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 以文化写

2018-09-27 12:12张君君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8年7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张君君

【摘 要】要突破“阅读与写作孤立地教学,学生缺少表达技巧方面的训练”这一困境,教师就要在阅读教学中观照习作教学,巧用文本资源,把握文体特点,从单元课文的整体感知入手,关注教材的写作方法、表达秘妙;还要通过课文实例,让学生从阅读中吸收经验,再把这些经验运用到习作实践中,真正做到以读促写、以文化写,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关键词】高段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阅读与写作脱节的现象,学生缺少表达技巧方面的训练。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巧用文本资源,通过课文实例,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文本的表达效果,从阅读中吸收经验,再把这些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表达实践中,即所谓“以读促写,以文化写”。

一、单元整体感知,思考“写什么”

学生写作文遇到的第一个难点是不知道写什么。拿到作文题目后,觉得这也没法写,那也没法写,无从下笔。而人教版教材其实从编排上就在着力解决这个问题,从一年级下册到六年级都采用专题形式,单元习作和阅读等内容都围绕主题展开,彼此互为铺垫和照应。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紧紧抓住这个特点,先从单元整体感知入手,引导学生了解整个单元在写什么,由此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明确自己可以“写什么”。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围绕这一主题,教材安排的习作内容是:写读书故事;采访身边爱读书的人,整理好采访记录;就“开卷是否有益”展开辩论,写下辩论的经过,或写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安排的课文则都是有关读书的文章。其中,《窃读记》写“我”在书店偷偷读书的故事,《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关于读书的访谈,《走遍天下书为侣》写的是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和读书的方法,《我的“长生果”》写了“我”少年时代醉心阅读、受益匪浅的几个小故事。

这组课文主题明确。在教学时,教师可组织学生浏览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师生围绕单元主题,聊谈“我最爱看的书”“为什么最爱看这本书”“我的看书趣事”等话题,唤起学生关于生活体验的记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了这样的单元主题聊谈,学生在学习整个单元课文之初就能有意识地寻找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单元习作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把握文体特点,确定“教什么”

教材中的文体丰富多样,风格迥异,语言各具特色。如果教师抓住各种文体的特点,确定教学的核心内容,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作者的思路和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他们的单元习作就会呈现不同的面貌。

从写作的角度来说,学习文体特点并不是学习单篇文章的个性,因为文章的个性是学不到的,可以学并且可以运用的是一类文体的共性,即掌握文体范式。依旧以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窃读记》和《我的“长生果”》都属于叙事散文,前者有丰富的心理活动描写,后者则用多件事情表达自己读书的特有感受,构思新颖。《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属于访谈录,完全口语化,通俗易懂,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身份。《走遍天下书为侣》则通过层层递进,一步步表明自己的观点。

抓住文本的这些特点进行教学,学生就可以在单元习作中迁移运用。“我的读书故事”“记一次辩论赛”可以学习《窃读记》和《我的“长生果”》的写法;“采访爱读书的人,整理采访记录”可以模仿《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开卷是否有益”则可以借鉴《走遍天下书为侣》的表达方式。

三、关注文本表达,体味“怎么写”

“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找到文本中最典型实用的写作技法作为切入点,把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语言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领会学习。

(一)抓文本生动的描写

小学生习作喜欢用“很”“非常”“十分”这些词语,描写抽象,缺乏画面感。实际上,课文中的描写都很生动。在阅读教学中,对于这些生动的描写,教师容易读过算数,忽略了它们的精彩。学生因此并没有把这些描写积累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例如《窃读记》这篇文章写“我”藏身于众多顾客中和借雨天窃读的场景,如果仅仅写这两个过程,文章有趣、动人的程度就很有限了。但因为文本有丰富的心理活动描写,阅读时,读者就会为作者在故事进展中的心理变化而感动。

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抓住作者的心情变化,圈画有关词句,体会心理活动描写的作用。尤其要重点研读自语式独白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方法,发现特点。之后再创设情境,让学生迁移运用,写写“我偷偷读书,被店老板发现,赶出书店”时的心理,写写“自己躲在被窝里看书,听到妈妈脚步声”时的心理。

有了这样层层深入的学习,单元习作中写“我的读书故事”“记一次辩论赛”时,学生就能较好地运用心理活动描写,表现自己对书的情感。

(二)抓文本规范的格式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策论经义)当作一种写作训练看,它也不是完全无用。在它的窄狭范围内,如果路走得不错,它可以启发思想,它的形式尽管呆板,它究竟有一个形式。”这段话告诉我们:形式的模仿有时候也可以“启发思想”。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注意到文本特殊的表达形式,并让学生掌握和運用这一表达方式,学生的思想就能清晰而充分地表达出来。

访谈录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唯一的一篇,特色鲜明。教师有必要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访谈录的格式,围绕访谈主题,确定采访时要问的问题。可让学生先自主学习,思考这篇文章格式上和以前学过的课文有哪些不同之处,通过讨论交流,明晰访谈录的格式特点。接着分角色朗读,感受语言完全口语化的特色。然后再次思考,如果自己要采访身边的人有关读书的话题,应该问哪些问题,要注意什么。最后,模仿写采访的提纲。

(三)抓文本观点的表达

要想真正写好一篇作文,思想观点非常重要,但再好的观点也需要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呢?

以课文《走遍天下书为侣》为例,这篇文章表达观点的方式就是“层层剥笋”。因为这个表达方式独特,在教学中,笔者抓住这一点进行设计。学习课文时,首先围绕课文题目,初读全文,明确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接着研读作者是怎么表明观点的。通过阅读,学生发现作者用假设的方式,层层递进,表明观点。先假设只能带一样东西独自旅行,她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一本书。然后又进一步假设别人感叹时,自己的回答是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最后假设自己坐在船里,会如何反复读书。作者通过层层递进,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这种表达观点的方法,逻辑性强,内涵丰富,极具思辨力。在写“开卷是否有益”时,学生就可以模仿运用,通过一层一层地推进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抓文本新颖的构思

俗话说,文成于思。要写好作文,学会构思是重要的一环。新颖的构思往往会给作文增光添彩。但构思又是学生写作中最大的困难,因为灵感实在不易捉摸。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语文教学中,选择文章中最典型实用的写作技法,引导学生体味文本新颖的构思,学习一些构思的技巧。

例如,课文《我的“长生果”》主要回忆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时特有的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重点回忆了两次构思与写作的经历。作者总结了写作的心得,其中一点就是要构思新颖,别出心裁。

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比较分析作者和作者的同学写的《秋天来了》,理解“千篇一律”和“构思新颖”的意思。接着,让学生默读《我的“长生果”》,找找作者构思新颖之处。然后,再次默读这个单元的其余三篇课文,一篇一篇尋找构思新颖的地方。学生从构思这个角度加深了对前几篇课文的理解,由此明白:作文构思要新颖,就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感受写,写得跟别人不一样。哪些不一样呢?第一,别人写这本书,我就写那本书,这就是选的材料不一样。第二,如果一定要写同一本书,别人写这本书好看,那我就写这本书的不足,这就是中心不一样。第三,别人把书比作进步的阶梯,我就要想办法把书比作另外的事物,别人用第一人称写,那我就用第二人称写,这些就是语言不一样、角度不一样。平时写文章的时候,就要这样别出心裁,落笔有与众不同的“鲜味”。

在阅读教学中,要想达成依靠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教师的教学策略至关重要。在解决了学什么、教什么、怎么写等问题后,学生自然可以提高理解水平,逐渐清楚写作的规律和途径,切实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沈大安,洪春幸,蒋军晶.关于“读写结合”的锵锵三人行[J].小学教学(语文版),2007(3).

[3]郑蕾.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7(3).

[4]孙薇.小学语文习作教材文本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7(23).

[5]欧雯.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杭师大附属五常中心小学 310023)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