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2018-10-09 10:49苏楠
现代交际 2018年15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应用型高校教育

苏楠

摘要:新时代下应用型高校需要着眼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培养人才以促进学生就业工作顺利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促进人才就业的开创性思路。而应用型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实践平台以及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为促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要从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实践活动平台搭建以及教师教育能力水平提升等几个方面落实,结合应用型高校特点有序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创新创业能力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5-0136-02

目前的就业形势愈来愈严峻,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也提出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目标。而应用型高校的综合指标较传统高校比较落后,在资源以及环境条件的限制下,应用型高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面发展较为缓慢。加强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養建设不仅是国家战略发展需要,也是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本质内涵。因此整体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先进的指导体系实施实用的教育方法,促进高校的教育事业和社会竞争力。

一、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育问题

我国大部分应用型高校的创业教育主要分为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两大部分,但是在实际执行中,理论教育占据应用型高校指导课程的大部分比重,教育培养的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教育资源分配失衡若走向一边倒的情况,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创新与实践的工作体系就难以起到效果。实践教学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激发创造力、深入创新创业内涵的重点所在。

(1)应用型高校对学生培养目标不明确。应用型高校本身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时,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定位,对于能力和素质培养也缺乏平衡,当前应用型高校的教育计划和讲座普及等方面均有所弱化。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需要具备优异的学术成果,也不单单是培养成技能型的人才,而是将大学生培养成合理融合学术能力和独立人格的具有科学文化以及创业能力的人才。当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面对挫折和人际沟通、压力训练等创新创业需要的条件训练不够。当学生进入社会市场时难免遭遇环境约束和挫折,不能正确评判创业必备环境也是大学生进入市场时的能力缺陷和通病,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不成熟往往受到学校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育体系的限制。学生不能自主发挥创新精神,导致才华和创新意识的弱化。[1]

(2)大学生创新创业缺乏实践平台。高校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支持力度,多数高校的实践平台和创新创业基地仍不完善。就应用型高校的实践环节而言,创新创业教育仍停留在计划实施和理论教学的阶段,学校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政府的资金支持、师资队伍、社会创业环境、校园认可度等等实践环境的缺陷都影响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展开。在实践平台缺乏的情况下,大部分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情况不尽如人意。学生在实际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处于浅显的层面,经过多层次的制约和实践经验的缺失,参与热情很快会被消耗殆尽,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3)师资力量薄弱。创业平台的良好建设离不开成熟的创业教育和实践指导的教学体系,在教育环节中尤为重要的就是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进行有序的良性指导,将教学内容相互融合,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应用型高校极度缺乏有经验的创业教师。统计表明,创业教师往往由在行政部门工作的学生就业管理教师兼任,走的是从高校到高校的调派流程。这些教师基本在高校内工作,缺乏创新创业培养教育所要求的创业相关经验,自身难以肩负起在理论教学之外的项目驱动、联系企业谈创新创业等实践教学的新兴教学模式,更不用谈及实地考察等活动。教师过于依靠重点教材,偏重理论讲授,在应用型高校中并不适合学生教育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2]

二、应用型高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对策

应用型高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创办优势,在国家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战略背景下,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校企合作的社会支持都能够为高校培养现代创业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提供先进的方案。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也不乏少数,通过院校的学习、个人社交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合适的创新创业平台,也可以做到成功创业,发挥个人创意能力。本文立足于解决应用型高校的创业教育发展问题,适度矫正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定位,明确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队伍的教学模式,定位好理论教育者在创业教育上的位置,从而提出以下几个对策。

(1)建立完善的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高校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多层次的教育基础和扎实的现实经验基础。包括发挥地区性经济发展特征、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等环节,开展创新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教学环节上,可以革新教学内容,加强文理渗透、跨学科跨专业的横纵联合,在专业教育上联合实践教学,不要把创业教育活动压缩为单一的课堂活动,同时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和经验交流活动都可以拓展,发挥创新创业教育本身的教育功能。二要改善高校的创新创业型管理机制,以院系为管理单位安排学生的学科计划。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高,建立大学生的学习自信,促进个性化发展。[3]三要建立和利用专业课程资源、校园实践教学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2)推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活动平台搭建。应用型高校可利用自身办学优势加强与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进行项目合作,根据国家支持创新创业活动的相关政策,校企合作、大学生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建设等通过科研项目和地方经济发展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同时,学生也必须依靠自身学习经验,参加社团活动和技能竞赛、道德教育等活动实现自身整体创新能力。另外,可以支持学生的多次创业,首先要在学校创业启动资金的帮助下实现第一次创业,学校的政策咨询服务和市场分析功能需要同步强化,同时为避免项目的失败需要对学生创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监督,在必要时发挥援助作用帮助学生创业的成长,为学生再次创新创业提供动力。

(3)整体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水平。高校人才的培养归根结底离不开高水平教师队伍的教育,提高教师的高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对于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决定性作用。针对高校教师的理论能力进行相关培训,而对实践能力的提高,则可以通过鼓励对外交流和实地培训的方式积极提升,促进教师培训工作的制度化,疏通师资队伍的国内外深造进修渠道。另外也要积极引进高质量创新创业教学教育人才,或者聘请相关专业的成功企业管理层人员到校进行讲座教育和探讨,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教育组建高教学水平、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园教育人才队伍。

三、结语

我国的应用型高校在经历深化改革体系的过程中,建设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和改革创业教育上存在着理论化严重等畸形发展的问题。因此针对应用型高校学生教育问题并不能一蹴而就地完成修正。通过改革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改善良好的社会环境,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与社会企业行业相接触,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王巍,谢海军,王宪.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17(6):4-5.

[2]何代钦.应用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0):82-86.

[3]万智萍,陶强,王凤,任志健.应用型高校工科创业教育目标定位及发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2):203-207.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能力应用型高校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