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9-28 10:36周道
东方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摘要:高职院校大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对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在教育理念、师资、保障体系等方面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应该树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育课程体系,搭建实践平台,加强保障措施,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一、引言

面对我国经济增速减缓和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的新形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凸显,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1]。创新创业人才是指具有创新创业思维与视角,能够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和开创新领域,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2]。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强调创新创业人才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关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大局,要求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因此,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为高职院校普遍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内涵和意义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包括创新人才培养和创业人才培养两个层面的内容。创新人才是指富于创造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够创造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人才。创业人才是指具有强烈创业意识,对商业机会有敏锐嗅觉,并积极配置相关资源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创造价值和财富的人才[3]。创新和创业是人才培养两个重要方面,缺一不可。创新是创业的基础与前提,只有坚持创新,才能在创业过程中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创业则是创新的行动与结果,创业是在经济领域创新的实践方式,本身也是一种创新[4]。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内涵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

第一,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要创新创业,首先应该学好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是创新创业的基础。

第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只具有好的创意,只会空谈,缺乏动手能力,没有将创意实现的能力,是不可能创业成功的。

第三,创新创业精神培养。高职院校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还要注重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是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前提和保障。

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一方面,可以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质量。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和就业渠道,丰富就业形式,缓解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另一方面,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在我国经济面临转型的情况下,鼓励毕业生创新创业,有助于产业转型,有利于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欠缺

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学中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片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一些高职院校为了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和地位,但是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还远远不够,无论是学校管理层还是教师都没有对创新创业教育形成统一的理性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尚未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1]。

(二)创新创业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来源比较单一,大多是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教学岗位,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验,理论能力有余而实践能力不足,更没有创业的经历,有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学的教师数量匮乏,严重制约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5]。

(三)保障体系不完备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校共同配合。目前,政府出台了许多措施鼓励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但是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锻炼条件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积极性不高。由于受资金、教学实力等的限制,高校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践基地、激励措施等方面也无法很好满足学生创新创业的需要,无法提供较好的技术支持和经验指导[5]。

(四)学生缺乏创新创业观念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缺乏有效地考核手段,难以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很多学生总觉得创新创业是毕业之后的事情,离自己还比较遥远,习惯于应试教育,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观念,导致创新创业能力得不到提高[6]。

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树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

高职院校一直以培養理论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方面还是空白。高职院校需要突破传统办学观念的束缚,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只有树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素质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推动创业教育的深入进行。高职院校树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不能只是一种教学口号,必须落在实处。学校抓紧出台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创业,对学生创业行为进行扶持,在学校形成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二)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学生正处于学习阶段,往往既缺乏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对政府和学校的相关政策也不了解,还缺乏相关经验。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指导,减少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的风险,在创业过程中少走弯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只有首先具有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我国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人才正处于起步阶段,师资力量不足,需要加大相关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提高现有教师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教师一般长于理论而短于实践,大多缺乏创业经历和创业经验。学校要出台措施,鼓励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了解企业运行机制和经营模式;鼓励教师参与小微企业开办,既能为学生实习提供平台,又能提高教师创业能力。其次,拓宽教师引进渠道,组建兼职师资队伍。高职院校教师既要忙于专业课的教学,又要兼顾科研课题,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投入精力有限。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引进兼职师资队伍,把创业者引进校园,通过讲座、论坛、短期授课等方式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指导。再次,学校还要完善教师的评价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对教师每学期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充分考虑教师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所做的工作,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年终考核,在评职、晋级、选优等方面政策倾斜,对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表现突出的给予适当奖励。

(三)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要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必须认真开展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研究,构建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增加创新创业课程比重,在原有的专业课程基础上,将创新创业意识、精神、理论、技术融入课程体系,形成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创造性的课程体系。从创新创业启蒙和创新创业通识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灌输企业家思维,进行创业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教育,加强创业心里素质锻炼。增加创新创业课程比例,开设小企业管理、创业咨询、学生创业基础、创业理论与实践、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高职院校要出台相关措施,鼓励教师编写创新创业课程教材,提供课题、资金、时间等方面的支持。提高教师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积极性,在教师考评、职称评定等方面向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倾斜,将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情况纳入教师考评体系。

(四)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锻炼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除了开展理论教学,还要搭建实践平台,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条件。首先,搭建校内实践平台。以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专业仿真实验实训室、创业模拟实验室和创业园等形式,为学生在校内参与创新创业提供实践条件;其次,组织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和创业竞赛等活动,让学生锻炼创新能力,了解企业需求,培养创业思路和想法,体验创业过程。学校和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帮助,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次,校企合作搭建校外实践平台。采取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锻炼等方式,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由企业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训练,校企合力共同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业质量。

(五)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保障

首先,高职院校制定创新创业扶持、激励措施。高职院校要营造推崇创业、容忍失败、宽松自由的创业环境,突出创业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院校出台相关制度措施,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设备场所、创业培训、运营机制、法律咨询、管理服务等,帮助初创企业规避创业风险,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保障。其次,构建创新创业评价体系。高职院校按照全面、客观、科学、可操作的原则,合理制定创新创业评价体系。成立专职机构或安排专门人员,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进行检查、考核和督促。引入考试以外的多种评价方式,建立一套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相适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将考试、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课题研究等纳入评价体系,力争做到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科学合理评价,保障培养目标的顺利落实和完成。

五、结束语

创新是高职院校的灵魂,创业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高职院校应该积极面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趋势,勇于创新,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

參考文献:

[1]黄巍,唐友,佟明亮.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3(2):92-94.

[2]尹喜.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J]. 临沂大学学报. 2015(2):44-46.

[3]张兰.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4.

[4]尹翔,郗芙蓉. 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 中国高校科技. 2015(2):75-77.

[5]沈云慈. 校企深度融合的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 2014(2):61-64.

[6]杜刚,李亚光.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时代金融. 2015(5):174-175.

作者简介:周道,女(1982.8—),汉族,湖南长沙人,湖南大学经济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编号:ZJGB2016132)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