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殉葬者

2018-10-16 10:44陈颖琪
青年时代 2018年22期
关键词:人物茶馆时代

陈颖琪

摘 要:《茶馆》中三个时代变换,生活在其中的小人物艰辛努力地谋求生活,却不幸沦为黑暗腐朽大时代下的殉葬品。本文从《茶馆》作品的时代大背景入手,从而透析时代下、茶馆内各种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在时代变化下的生活转变,看小人物命运是如何与大时代休息与共。

关键词:《茶馆》;时代;人物

老舍是一个小说家同时也是一个著名的剧作家,他的一生创作了共三十多个剧本,其中,在1957年创作的 《茶馆》达到了中国话剧的最高水平。周总理在1958年观看话剧后也说到:“象《茶馆》这样的戏,应该演,应该叫新社会的青年知道,旧社会是多么可怕。”由此可见,《茶馆》的创作不是拘泥于讲述情节的发展,还在深层次中揭露出时代的黑暗,以及描绘时代中,艰苦努力生活却最终沦为时代殉葬者的一众人物。

一、《茶馆》中的大时代

《茶馆》中的时代是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是旧中国风云突变的五十年。老舍先生用三幕剧、三万字描绘出三个时代:一是维新变法失败后的晚清末年,二是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内战的民国初年,三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在这三个时代中,均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政局与社会混乱,洋人势力作祟。正因统治者的变更、政局动荡,洋人的魔牙利爪一直深入旧中国:晚清末年的英国法国、民国初年的日本、抗日胜利后的美国,从而也衍生出一些如马五爷那般吃洋饭的群体。同时,在这些黑暗的时代下,出现太监娶妻、乡下人卖儿卖女求生、特务随意捉人问罪的乱象。混乱、黑暗、腐朽的时代下,老舍则选中了茶馆作为切入点。

因为茶馆在旧社会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是旧社会的活动中心,不少游手好闲的人聚集于此,“有事没事都可以坐半天”。老舍先生也曾经答复过:“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而且他还说道:“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老舍先生抓住了这一典型环境,通过裕泰茶馆中出现的人与事,从侧面反映时代的变换。从他熟悉的生活出发,选取一些能够反映时代生活的侧面,给读者营造一个艺术世界,这是便是老舍。

有人评论称《茶馆》是“以人物带动故事的典范之作”,作品中呈现的七十多个形形色色不同性格特点及生活特点的人物,是给作品添色所不可或缺的,他们带有强烈时代气息的形象也让我们经久不忘。这些人物都并非是生活在时代漩涡的中心,而时代的风浪却是每天都在冲击与拍打他们。每一个小人物的登场都带着他们各自酸甜苦辣的生活经历,来到裕泰茶馆,展现大时代下他们的生活。

二、《茶馆》中的小人物

不幸的是,在这样的时代下,尽管努力、有理想,这些小人物依然在时代的变换下沉浮,成为时代的殉葬者。

首先,是始终贯穿于三幕话剧中的裕泰茶馆掌柜王利发。他善良精明,努力经营着自己的茶馆,把一生都奉献于经营与改良茶馆当中。他深信按照祖传秘诀:“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的处世方法,就能在时代下站稳脚跟。对于政治,他的立场如茶馆中张贴的“莫谈国事”纸条一样;对于贫苦人民,如第一幕出现的乡妇与小妞,他只是冷淡处之,让她们出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他变得渐谈国事起来,当崔久峰说到“中国非亡不可”,王利发激动地说:“那也得死马当活马治呀!”他也在关心国家的危亡。或许是因为世事变幻太快,他对贫苦人民的态度有了转变,收留下康順子母子,虽然这也是建立在他茶馆利益的基础之上。而到了第三幕中,他仍坚守自己的茶馆,不断进行改良:“莫谈国事”纸条增多、添加“茶钱先付”的规矩及尝试添加评书。可惜,最后眼看茶馆快要被吞并之时,他能做的只是打发走后代,自己一人无奈地于茶馆自尽。纵他辛勤坚守茶馆一生,兢兢业业,遵守祖传处世秘诀,终抵不过时代洪流的冲刷。

第二位则是一生正直的茶馆常顾常四爷。他本是一个过着闲适生活的旗人,每天提着爱鸟到裕泰茶馆。年轻时有胆有识,拥有侠骨豪情,直言不讳地指出那些吃洋饭的人,指出刘麻子用洋货,以自己所穿的川绸为豪。但是他因一句“大清要完了”而被捉入狱中,出狱后,他仍怀着满腔热血加入义和团,随后以买菜为生。常四爷这般正直,富有爱国之心,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下仍坚守不变,实为难得。可是在第三幕中,他也在感慨中看着老朋友们一个个饿死或被杀死,在这样一个时代下,他无奈发出:“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一声的质问慨叹不禁令人心酸,旧社会中,爱国者又该何去何从呢。

第三位人物是与时代命运紧密相连的秦仲义。第一幕中他满怀实业救国的理想,是一个衣着讲究、满面春风的年青人。第二幕中,他虽然没有出场,但从王利发与崔久峰的谈话中,我们也可知道秦仲义的生意办得不错,因王利发在其中说到:“您看秦二爷,他又办工厂,又忙着开银号呢!”可是,在那个时代,洋人的势力是强大的,崔久峰便看出:“可是他那点事业,哼,外国人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来!”民族工业在这个洋人魔爪遍地的时代可谓危机四伏。到了第三幕中,秦仲义登场时已是一个衣衫破烂的老人。他倾注四十年心血的工厂被拆,机器也被当碎铜烂铁给卖了。纵使他当年有如此雄心壮志去实业救国,然而时代弄人,秦仲义不幸成为时代的殉葬者,到最后只剩下一支笔陪他度余生。他的心被这时代撕裂,多少豪情,多少壮志,也都化为灰烬,剩下一句:“你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悲矣,时代洪流下,爱国资本家的理想也破灭了。

当然,除了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在三次时代的改朝换代中,寻找不到出路,一众的劳苦人民也是如此。乡妇挣扎在死亡线上,只能卖女求生;善良的松二爷最终只能落个饿死街头的下场;小丁宝的财产被国民党划为“逆产”,只能到茶馆当服侍;体育老师因无法忍受饥饿,只能转行当车夫;明师傅从前能“办一二百桌满汉全席”,现在只能到监狱里蒸窝头。他们都只是努力在时代变更与冲击下,寻找自己的生路,以不至于被淹没。

另一方面,那些依附于满清、军阀、帝国主义、国民党的反动派,如庞太监、刘麻子、二德子、宋恩子、吴祥子,他们却是能“子承父业”,一脉相承地继续他们的事业。三次时代变换没有将他们打倒,反而愈来愈烈。旧时代愈加黑暗腐朽,而这些“小人”则看似愈加“得志”。

三、结语

总之,在茶馆的三幕剧,展现三个不同的时代,以及七十多个形形色色的人物,老舍都极尽地描绘出普通小人物在这些大时代的剪影中如何生存。时代巨轮滚滚向前,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等都不幸成为那三个时代的殉葬品。虽然旧社会的黑暗腐朽葬送了他们,但是新时代的光明前景相信也会最终到来,就如同康大力、王大栓走上西山,新时代在召唤他们。

猜你喜欢
人物茶馆时代
《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