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进入股市效应分析

2018-10-11 06:14王宏
时代经贸 2018年20期
关键词:股利管理层会计信息

王宏

【摘 要】社保基金在企业经营中要确保社保的资金的价值不变甚至上升,也要防止短期投机的产生。因此基金一定要提高被投企业的综合价值,并且在长期投资的时间内达到超额回报的结果。因此,社保基金必须积极主动参与公司治理,监督管理大股东行为和管理层操作,从而形成合理股利政策,使得上市公司经营更加规范有效。本文对社保基金进入股市后,会对上市公司和股市产生的效应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前提下所起的社会作用。

【关键词】社保基金;股市效应

社保基金是养老基金战略中重要的一环,面对愈演愈烈的老龄化问题,社保基金资金的安全性和增值能力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稳定发展。并且,社保基金是中国资本市场中第一位的资产管理组织,投资的朝向和价值观都要健康。

所以社保基金要参考其引导力和领导力,关注持股企业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让市场在健康的氛围下发展。因此,社保基金必须积极主动参与公司治理,监督管理大股东行为和管理层操作,从而形成合理股利政策,使得上市公司经营更加规范有效。

一、前期文献回顾

Mcconnel and Walhal(2000)主张机构投资者能够对目标公司的研发支出施加影响,从而减少经营者的短视行为,更加注重长远发展并提升公司价值。Koh(2003)提出持股比例高的机构投资者能够有效地监督目标公司管理层并抑制其盈余管理,且持股比例越高,就越能有效监督。Dharwadkar and Khan(2004)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持有股份可以降低目标公司管理层的薪酬。Kane(2004)从外部审计方面研究机构投资者在目标公司担任的角色,发现拥有较高比例的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更乐于选择高标准的会计师事务所来进行外部审计工作,从而满足高标准的外审要求,也进一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Jenkins and Velury(2006)也提出机构投资者持有越多目标公司的股份,该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越高,此外,投资人要实时参加和考察管理层的活动,防止管理层谋取私利,可以降低委托代理的风险。Elizabeth and Konari(2018)提出机构所有权与日本企业环境评级呈正相关关系,机构股东能够有效地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国内学术界对这个问题也有研究。吴姚东和谢魁星(2002)指出機构投资者持股可以改善目标公司的股权结构,并维护中小股东的权益。随着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更加深入,能够进一步改善公司结构并提升治理水平,从而促进资本市场更加成熟。

猜你喜欢
股利管理层会计信息
上市公司股票股利政策探讨
新时期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会计信息市场的构建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审计准则中管理层舞弊的思考
光明乳业管理层激励探索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国际比较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理论及实践
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本源
论管理层收购的立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