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篮球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与突破研究

2018-10-17 00:57苏松鹏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公益活动慈善事业慈善

苏松鹏

(广州体育学院篮球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500)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乐善好施”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慈善总会作为中国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慈善组织之一,目前直接募集慈善款物共折合人民币六百多亿元;会员有361个会员单位。[1]慈善事业,被认为是“社会的第三次分配”,是体现公民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进步程度的标尺。慈善对于需要帮助的人来说,不是给予,而是一种启发[2]。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产业成为国家战略的同时,我国的慈善事业也在近年内逐渐起步。特别是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体育慈善事业也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逐渐引起国人的关注。从理性做慈善公益的慈善家曹德旺,到做慈善方式备有争议的陈光标。但由于管理体制缺位等原因,出现了“郭美美事件”的发生,导致国人对一些慈善组织尤其是以政府为背景的慈善组织公信力的下降,对我国慈善事业的诚信度大打折扣。重建我国慈善事业的公信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公益形象,是目前亟待解决和实施的课题。就我国篮球职业化开展以来,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简称CBA)无论从规模、水平、品牌度还是影响力来说,在我国的职业体育范围内均首屈一指,篮球慈善活动也在逐渐增多,虽有一些亮点的出现,但目前整体上并没有较大的突破。篮球慈善公益活动是借助社会公益的力量、篮球的平台,通过参与篮球运动,了解篮球、感受体育精神,享受篮球运动的快乐[3]。本文就我国篮球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规模做出调查,对目前的篮球慈善公益现状及阻碍我国篮球慈善的因素做出分析,以期以篮球运动为平台,为我国篮球慈善事业的发展和突破寻求一些解决的方法,为我国体育慈善公益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 体育慈善事业的模式与方式

1.1 体育慈善的模式

目前国外体育慈善项目众多,方式多样化。中国目前的体育慈善主要分为:慈善基金、慈善拍卖、慈善捐助、慈善义赛四种,还存在个体单一等困境。[4]

1.2 体育慈善的方式

目前就体育慈善的方式有:直接捐钱捐物、体育明星代言和成立个人慈善基金三种。[5]

2 国外体育慈善活动的现状

当体育进入商业化和职业化之时,体育的内涵和外延已跨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那就是更加注重社会责任感。目前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中,慈善活动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募捐,相反,体育活动成为更有感召力的慈善活动形式。

2.1 世界各国的体育慈善活动

自2004年印度洋海啸后,“体育慈善”的概念在全世界勃然兴起,体育的概念和价值正越来越多地体现到救助弱势群体和改善社会的层面。如瑞士的全国体育长跑、柏林的环城跑、摩洛哥的1500m世界锦标赛、伦敦弗洛拉伦敦马拉松赛(目前世界上为慈善事业筹款最多的单项体育赛事)等等,均为体育慈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2 世界级体育明星的慈善

就世界体育明星的慈善事业,首屈一指的当属车王舒马赫,他不但捐出了所有的奖金3.2万欧元,在达喀尔修建了一所学校,在萨拉热窝修建了一所医院,在秘鲁首都利马修建了一座收容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教育和体育大使的称号。2007年包括拳王阿里和网球阿加西等12位世界体育明星创建了名为“运动员带来希望”的慈善机构。世界各大媒体也例举了2007年世界十大慈善明星的支出状况(见表1)。

表1中只是显示了2007年体育明星的基金会支出前十名的数据。在国外的运动员中,还有很多像“史蒂夫 纳什慈善基金会”、“卡特基金会”、“ 穆托姆博基金会”等等,其对社会慈善公益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也是相当巨大的。

表1 2007年世界十大慈善明星项目机构支出一览表(美元) N=10

资料来源:世界十大慈善明星.搜狐体育,2007-9-13

2.3 NBA的慈善公益活动

2.3.1 NBA的慈善理念

NBA虽作为世界最成功的职业联赛之一,但始终以社会责任的理念视为最核心、最重要的任务。NBA的慈善活动由联盟统一制定,每支球队和队员都必须参加。联盟和球队的慈善活动,是每位球员应尽的义务,在他们与球队所签合同中,相关条款已包含其中[6]。

2.3.2 NBA的公益活动

NBA最早的公益活动,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Team Up”,其所有的公益活动均属“NBA关怀行动”之列:(1)“读书成才(Read To Achieve)”,每年3月为读书月;(2)篮球训练营,孩子们随时可以参加篮球训练;(3)“社区服务部(community service)”(每支队伍均有),球队与社区亲密互动;(4)强大的公益宣传,把球员的公益活动做成集锦并播放,来宣传NBA的正面形象,并在NBA官方网站长期播放。[7]

2.3.3 NBA球员的慈善观念

当慈善成为一件必然要做的事,NBA球员们会尽量让慈善结合自己的偏好。据报到,但凡一个稍具名气的NBA球员,都有自己的基金会,由专人打理,按各人喜欢的方式参与慈善公益。

值得一提的是,纳什(Steve Nash)被称为“慈善发动机”。每到休赛期的夏天,他便开始为各种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慈善比赛:篮球赛、篮球训练营,甚至足球赛而忙碌。刚果球员穆托姆博把公益当作事业来做,不但捐建了医院、学校及各种慈善募捐,曾两度获得“肯尼迪公民奖”;2007年入选世界体育慈善名人堂。

3 我国慈善事业的法律法规

我国的慈善法律法规主要涉及慈善捐赠、监督管理、税收激励和慈善信托四个方面。[8]

(1)慈善捐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确立了慈善捐赠的基本原则。(2)监督管理:现有《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3)税收激励:主要体现在《企业所得税法》、《营业税暂行条例》、《房产税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和《扶贫、慈善性捐赠物质免征进口税收暂行办法》等。(4)慈善信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中专章规定了“公益信托”的内容。

据报道,在2010年国务院法制办在慈善立法会上,《中国慈善法草案》已经形成,在2016年已颁布实施。

4 我国体育慈善事业的现状

4.1 成立体育慈善基金会状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竞技体育的逐渐成熟,我国的体育慈善事业也在悄然兴起。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李宁、蔡振华等在香港成立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2005年成立了冠军基金工程,这是当时中国慈善总会下面唯一的体育慈善基金组织。2007年李连杰先生成立了“壹基金”并启动;2008年姚明成立姚明爱心基金(以下简称姚基金)。

4.2 体育慈善状况

随着我国体育产业定位为国家战略目标以来,体育产业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就体育产业相关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体育慈善的公益活动也逐渐增多。

4.2.1 政府背景的慈善公益活动

乐善好施一直是中华民族良好的传统,我国的政府和体育部门也一直在支持和推崇公益事业的发展。在2006年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举办的大型公益活动首届“中国体育明星慈善夜”活动;2015年由江西省政府组织的“为爱骑行” 2015第六届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等等,搭建了慈善平台,很好地宣传了慈善文化,提倡了慈善意识。

4.2.2 企业背景的慈善公益活动

全民健身在全国的盛行,国民的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企业参与体育公益事业也在增多。2013年联想集团联合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跟5一起跑》栏目,共同发起以“爱公益要合拍·跟5一起跑”为主题的公益跑步活动,发起了“慈善马拉松”活动,来传递慈善力量,参与慈善事业,感受慈善文化。2017年由苏宁体育举办的苏渝球迷慈善赛“蓝色爱星·关注自闭症儿童”, 两队球迷不仅享受了比赛,收获了友谊,也奉献了爱心和推动了体育慈善公益。

4.2.3 运动员背景的慈善公益活动

在我国的运动员中,参与慈善事业和公益活动的从未停止。在2013年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体育明星慈善晚宴在北京举行,基金由李宁牵头,得到了退役和现役众多运动员的支持和参与,服务于社会,回馈社会的基金宗旨得以绽放。2007年足球运动员高雷雷开始参与民间公益助学团队“麦田计划”,目前帮助过的孩子超过百名。当然,在我国的运动员当中,像刘翔、姚明、田亮、邓亚萍、丁俊晖等等,一直在各自不同的行业,参与和关注着中国慈善事业,为体育人奉献爱心和传承慈善精神。

4.3 运动员参与慈善活动状况

2005年刘翔参加了数十次慈善活动,捐出了自己的跑步鞋、比赛服、自传书稿以及稿费,加慈善事业的时间要远远超过拍广告的时间,被称为“慈善冠军”。 葛菲是江苏省体育基金会的形象代言人;李小双曾任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的轮值主席等;在中国红十字会的宣传资料上,丁俊晖、李金羽、韩晓鹏等体育明星系数在列,这均标志着我国的体育慈善事业在蓬勃发展。

5 我国篮球慈善公益活动

5.1 成立慈善基金状况

2008年5月,姚明发起成立姚基金。姚基金是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架构下设立的专项慈善公益基金。[9]

5.2 篮球慈善公益活动状况

自2007年姚明与NBA球星纳什联合举办慈善赛以来,开启了中国篮球慈善义赛的先河,引起了国人对体育慈善的关注,同时翻开了中国篮球明星的慈善录(见表2)。

表2 2007—2017年部分中国篮球慈善公益活动一览

资料来源:搜狐体育和中国公益慈善网(官方网站)

表2中显示的是自2007年以来部分篮球公益的活动,有很多退役球员(王治郅等)和现役球员(易建联等)也多次参加,但大都是以集体性质参加的公益活动,以个人名义出席或组织的慈善公益活动到目前为止仅姚明1人。

5.3 篮球慈善公益活动发展

5.3.1 姚基金慈善篮球赛

自姚基金成立至2107年慈善篮球赛的完美收官, 10年间姚基金已经捐建了20余所希望小学,资助了近万名乡村小学的贫困孩子。姚明以个人魅力和影响力,得到了NBA联盟的支持,吸引力众多NBA球星参与,国内企业、国内球星和影视明星积极响应和支持。

“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是姚基金的核心活动。据姚基金创始人姚明的介绍,在已举办的5届活动中,有近千名体育大学生志愿者在近500所乡村学校志愿授课,近51万人次的小学生享受了篮球的快乐,因篮球而受益。

从每年的姚基金篮球慈善赛中的细节可以发现,赛事的主办方一定是姚基金、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和中国篮球协会。换个角度理解,由于姚基金的影响力在全国逐渐增大,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篮球协会等部门,扶持和依托姚基金篮球慈善赛来宣传我国的体育慈善事业。

5.3.2 CBA俱乐部的慈善事业事业

我国体育慈善事业的逐渐兴起,作为我国唯一的职业篮球联赛(CBA)也不甘落后,在姚明-纳什引入篮球慈善赛以来,各俱乐部也举办了多种篮球慈善活动。2010年由东莞市政府与宏远和新世纪俱乐部联合,举办了“东莞慈善篮球赛”,并将篮球赛定为“东莞慈善日”,很好地把城市品牌和篮球赛结合,打造城市慈善品牌。 2015年在东阳举办了“广厦爱心杯”慈善篮球赛,举行了拍卖、义卖、捐赠等多项活动,推动了慈善与篮球的深度融合。

5.3.3 全国各地的慈善篮球赛

由于姚基金慈善篮球赛事的影响,各地政府和机构也积极响应。2013年宁波电视台和宁波业余篮球联盟联合,为雅安地震捐款举办的“心系雅安 大爱宁波”篮球慈善赛,第一次以篮球进行的慈善活动。2015年福建石狮蚶江镇厝仔村为了推行文明新风,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特邀请了福建、吉林、天津、江苏和浙江的5只CBA球队举办慈善篮球邀请赛,并成立了慈善助学基金。当然,全国各地的慈善篮球赛事很多,取得了良好的效应,为中国体育慈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5.3.4 各地篮球协会的慈善活动

由于慈善篮球活动影响力巨大,各地篮球协会也开展了适合本地情况的各类慈善活动。2017年由陕西省慈善总会、陕西省团委青少年发展基金、陕西省体育局和陕西省篮协共同在西安举办了主题为“因爱而生、逐梦飞翔”的大型公益活动。2017年由广东省篮协的“篮球下乡”公益活动在英德举行,得到了广东多家企业的支持和捐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5.3.5 球员的慈善活动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受到NBA等世界体育联盟的影响,我国的CBA球员参与慈善事业的意识在增强,参与的人数和质量也在增多。除了姚明、巴特尔、王仕鹏等大牌退役球员积极参与慈善公益活动外,现役球员如张兆旭参加了2届姚基金篮球慈善赛;尚平参加了青海省海南县捐赠爱心包裹公益活动;马布里明确表态愿与姚明一起做慈善。这样的事例逐渐增多,说明在CBA中,爱心慈善的土壤在逐渐形成,篮球慈善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丰富。

6 影响我国篮球慈善公益事业的因素

我国篮球职业联赛(CBA)成立至今,无论从联赛规模、水平、关注度及品牌价值来说,已走在了其他项目之前。也曾培养出姚明、王治郅、巴特尔、易建联等大牌球星;同时也获得大批的球迷支持。但从事或参加篮球慈善公益活动的数据相比,明显不成正比。

6.1 慈善氛围欠佳

自“姚-纳慈善赛”把篮球慈善义赛这种方式带到中国,引起国人和众多媒体的关注。众多企业和个人也纷纷参与和效仿,如:2009年“亚历山大·统一企业”慈善基金举办的篮球赛、2011年天津开发区城管局和开发区工会主办的首届慈善篮球赛、2012年香港Nike慈善篮球赛等等。虽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但就其影响和氛围来说,与我国经济、职业篮球的发展不相匹配。

6.2 慈善意识淡薄

我国竞技体育实行的是“举国体制”,“金牌”效应和“为国增光”的理念深入人心。在竞技体育竞争无比激烈的今天,运动员的精力绝大部分已经投入到训练比赛当中,已无暇顾及其他不相干的事务。就是部分运动员有其心,但也无其力。因此,在篮球慈善公益中,突出的表现为退役运动员参与明显比现役运动员的人数多。

6.3 法规制度不完善

在CBA的管理体制中,由于实行的是“双注册”制,球员的使用权和人事权分别在俱乐部和地方体育局,队员的一切行动归俱乐部和体育局管。因此,参与一些活动不能像国外运动员那样,由自己的经纪人来安排。再者,CBA的管理条例中,也没有硬性规定球员必须参加公益活动,导致拿百万年薪的高薪球员极少主动参与公益事业。

6.4 设立资金门槛过高

在我国的慈善机构虽均属于NGO(非政府组织),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必须挂靠政府部门,大多是经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对于私人成立的募捐基金会来说,设置的门槛较高,导致许多人望而止步。[10]在这样的条件下,无疑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大众慈善事业的发展。

6.5 监管机制不健全

严格来说,慈善组织的财产属于整个社会,无论是国家、捐款人、受益者还是慈善组织本身,都不能对其形成完全产权。[11]在慈善机构的实际操作中,出现了捐赠款物被截用、挪用;机构账目不清、弄虚作假、账目不透明、中饱私囊等现象。特别是出现中国红十字会的“郭美美事件”、中国青少年基金会事件等,均给我国的慈善事业的公信力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遭受了信任危机。这些充分说明在我国慈善管理缺位,监管机制上不健全。

6.6 体育慈善专业人员匮乏

根据2010年《中国公益人才发展现状及需求调研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我国公益机构有7成以上有人员扩张的计划,人才需求量巨大。但由于工作强度大,软硬性支持弱,阻碍了优秀人才的引入。从业的男女比例均衡,年龄以中青年为主,大多为本科学历。每年有56.5%的人员流失;工作年限不到1年的流入人员只占7.3%;目前90%的NGO从业者的月薪在5000元以下,18.4%的NGO从业者无固定收入或月薪在1000元以下;月薪在5000元以上的仅占11.5%,43.1%的人员因待遇较低,成为流失的主要原因。

可见,我国从事公益事业的专业人才尚且如此,何况我国的体育慈善事业尚未形成气候,专业从事体育慈善的人才更加匮乏。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1.1 我国篮球市场巨大,球迷众多,篮球明星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和偶像形象来参与公益活动,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前景广阔。

7.1.2 目前个人篮球慈善基金较少,其原因有:慈善氛围欠佳;慈善意识淡薄;法规制度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健全;设立资金门槛过高;体育慈善专业人员缺乏等原因,限制了篮球慈善公益的发展。

7.1.3 我国篮球运动员慈善意识淡薄,参与度不高。其主要原因是篮球慈善文化没有形成,球员的慈善理念和意识差。

7.1.4 由于体制的困扰等原因,现役球员没有过多自由的空间,从某种程度上极大地限制了篮球慈善公益活动的开展,需要从根本上开放与改制。

7.2 建议

7.2.1 CBA应向NBA等联盟学习和借鉴,把慈善公益活动列入俱乐部和球员的管理中,养成良好的风气和氛围,树立联赛和球员的正面形象,来扩大影响力。

7.2.2 利用篮球明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来做慈善,形成可持续发展之势,必须有明确的目标、阶段性规划,发动更多的社会资金的参与,如姚基金。

7.2.3 灌输慈善理念,营造公益氛围,形成一种慈善文化,让球员把慈善当成一种责任甚至是一种习惯,使之从沉醉于病态中的竞技氛围摆脱出来,积极鼓励运动员与人向善。

7.2.4 CBA应积极引导赞助商、合作伙伴及企业来参与篮球慈善公益,在篮球普及、社会公益、文化交流等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共同推动我国篮球运动和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

7.2.5 在篮球慈善公益活动中,应借助于媒体、报纸和网络大力宣传,弘扬正能量,以此营造良好的慈善氛围,来树立联赛、俱乐部和球员的正面形象,使之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来扩大影响力。

猜你喜欢
公益活动慈善事业慈善
手拉手,献爱心公益活动
手拉手,献爱心公益活动
肩负使命的奶奶
澳中经贸促进会“慈善之光”系列公益活动圆满举行
慈善之路
他们承诺捐出半数以上财富投入慈善事业 超过200位慈善家加入“捐赠誓言”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慈善事业法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关于慈善行为和慈善促进的几个问题
深入实施慈善法 促进广东慈善事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