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分明”,教育才会硕果盈枝

2018-10-15 06:55贾宪章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8年9期
关键词:烂泥硕果王老师

贾宪章

高考落榜后,由于父母的不甘心,他又一次走进学校开始复读。看到自己在班里的名次靠后,他对学习渐渐失去信心。一次语文课上,王老师让他背课文时,他正在偷玩手机游戏。王老师甚是气愤,指着他的额头说:“你就是扶不上墙的烂泥!你不仅浪费国家的教育资源,还荒废自己的青春。如果你能考上大学,世上就没有落榜生了。”他被激怒了,发疯一样跳到讲台上:“我才不是烂泥,我今年就要考上大学让你看看!”说着,他将手机狠狠摔在地上……当年,就以学校前十名的成绩考进了自己向往的一所大学。他后来对同学说:“我真想去找王老师,亲口告诉她,我不是烂泥……”多年后,一名同学在上海繁华的街头遇到了他,告诉他王老师因劳累过度猝死在讲台上,并转告了王老师的几句话:“教育其实也必须季节分明。春天的温煦、秋日的凉爽对有的学生是不起作用的,只有夏天的严酷、冬日的凛冽才有可能唤醒他们沉睡的潜力。很多时候,严厉的斥责恰恰就像严苛的季节,能及时激发他们心底最坚强的力量……”听到这里,身为博士生的他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突然泪流满面。

他是幸运的,遇到了一位深谙教育“季节秘方”的好教师;王老师也是幸运的,“四季分明”让她的教育硕果盈枝。教育必须遵循其自身规律,必须尊重其独特的“四季情境”,让受教育者经历自然真实的成长历程,汲取不同“季节”所蕴含的教育养分。

“四季分明”,才会使教育内容有滋有味,才会激发学生“乐在其中”的学习状态。一是提升教材的“四季品质”。教师不应只想着轻松地完成教学计划,而应提前了解、反复研究、充分借鉴,准确把握好“四季教材”的导向价值,精心规划好“季节转换”的渗透途径、唤醒方式。二是激发学生的“四季兴趣”。教师要准确把控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尤其要关注后进生的心理变化,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本应自己面对的困难。

“四季分明”,才会使教育情境真实有效,才会点燃学生“乐此不疲”的探究热情。一是谨慎应对“显性四季”。教师在策划、设计具体教育情境时,应该准确看懂不同学生的“季节需求”,充分看清他们的“季节差异”,尽量保证教育情境能够覆盖各种“个性区间”。精心选取最合适的运用机会和最有效的使用方式,并及时反思施教效果。二是相机激活“隐性四季”。教师在活动中应准确把控不同学生的成长状态,及时调整自己原本的情境设计,尽可能贴近教育对象的愿望,在愈来愈优越的成长环境中因时因事创设充满磨砺色彩的“酷夏情境”“寒冬情境”,用不断生成的“季节教材”历练和激励学生。

“四季分明”,才会使教育过程妙趣横生,才会唤醒学生“孜孜不倦”的求知欲望。一是“四季变化”有情趣。育人者必须静下心来,依托各种生成因素不断修正施教过程中的“四季判断”,耐下心来及时调控施教细节的“季节情趣”,吸引学生多去面对多变的考验,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办法去适应挫折和磨难。二是“四季挑战”有快乐。育人者必须放下姿态,尽可能拉近与学生沟通的距离,全面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准确掌握他们的承受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自己的不足,唤醒内在的自信,乐于接受挑战。

“四季分明”,教育才会硕果盈枝。育人者只有善于调查研究,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捕捉最佳的教育时机,不断丰富育人的“四季良方”,才会催生出“枝繁叶茂”“百花绽放”“碩果累累”的教育景致。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 277101)

猜你喜欢
烂泥硕果王老师
奇妙的旅行
硕果图
有趣的动物
硕果
江汉华
吴国平
烂泥饭真好吃
莲 藕
My Favorite Weather
难忘的“记者招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