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某三甲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特点研究

2018-09-26 03:39周仲松李家斌
安徽医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培南亚胺米卡

殷 俊 常 啸 程 君 周仲松 苏 菲 叶 英 李家斌

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PA)是一类革兰染色阴性的非发酵菌,在临床分离的病原菌中较常见,并且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有报道[1]显示,因PA感染所致的病死率高达51%。由于PA特殊的耐药特点(细胞膜通透障碍),以及对替加环素先天耐药的特征,临床治疗相对困难,耐药菌株较多,故而对PA进行耐药监测,统计其流行病学特征及研究其地区耐药基因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收集安徽省某三甲医院2015年8月至2017年9月临床分离的PA野生株,进行了药敏分析,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分子生物学实验,以观测PA的耐药特点。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收集安徽省某三甲医院2015年8月至2017年9月临床分离的1 857株PA野生株,均来源于临床确诊感染患者,并筛除重复菌株,鉴定按常规操作规程鉴定到位。

1.2 方法 采用自动化药敏板进行药物敏感实验鉴定,获得临床分离株后,按照说明书要求调整菌悬液浓度,药敏板在机外孵育,一次性上机读取结果,由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并报告药敏结果。质控菌株为AATCC27853。应用自动化药敏板对1 857株PA进行了药敏检验,包括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及亚胺培南共9种抗菌药物。药敏实验结果按CLSI 2016年标准进行判读[2],分为敏感、中介、耐药3种结果,并用WHONET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CR法对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菌株进行耐药基因的扩增,包括blaTEM、blaPER、blaVEB、blaOXA、金属酶基因VIM、IMP、SIM、GIM及外膜蛋白OprD2基因。测序结果在GenBank上进行比对。

1.3 观察指标 将所有菌株编号后,判读其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值,根据CLSI 2016标准进行耐药、中介和敏感3种不同耐药程度的划分。耐药基因的扩增结果测序后与GenBank进行比对,相似性>95%判定为同一基因。

2 结果

2.1 菌株的时间分布特点 1 857株PA株中,发现分离株最少的月份为2015年9月(43株)、2016年4月(43株)、2016年5月(42株),最多的月份为2017年8月(118株),2017年9月(113株),2017年6月(98株),多数月份分离菌株数在60~80株。见图1。

图1 2015年8月至2017年9月临床分离PA时间分布

2.2 菌株的临床科室分布特点 ICU和呼吸内科为PA分离最多的科室,其中该医院3个不同ICU共分离489株(26.33%),其中ICU 221株(11.90%),神经内科ICU 164株(8.83%),急诊ICU 104株(5.60%),呼吸科252株(13.57%),其次为烧伤科127株(6.84%)。最后为神经内科116株(6.25%),神经外科101株(5.44%),泌尿外科92株(4.95%),心外科67株(3.61%),血液内科60株(3.23%),内分泌科56株(3.02%),康复科54株(2.91%)。

2.3 菌株来源分布 所有分离的菌株中,来源于痰液1 261株(67.91%),尿液122株(6.57%),分泌物115株(6.19%),血液83株(4.47%),手术切口74株(3.98%),伤口分泌物54株(2.91%),引流液31株(1.67%),胆汁29株(1.6%),支气管肺泡灌洗液18株(0.97%),胸腔积液11株(0.59%),脓液10株(0.54%),中心静脉导管8株(0.43%),气管分泌物7株(0.38%),腹水6株(0.3%),外周导管5株(0.27%),咽拭子5株(0.27%),结缔组织4株(0.22%),胃液2株(0.11%),关节液2株(0.11%),上呼吸道2株(0.11%),子宫分泌物2株(0.11%),骨髓1株(0.05%),脑脊液1株(0.05%),透析液1株(0.05%),其他3株(0.16%)。

2.4 PA的耐药结果 PA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到32.69%,高于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对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均小于18%。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最高,达到78.08%。见表1。

表1 1 857株PA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结果[株(%)]

2.5 对碳青霉素类抗菌药物耐药的607株细菌耐药基因扩增结果 检出携带blaTEM34株,blaPER41株、blaVEB7株、blaOXA63株。检出携带VIM基因121株,IMP基因125株,SPM基因65株,SIM基因0株,GIM基因0株。其中有98株携带两种耐药基因,无携带3种及以上产酶耐药基因的菌株。测出孔蛋白基因缺失417株,占总数的68.7%。见图2。

图2金属酶及外膜蛋白电泳图

注:M为Marker;1为外膜蛋白丢失;2为SPM阳性;3为VIM阳性;4为IMP阳性

3 讨论

PA是广泛存在于社区及医院的一类致病菌,以院内感染多见,且难以从医院环境内清除,对如肿瘤、血液、ICU等病房的免疫力低下患者带来巨大潜在威胁。碳青霉烯类药物曾为治疗PA感染的重要药物,但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PA对该类药物的耐药率也逐步上升,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存在极大的困难[3]。对院内PA临床分离株进行研究,总结其空间、时间、标本来源分布太特征,监测其耐药特点,并对耐药机制进行分析,有助于对该院感染PA的患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在第一时间选择有效药物。

该医院26个月共分离出无重复菌株的1 857株PA,且随时间推移,在数量上有逐步上升趋势,2017年8、9月临床分离的菌株数高于其他月份,与国内其他地区统计结论大致相仿[4]。提示今后PA可能会成为极常见的临床分离株。PA作为条件致病菌,具有非常强的适应能力,是医院感染中医院获得性肺炎以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主要病原菌[5-6]。在本研究中,绝大部分菌株来自住院患者。来自呼吸科的PA占13.6%,而痰标本占比则达到67.91%,这可能与住院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呼吸道屏障相对脆弱,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等因素有关。且有研究[7]指出,老年PA感染患者中,肺部感染发生率最高,与本研究统计结果一致。除痰液之外,尿液、各处分泌物及血液也是多见的标本来源。本研究中,ICU为分离出PA最多的科室,考虑与收住患者一般状态相关,与其他研究结果大致相符[7-9]。

在本研究中,PA对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的敏感率较低,都低于60%,故而在该医院PA感染的治疗中,不推荐以上2种抗菌药物做为治疗PA的首选药物。阿米卡星对其敏感率较高,有78.08%的PA患者均对阿米卡星敏感,考虑到PA耐药的复杂性,结合PA对于头孢吡肟耐药性较低(16.05%),可以考虑头孢吡肟联合阿米卡星做为该地区治疗PA的首选治疗。碳青霉烯类药物为抗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常用药物,但本研究中提示,PA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低于60%,耐药率却高达32.69%,值得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测,在本地区其他医院相关研究中,数据与本研究类似[10]。故在此基础上,甄选出全部607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PA,进行了耐药基因及外膜蛋白OprD2基因的检测。

本研究中共检出携带VIM基因121株,IMP基因125株,此两种检出率最高,共占耐亚胺培南的PA中40.53%,SPM基因65株,占10.71%,SIM基因0株,GIM基因0株。blaTEM34株、blaPER41株、blaVEB7株、blaOXA63株。其中有98株携带2种耐药基因,无携带3种及以上产酶耐药基因的菌株。测出孔蛋白基因缺失417株,占总数的68.70%。此数据亦表明PA的耐药机制多样且复杂,而其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更存在多种因素的参与,其中外膜蛋白OprD2缺失率接近70%,充分说明了外膜蛋白缺失为PA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但根据目前国内其他地区报道[11],该数据存在地区及人群差异。

PA目前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预计近期临床PA感染会进一步增多。PA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为多见,泌尿系、伤口创面及血液或成为继呼吸道后的重要感染部位,故推测在该医院,泌尿系及血液的PA感染需加强警惕。外膜蛋白缺失目前仍为该医院耐亚胺培南的PA的主要耐药机制。根据药敏结果,可考虑头孢吡肟联合阿米卡星做为一线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培南亚胺米卡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接触用纸和纸制品中乙烯亚胺的迁移量
特殊状态人群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群体药动学研究进展
氨苄西林预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可行性研究
米卡芬净对光滑假丝酵母菌在巨噬细胞内活性的影响
原始表现主义的画像——沃尔特·米卡作品欣赏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亚胺培南的研究
亚胺硫磷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研究
米卡的灯花
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中亚胺离子的断裂特征及其在肽段鉴定中的作用
法罗培南临床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