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智慧服务”

2018-09-25 07:13杨苏琳
法制与社会 2018年22期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图书馆

杨苏琳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互联网+”背景和智慧图书馆,认为高校智慧图书馆是高校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相互融合发展的新型模式,提出高校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构成包括智慧化空间服务、智慧化馆舍服务、智慧化管理服务、面向读者的智慧化服务。

关键词

“互联网+” 高校 智慧图书馆 “智慧服务”

伴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和领域获得广泛运用,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改变和塑造着我们的社会生活形态。随着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出现,诞生了以智慧、互联、高效、便捷等为特点的互联网服务模式——“互联网+,,技术,并且成为了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发展趋势,切切实实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人们的思维观念,改变人们的认知模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给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智慧图书馆随之应运而生。

一、“互联网+”与智慧图书馆

(一)“互联网+”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在2012年11月举办的易观第五届移动博览会上,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互联网+》,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并指出“世界上所有的传统和服务都应该被互联网改变,在未来‘互联网+这样的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目前的产品和服务”。在2015年3月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一文,文中提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的本质是融合与创新,是以移动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配套技术,在各行业各部门各领域的结合与应用,实现转型创新、跨界融合、开放连接。“互联网+”与图书馆的结合应用,必然带来图书馆服务的创新转型。

(二)智慧图书馆

图书馆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图书馆、复合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三个发展阶段,智慧图书馆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建立在数字图书馆基础之上的更高层次的新型图书馆。2008年,IBM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智慧地球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主要的运行载体,具有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三个特点。由此引起了“智慧”概念的热潮,“智慧国家”、“智慧城市”、“智慧校园”等概念先后出现,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为标志的智慧图书馆也进入了人们的研究视野。

关于“智慧图书馆”的概念,最先出现在欧美国家的大学图书馆的实践中,加拿大渥太华地区早在2001年就建立了“sin@rtLibrary”的联盟,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立图书馆也在2001年建立了“智慧图书馆网络”。2003年,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的Aittola等首次提出了“智慧图书馆”(SmartLibrary)的概念,Aittola在发表的题为《智慧图书馆: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一文中提出“智慧图书馆是一个不受空间限制且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2004年米勒等学者做了题为《智慧图书馆:强调科学计算的图书馆的SQE最佳实践》的专题报告,从技术层面的角度对智慧图书馆进行了分析。我国从2005年开始深入到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和实践,如台北市图书馆应用RFID(无线频射识别)技术建成了第一个24小时无人服务的智慧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率先开通了手机图书馆移动服务,主要的代表学者有严栋、王世伟等,严栋(2010)在《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中从物联网的定义、特点出发,探讨了智慧图书馆的概念、特征、基本要求、发展阶段,以及构建智慧图书馆的关键问题,指出“智慧图书馆(SmartLibrary)就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用户和图书馆系统信息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图书馆模式,“智慧图书馆=图书馆+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化设备”,它通过物联网来实现智慧化的服务和管理”。王世伟(2011)在《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圖书馆》一文指出智慧图书馆的核心要素是书书相联、书人相联、人人相联、任何时间和地点可用的图书馆,主要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集群化,本质追求是绿色发展和数字惠民,智慧图书馆将成为图书馆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实践。

智慧图书馆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为技术基础,实现书书之间、书人之间、人人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互融合,数字化的程度更高,资源类型更加丰富,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智慧化,以人为本,更加注重读者的个性化服务需求,为读者提供泛在、便捷、开放、智慧化的服务。

二、高校智慧图书馆

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2015)规定了“高等学校图书馆(以下简称“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高校图书馆是高等院校重要的文献信息服务机构,为高校师生开展教学活动和科学研究提供文献资源保障。

高校智慧图书馆是高校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相互融合发展的新型模式,是针对高校图书馆主要服务于高校师生的教学活动、科研活动而开展文献信息服务的职能特点,应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对高校图书馆的传统功能进行升级,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提供文献信息保障。

三、高校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构成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服务主要包括文献检索、信息检索、参考咨询、文献传递、信息素养培训、科技查新、查新查引等,传统的信息服务主要有关于图书馆各项功能的推介、数字资源的利用、阅读推广活动宣传、数据库试用推介。对于与智慧图书馆融合之后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在传统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应该包含哪些“智慧服务”,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智慧化空间服务

1.自助选座预定功能。“占座”历来是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也给图书管理员带来了困扰。高校智慧图书馆引进的自助选座预定系统将有效解决“占座”问题,目前已有高校图书馆在实行,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通过自助选座预定系统,读者可以在自助选座设备上刷卡,可以看到当前的空座,然后直接选座;也可以登陆系统的客户端预定座位,预定座位后,此座位在一定时限内属于读者的,其他的读者将不能再选此座位;系统可以对预约时限进行设置,预约成功之后,读者须在约定的时限内到达,若读者不能在预约时限之内到达的,系统将自动取消预约释放座位;读者入座后,若需暂时离开,座位可保留,若读者离开的时限超过了系统设定的时限,就需要读者释放座位;同时,读者离开图书馆经过门禁的时候就能自动释放座位。

2.智慧导航服务。历来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不仅体现在硬件设备、馆藏纸质资源、数据库等数字资源的上,还体现在图书馆的建筑空间规模上,很多高校新建的图书馆不仅是建筑面积大,而且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更合理、更新颖的特点。读者在不熟悉图书馆空间馆藏布局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寻找不到所需区域的情况。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应该充分利用移动通讯网络、无线Wifi、GPS导航系统等信息技术,为读者提供图书馆智慧导航服务。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的相关电子设备或者手机客户端,来定位自己所在的位置,可以查看各部门和各馆藏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功能介绍,还可以通过搜索所需区域获得馆内达到路线,进而到达目的地。

3.书籍定位服务。目前高校图书馆采用的都是开架借阅的模式,这在推动图书馆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些问题,比如:书放错了位置就有可能成为了“死书”、对馆藏布局不熟悉的读者可能会花费过多的时间在寻找目标书籍等问题。利用RFID射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开架借阅的书籍进行准确定位,可以帮助读者快速查找到目标书籍。利用这个技术,还可以进一步辅助图书管理员找到那些放错位置的书籍。

4.自助服务空间。高校智慧图书馆应该提供读者自助服务空间,主要包括:图书白助借还、白助打印扫描复印、自助饮品售卖等服务,以及研讨室、创客空间、文化沙龙服务等自助空间的预约使用服务。

(二)智慧化馆舍服务

智慧化馆舍服务,就是以图书馆的建筑为平台,以安全、高效、节能、环保为宗旨,将前沿、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入到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中,使图书馆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得到优化,为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阅览环境,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极大的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功能。主要包括:

1.馆舍设备自动化控制功能。(1)自动化的馆舍控制功能,也就是图书馆大门和其他馆内相关的设备可以在设定好的时间自动开启和关闭;(2)自动照明调控功能,一方面是通过设置馆内明暗度变化的智能感应系统,照明设备可以根据预设的亮度标准自动调控灯光的明暗度,以此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在书架中间安装感应照明设备,当有读者走入书架之间查找书目是,照明设备会自动打开,当读者离开时自动关闭;(3)空气自动调控功能,馆内的空调系统会根据室内外的温度变化进行温度调节,保持馆内处于自动恒温状态,尤其是对古籍、民国文献等珍贵的馆藏资源,必须实时保证书库的处于恒温恒湿的状态。

2.自动化安防系统。高校图书馆是聚集型的公共场所,每天都有大量的师生进出图书馆,建立自动化、智慧化的安防系统,是保证高校图书馆各部门正常开展工作、保障高校图书馆各项职能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前提条件。自动化安防系统主要包括:(1)自动化门禁系统,图书馆的出入口通过识别在校师生的一卡通,同时通过图书馆的集群管理系统,能够获取进馆读者的身份信息,可以鉴定读者身份,记录读者的进出时间,可以防止一卡进出多人、冒名持卡进入图书馆等行为的发生;(2)自动火灾预报警系统,高校图书馆属于重点防火单位,防火问题历来都是受到图书馆的高度重视,高校智慧图书馆应该建立完善的火灾预警报警系统,提升图书馆预防和处置火灾的能力,为图书馆提供切实的安全保障;(3)自动化智能监控系统,高校智慧图书馆的监控设备应该能够实现全自动、全天候对图书馆所有区域进行无死角的实时监控,能够识别人、物、环境,记录读者在图书馆区域内的行动轨迹,能够主动定位读者所在区域并呈现视频监控画面;并能依靠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和视觉技术,识别图书馆区域内有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4)自动化应急疏散,当图书馆发生突发事件、火灾、水灾或者自然灾害等突发紧急事件时,图书馆将自动开启应急疏散,引导馆内的读者和工作人员安全、有序、正确地疏散。

(三)智慧化管理服务

智慧化管理服务是图书馆员日常管理工作的智慧化,是高校智慧图书馆智慧功能的重要内容。

1.讀者管理。读者进出图书馆必须凭借记载有个人身份信息、学籍信息(包括学院、学号、专业、电话等)、门禁、消费、图书借阅等多功能的“校园一卡通”,通过刷卡接收器能记录读者的行为轨迹,比如:进出图书馆的时间、进出图书馆的次数、图书馆借还书的记录等,并能够保存在图书馆的集群管理系统中,可供查询,便于图书馆员管理和分析读者数据。

2.图书管理。高校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涉及到图书的采编、排架、流通、清点等工作,对于图书的传统管理方式使图书管理员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在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中,针对采编环节,通过分析读者的借阅数据、学科发展动态,可以产生教学科研发展需求度高、读者需求度高、利用率最高的书刊采购清单。针对流通环节,逐渐完善以RHD技术为核心的自助借还系统,同时实现图书的馆藏架位管理和定期清点。自助借还机能够对贴有RFID标签的图书进行扫描、识别和借出、还回等操作,将自助借还系统与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连接,能够实现自助借阅管理。使用RFID标签能够方便快速搜寻与辨识图书,有助于图书清点与搜索,方便图书上架和顺架。

3.固定资产管理。图书馆的固定资产主要是物资和设备,为图书馆的物资和设备制做电子标签,当带有电子标签的物资或者设备通过门禁系统时,门禁会发出警报并自动关门,能够有效杜绝图书馆资产丢失,也有助于进行清点、监控和维护等工作的开展。

(四)面向读者的智慧化服务

面向读者的智慧化服务是高校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核心,尤其是建立在读者的学科背景、研究方向、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等基础上,以读者为核心的智慧化知识服务。根据读者的“校园一卡通”在图书馆的数据记录,包括到馆、离馆、借阅、下载等信息数据,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获得读者的学科背景、研究方向、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等方面的信息,作为为读者提供智慧化、个性化、主动性的学科服务、科研信息推送、知识导航、嵌入科研的依据。

猜你喜欢
互联网+智慧图书馆
图书馆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