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消渴方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HOMA-IR HOMA-β及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

2018-09-20 10:09张挺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空腹黄芪肝脏

张挺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因胰岛素分泌相对过低引起的,以血糖水平升高为特点,多饮、多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代谢性疾病。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已达6000万人[1]。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损伤心脏、肾、血管、神经等多种组织器官而引发各类并发症。以二甲双胍为代表的胰岛素增敏剂在降血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受到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不少患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2-3]。本病隶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范畴,阴虚燥热是其重要病机,但随着疾病发展正气日渐亏虚,患者多表现为气阴两虚的证候。作者应用黄芪消渴方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报道如下。诊断标准,合并脂肪肝且知情同意者。(2)所有患者纳入研究前均经医学伦理会审批并通过。排除标准:(1)1型糖尿病。(2)过敏体质。(3)肝肾功能障碍者。(4)已存在糖尿病严重并发症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降血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黄芪消渴方治疗,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基础病(n)冠心病 高血压 高脂血症治疗组 45 61.96±5.78 22 3.01±0.70 23.57±1.38 22 18 27对照组 45 61.46±9.63 23 2.86±0.64 23.81±1.29 23 19 25 t/χ2值 0.044 0.067 1.008 0.921 0.044 0.046 0.182 P值 0.506 0.795 0.293 0.448 0.592 0.796 0.602组别 n 年龄(岁)性别(男)病程(年)BMI(kg/m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6月本院T2DM患者90例。诊断标准[4]:多饮、多食及多尿,体重降低(无明显诱因状态下),空腹≥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所有患者行磁共振检查确诊脂肪肝,磁共振波谱提示脂峰下面积/(水峰下+脂峰下面积)×100%>5.5%。纳入标准:(1)符合T2DM

1.2 方法 (1)对照组:均以饮食控制为治疗基础,控制总热量摄入,根据病情制定合理配餐方案,少食多餐,瞩患者多食用高纤维饮食,并控制脂肪摄入。降血糖药物: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正大天晴),0.5g/次,3次/d。格列美脲片(赛诺菲安制药),起始剂量1~2mg/次,根据血糖情况进行调节,维持剂量1~4mg,1次/d,治疗12周。(2)观察组:联合黄芪消渴方治疗,由黄芪30g,淮山药、生地黄、丹参、葛根、赤芍、茯苓、川芎、炒白术、白芍、天花粉各15g,甘草5g等药物组成,并随证加减。五心烦热者加地骨皮15g;口干明显者加淮山药30g,玉竹15g;乏力明显者加党参30g;大便溏薄者加炒白术,由中药房提供并按标准煎煮法代煎,1剂/d,150ml/次,2次/d,12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改善情况,晨空腹采集肘静脉血,离心处理后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比较两组患者HOMA-β、HOMA-IR、肝脏脂肪改善情况,肝脏脂肪含量采用磁共振波谱测定。HOMA-IR=(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水平)/22.5[4]。HOMA-β=(空腹胰岛素 ×20)/(空腹血糖-3.5);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选取多饮、多食、五心烦热、乏力、多尿等5个症状,依据症状严重程度分级,0分:不存在。1分:症状轻度,尚可正常生活。2分:症状中度,日常生活受影响但可忍受。3分:症状严重。依据总症状积分降幅判定疗效。疗效标准:显效:症状体征显著改善,总症状积分降低>70%;有效:总症状积分降低<70%,但>30%;无效:症状体征未改善[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FBG(mmol/L) 餐后2h血糖(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5 9.42±1.53 7.02±0.58* 14.74±2.54 8.05±1.12*对照组 45 9.37±1.45 8.24±0.83* 14.82±2.65 9.73±1.52*t值 0.375 9.162 0.481 6.349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HOMA-IR、HOMA-β及肝脏脂肪含量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HOMA-IR、HOMA-β及肝脏脂肪含量比较(±s)

表3 两组HOMA-IR、HOMA-β及肝脏脂肪含量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HOMA-IR HOMA-β 肝脏脂肪含量(%)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5 2.67±0.45 1.97±0.25* 61.47±5.74 79.89±8.42* 58.72±4.46 52.68±3.27*对照组 45 2.73±0.48 2.35±0.36* 61.49±5.62 67.58±6.50* 58.68±4.37 56.05±4.30*t值 0.438 11.834 0.517 13.912 0.491 10.89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T2DM以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为主要病机,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本病与遗传、暴饮暴食、胰岛细胞损伤等因素关系密切[6]。T2DM患者多存在胰岛素抵抗,而此被视为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阶段,导致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胰岛素抵抗的存在还可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引起脂代谢紊乱,从而引起脂肪肝。本病治疗上以饮食干预为基础,胰岛素促泌剂及增敏剂的应用是本病常用治疗药物。二甲双胍可抑制肝糖生成,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还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从而达到降血糖作用[7]。

中医认为燥热阴虚是本病基本病机,黄芪消渴方是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方中黄芪入肺脾经,量大,具有补益肺脾功效,促进元气修复;茯苓、炒白术均入脾胃经,有健脾益气化湿功效;淮山药补益肺脾,生津止泻;生地黄养阴清热,生津止渴;葛根健脾,生津止渴;川芎、丹参活血化瘀;赤芍凉血消痈,散瘀止痛,避免热入血分;白芍补益肝血功效;天花粉解毒散结,消痈止渴;甘草调和药性。

本资料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血糖控制更理想;HOMA-β是评价胰岛功能的重要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HOMA-β提高,HOMA-IR则降低,提示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功能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方案仍显示出较大优势。黄芪消渴方的应用还可有效降低肝脏脂肪含量,全方面调节机体状态。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91.11%,高于对照组73.33%。研究发现,黄芪、白术可促进蛋白质合成,提高免疫力,且可抑制自由基合成,具有抗氧化作用[8];丹参、川芎、赤芍可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对于高血糖引起的炎症反应及高凝状态有较好的改善作用[9]。黄芪消渴方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空腹黄芪肝脏
七种行为伤肝脏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肝脏里的胆管癌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加州鲈肝脏养护
黄芪是个宝
空腹喝水
黄芪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病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