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囊逼出试验与肛门直肠测压在出口梗阻型便秘诊断中的一致性分析

2018-09-20 10:09周乐盈金捷张奕秉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测压括约肌球囊

周乐盈 金捷 张奕秉

功能性便秘(FC)为临床常见疾病,患病率为2.4%~22.4%[1-2],目前发病机制并不明确。根据病理生理特点,功能性便秘可分为出口梗阻型(OCC)、慢传输型(STC)及混合型(MC),不同类型的诊断方法及相应治疗各不相同。球囊逼出试验(BET)通过测定能否在规定时间内成功将球囊排除评估是否存在功能性排便障碍,可作为肛门直肠测压检测的一部分或作为一个单独的检查手段。本文探讨不同类型便秘患者的排便动力特点及球囊逼出试验与肛门直肠测压诊断梗阻型便秘的一致性。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本院因排便异常就诊中符合罗马III[3]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的患者146例,排除器质性病变(如直结肠肿瘤、巨结肠、肠憩室等)及药物性、全身疾病引起的继发便秘患者。经肛门直肠测压检查确诊为OOC组76例,男24例,女52例;年龄18~85岁,平均(52.1±18)岁。非OCC组70例,男30例,女40例;年龄27~91岁,平均(56.4±16)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检测准备:受检者在检查前3d禁服影响胃肠动力的药物,检查当日正常饮食,检查前自然排空或使用开塞露排空直肠,要求排便时间与检查时间至少相隔2h。(2)球囊逼出试验:被检查者左侧卧位,球囊润滑后放入直肠,注入50ml温水,然后让检查者在坐便器上用力排除球囊,若不能在1min内排出球囊,则视为试验结果阳性,能排出则为阴性。(3)肛门直肠测压:采用MMS公司的八通道水灌注测压系统,测压导管顶端带有可充气的橡胶球囊导管。嘱受检者左侧卧位,首先进行直肠指检,并嘱其进行缩肛及模拟排便的动作,感受肛门收缩力量、直肠推进力及排便时肛门括约肌松弛的情况。然后将测压导管拉直平放,使测压孔、传感器及肛缘位于同一平面,体

外归零,检查8个压力曲线变化是否一致,然后将球囊气体排出,涂上耦合剂,将导管缓慢插入肛门,嘱受检者保持放松,平静呼吸,将测压导管置于1cm为止,即为肛门括约肌静息压,再嘱其用力缩肛,获得最大收缩压,然后嘱其做模拟排便动作,获得肛管剩余压力和直肠压力,然后匀速、缓慢向球囊注入空气,记录初始便意感觉阈值,强烈便意感及最大耐受感觉阈值时的空气体积。

1.3 分型判断方法 出口梗阻型便秘:符合以下标准:(1)排便费力、困难,有排便不净感或肛门阻塞感,需手法帮助等。(2)肛门直肠指检力排时肛门括约肌有反向性松弛,肛门测压力排时肛门括约肌压力反向性升高或不能松弛,或直肠内压不升高。(3)直肠壁感觉异常(感觉阈值升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比较用t检验,两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采用诊断试验的标准方式进行,将肛门直肠测压作为诊断标准,计算球囊逼出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一致性及阳性、阴性预测值[4]。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梗阻型功能性便秘患者与非梗阻型功能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测压结果比较 见表1。

2.2 球囊逼出试验在诊断OCC与肛门直肠测压的一致性 OCC患者76例,其中球囊逼出试验阳性者67例,敏感性为0.882。通过肛门直肠测压诊断为非OCC患者70例,球囊逼出试验阴性为24例,特异性0.343。

表1 OCC组与非OCC组肛门直肠动力学数据比较(±s)

表1 OCC组与非OCC组肛门直肠动力学数据比较(±s)

直肠容量(ml)静息压 最大收缩压 肛门松弛率 直肠压力 残余压 初始便意容量 强烈便意容量 最大耐受容量OCC组 76 50.7±18.1 183.8±52.2 3.9±5.8 28.4±5.7 51.5±18.9 40.4±18.9 105.2±39.5 166.3±53.5非OCC组 70 51.7±15.1 150.2±53.7 66.4±28.4 27.2±5.8 19.9±18.4 38.9±16.0 92.3±28.3 157.8±42.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n 肛管压力(mmHg)

球囊逼出试验的一致性为0.623,阳性预测值为0.593,阴性预测值为0.727。见表2。

表2 球囊逼出试验在诊断OCC与肛门直肠测压的一致性

3 讨论

人体排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次合理的排便过程应包括内、外括约肌和盆底肌的协调松弛,及排便压力的升高、通道的通畅。功能性便秘的病因复杂,国外研究指出根据症状评估判断功能性便秘的分型可靠性并不高[5],而根据发病机制不同做出初步判断并分类,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若为慢传输型便秘,是以结肠动力障碍机制为主,治疗上主要推荐特异性5-HT4受体激动剂;若为出口梗阻型便秘,是以肛门直肠区的动力障碍机制为主,治疗上推荐排便行为的训练,特别针对盆底肌痉挛综合征,生物反馈有着较显著的效果[6]。

肛门直肠测压技术是近几年迅速发展的无创检查方法,通过压力传感器将直肠肛管压力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经过计算机处理分析了解肛门内、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的功能和直肠对容量刺激的反应及肠壁的顺应性,不同类型结果不尽相同,有助于不同类型的鉴别,但目前尚无统一的正常值标准[7-8]。本资料结果显示,OCC组与非OCC组肛门括约肌静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最大收缩压有所升高,提示OCC患者肛门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存在过度收缩,肛管不能有效扩张,不能形成有效的压力梯度,造成排便困难,也会因排便费力及疼痛主动收缩肛门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群来中断排便,随着直肠内粪便的增加,导致压力逐渐上升,随之需要更大的收缩压来中断排便,引起压力相应升高。模拟排便时,OCC组肛门松弛率降低,残余压升高,提示排便时OCC组患者排便时肛门括约肌不能充分松弛或存在肛门括约肌矛盾性收缩,使肛管内压高于直肠内压,引起粪便排出阻滞,这也是OCC发病基础,与既往研究结果相同[9]。OCC组初始便意容量、强烈便意容量及最大耐受容量较非OCC组均有所增高,强烈便意容量及最大耐受容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OCC患者存在直肠感觉异常,长期用力过度排便,致使神经变性使直肠黏膜对容量刺激反应性降低,对容积扩张的敏感性降低,感觉阈值升高。

肛门直肠测压在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欠发达地区,一种简单可行并有效的诊断手段尤为重要。球囊逼出试验通过对球囊排除能力的评估提供关于括约肌压力的有效信息。其对于排便造影及肛门直肠测压简单易行,可用于筛查检查,但有文献指出即使球囊逼出试验结果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存在盆底肌收缩不协调的可能性[10]。本资料显示,球囊逼出试验与肛门直肠测压的一致性并不高,但可用于梗阻型便秘患者的初筛,不同类型的便秘患者,可表现为不同形式的肛门直肠动力和直肠感觉异常特点,此为慢性便秘治疗提供重要信息,为制定更合理、更实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测压括约肌球囊
气囊测压表在腹内压监测中的应用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测压表间断测压致气囊内压力偏差的实验研究
血压计的测压原理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Fisher准则函数在测压点设计上的应用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为什么要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