)。

1.2 方法 健康雄性新西兰兔32只,以普通饲料喂养观察1周后进入实验,记录体重和进行基线血脂、谷丙转氨酶(ALT)分析。随机选取8只为正常组,予以120g/d的基础饲料喂养。其余新西兰兔予以高胆固醇饲料(含胆固醇0.5%,大豆油3.0%,基础饲料96.5%)120g/d喂养至第8周,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消瘀降脂胶囊组,每组8只,采集静脉血进行血脂和谷丙转氨酶分析。从第9周开始,各组动物饮食不变,模型组予以30ml/d生理盐水灌胃,阿托伐他汀组予以阿托伐他汀2mg/(kg·d)灌胃,消瘀降脂胶囊组予以消瘀降脂胶囊100mg/(kg·d)灌胃。所有组在12周后停止灌胃,采集静脉血、主动脉和肝脏。按试剂盒提供的方法(酶法)检测血脂四项,并检测谷丙转氨酶含量。对主动脉进行油红O染色,使用Image-Pro6.0测算其斑块面积,并计算斑块面积占整体主动脉面积的百分比,观察实验动物主动脉斑块形成及变化情况。取主动脉组织进行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 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常规方差分析后post hoc两两比较(方差齐则LSD检验,方差不齐则Dunnett's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各组实验兔体重呈生理性增长,各组体重在开始时(0周)、第8周末和第12周末,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各组血清学指标比较 实验开始时,各实验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8周末检测结果发现,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TC和LDL-C均显著升高(P<0.05),提示造模成功。12周末,模型组TC和LDL-C水平比第8周末继续升高,而消瘀降脂胶囊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则明显降低(P<0.05)。第12周末,两组与模型组比较,TC和LDL-C均显著降低(P<0.05),表明消瘀降脂胶囊与阿托伐他汀效果相当,能显著降低血清TC和LDL-C水平。

表1 消瘀降脂胶囊对兔血清学指标的影响[mmol/L,(±s)]

表1 消瘀降脂胶囊对兔血清学指标的影响[mmol/L,(±s)]

注:*与第8周末(即治疗前)比,P<0.05;#与第12周末模型组比,P<0.05

组别 时间(周) TC(mmol/L) LDL-C(mmol/L)HDL-C(mmol/L) TG(mmol/L) ALT(U/L)正常组0 1.44±0.46 0.65±0.34 0.43±0.16 1.23±0.23 40.66±16.81 8 1.14±0.39 0.40±0.19 0.47±0.18 0.47±0.25 43.20±14.34 12 1.54±0.88 0.63±0.50 0.85±0.60 0.34±0.12 45.52±13.14 0 1.26±0.28 0.46±0.19 0.54±0.18 0.60±0.27 49.70±9.18 8 27.72±8.39 21.22±1.96 1.74±0.74 0.30±0.18 28.84±3.17 12 21.11±4.54# 14.77±3.92*#0.99±0.40 0.51±0.28 34.40±7.43模型组0 1.49±0.45 0.64±0.34 0.55±0.23 0.72±0.26 53.02±16.86 8 34.02±10.37 23.35±5.16 1.48±0.84 0.40±0.14 43.90±27.12 12 17.23±10.40*#12.59±7.30*# 1.29±0.43 0.51±0.28 96.22±78.03消瘀降脂胶囊组0 1.49±0.26 0.52±0.21 0.68±0.12 0.39±0.14 47.62±13.91 8 31.89±7.49 26.32±7.09 0.50±0.26 0.53±0.12 39.94±13.49 12 40.61±5.10 37.94±10.20 2.89±0.87 0.73±0.30 30.98±10.62阿托伐他汀组

2.3 各组斑块形成情况 正常组实验兔的主动脉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使用Image-Pro 6.0测算其斑块面积为整体主动脉面积的百分比为0%,而在模型组中,兔主动脉内有大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测算其面积为(72.13±8.20)%,显著高于正常组,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成功。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斑块面积为(51.01±9.02)%,经消瘀降脂胶囊治疗组,斑块面积为(65.22±5.22)%,两组斑块面积比模型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各组HE染色颈动脉切片 正常组兔颈动脉内膜、中膜和外膜分界清楚,内膜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未见斑块组织和泡沫细胞(见图2A)。模型组内皮明显增厚,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阿托伐他汀组及消瘀降脂胶囊组,虽然内皮也明显增厚,但比模型组明显减轻。

图1 各组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

图2 各组对颈动脉切片组织的影响(A正常组;B模型组;C阿托伐他汀组;D消瘀降脂胶囊组;×200)

3 讨论

目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已基本清楚。一般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启动因子是LDL-C。当血管遇到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因素时易引起血管内皮损伤,血清中过高的LDL-C脂质颗粒沉积于动脉内皮下,随后被修饰标记,氧化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C)。随着氧化的发生,单核细胞进入血管内皮,转化为巨噬细胞并大量吞噬修饰的脂质颗粒,最终形成大量泡沫细胞。泡沫细胞凋亡后,释放出ox-LDL-C形成脂质核心,并吸引动脉中层的平滑肌细胞迁移至内膜,产生大量胶原和弹力纤维等包裹脂质核心形成典型的粥样硬化病变。目前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血清中LDL-C水平,稳定或消退粥样硬化斑块,但长期应用对肝脏、肌肉、视觉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均有副作用。

消瘀降脂胶囊由丹参总酚酸和山楂总三萜酸提取物组成。文献报道[3],丹参水提物能保护高脂饮食去卵巢大鼠的内皮功能紊乱,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脂水平有关。既往化学成分研究表明,丹参总酚酸中主要化学成分为丹酚酸B,其主要活性成分为丹酚酸B和丹参素等。丹酚酸B能通过调节血红素氧合酶-1和精氨酸酶的活性而干预NO的产生和其它炎症因子的反应,最终发挥出血管内皮保护功能[4](Yeonsoo Joe et al.)。山楂总三萜酸中主要成分为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给仓鼠喂含0.01%提取自山楂的熊果酸/齐墩果酸混合物的高胆固醇饲料,可显著降低血浆VLDL-C和LDL-C 的量[5]。给喂高脂饲料小鼠喝15周含0.05%熊果酸的饮用水,显著抑制喂高脂饲料升高的血脂和血糖水平[6]。而丹参与山楂合用可更显著地降低血清TC、LDL-C、TG和MDA水平,提高SOD、NO水平,两者具有协同作用[7]。

本资料通过喂养高脂饲料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成功后血脂TC和LDL-C水平比正常组显著增高。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消瘀降脂胶囊和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消瘀降脂胶囊与阿托伐他汀均能显著降低TC和LDL-C的水平,减缓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因此,消瘀降脂胶囊能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可能与降低血清TC、LDL-C水平、减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关,其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降脂阿托主动脉
消痰化瘀降脂方治疗肿块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蜜桑白皮的体内降脂作用研究
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立普妥联合降脂通脉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评估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