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反馈联合CBL教学模式在血液科见习带教中的应用

2018-10-20 03:22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9期
关键词:血液科积极性病例

伴随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开始在临床教学中进行应用,临床见习教学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环节,是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时期,主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临床习惯,建立严谨的临床思维,拓展临床知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临床沟通能力、问诊及书写病例的重要阶段。血液科是内科学中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治疗化疗为主,病房可能收治反复化疗患者,住院病种单一,很多出凝血疾病或贫血患者病房很难见到,同时大课学习时间短、见习学时少,造成学生兴趣不足、知识难于掌握,如何增加见习带教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临床能力是血液科见习带教的难点。

视频反馈(video feedback)教学法是一种借助录像设备记录操作过程,并进行分析反馈,以快速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及认知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1]。CBL(case-based learning)即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核心和精髓是小组讨论式教学,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和以教师为主导,更加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5]。通过视频反馈用于见习过程中对于问诊查体中不足之处进行纠错学习,同时结合CBL对病例进行详尽分析,通过两者的结合,更好的提高了学生的临床能力,是一种可尝试的新的教学模式。现将视频反馈联合CBL教学模式应用到血液科的见习带教中,和传统教学对比,探讨其应用效果。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视频反馈联合CBL教学组为北京大学医学部2014级临床医学系五班的见习学生,共41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23人,带教时间为2017年11月;传统带教组为北京大学医学部2013级临床医学系五班的见习学生,共52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7人,带教时间为2017年3月。

1.2 带教方法

2013级见习学生采用传统带教模式,2014级见习学生采用视频反馈联合CBL教学模式;每个年级见习学生都分为4组,轮流在血液科见习3周,由血液科主治医师脱产带教,按照我校 2013年临床医学专业见习教学大纲安排,见习内容包括: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淋巴瘤四部分内容。传统带教模式包括:(1)病房见习:在病房选取具有教学意义的病例,由学生进行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及提出辅助检查项目,学生根据上述检查得出初步的诊断和进行基础治疗。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病例结合基础知识和临床实际设计不同问题,同学们进行CBL讨论,学生作为讨论主体,老师最后进行总结。(2)门诊见习:门诊主要见习贫血及血小板减少患者,目的是对这部分基础内容加深理解,同时了解门诊的诊疗流程、学习临床医师的综合分析问题技巧、与患者沟通技巧等相关知识。视频反馈联合CBL教学模式是在上述传统带教基础上增加视频反馈,具体为:带教老师模拟标准化病人,学生进行单独问诊,教师可以加入临床中发生过的各种医疗问题,包括临床典型症状、医患矛盾,学生们进行处理,同时录制学生问诊过程,制成视频文件,发给学生,课上进行对照观看,学生找出其中的错误或欠缺,加强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医疗过程的学习、沟通能力的锻炼及问诊查体等临床能力的培养。

1.3 考核和评价方法

包括出科考试和问卷调查两个部分,出科考试包括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的考核,问卷调查在提高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临床沟通能力、对临床整体能力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考试成绩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与2013级临床医学系学生的见习成绩进行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教学质量评估的满意度调查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应答率

调查问卷共发出41份,收回41份,应答率100%。

2.2 问卷调查结果

向41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分别从提高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临床沟通能力、对临床整体能力四个方面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结果显示95%以上学生显示在学习积极性、临床沟通能力及临床整体认知有极大提高或有提高(见表1)。

表1 见习学生对于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估n(%)

2.3 出科考试成绩

视频反馈联合CBL教学组出科考试成绩为(89.5±2.50)分,传统带教组为(82.2±4.07)分,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t=9.801,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见习阶段作为医学生培养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开始接触临床的起始阶段,培养学生问诊查体、临床沟通及临床思维等临床能力的重要阶段。视频反馈教学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分析及反馈,达到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目前已经用于国外医学教学的各个阶段,包括多站式考核、自我评价、护士领导能力的提升等多方面,国内有视频反馈教学法用于体格检查及基本操作等多方面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6-13]。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视频反馈与CBL相结合的复合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同时提高临床沟通能力,且教学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教师和学生可按需灵活安排。

3.1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CBL教学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作为主体,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视频反馈以病例为主线,设置特定的临床场景,学生通过自我反馈,找到平时在问诊及查体过程中不足之处,印象更加深刻,从而避免以往的单一教学方式应用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的问题。

3.2 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

血液科作为内科中专业性强的学科,知识点较多、分子生物学进展多,学生普遍反映学习知识困难性。通过CBL的讨论,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最新的疾病诊疗指南,能够去思考患者的诊治,将课本中学的基础知识能够和临床的具体实践密切的结合在一起,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性,使教学模式得以延展。

3.3 有益于临床思维训练及提高医患沟通能力

通过对典型病例的分析,能够使学生掌握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要点,同时通过病例诊疗全流程的学习及体会,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临床思维的建立;通过视频反馈的模拟诊疗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熟悉临床中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既能够得到病例书写的详细信息,又能与患者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避免因为问诊用语不当所导致的医患矛盾。

3.4 能够提高带教的教学质量

视频反馈结合CBL教学模式,使教学模式由单一转变为综合的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主导,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反馈、再学习的良性循环模式,加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该模式可用于见习、实习、培训及形成性评价、终末评价等多方面,有助于带教老师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高效率的完成教学工作,提高教师的素质。

总之,通过视频反馈与CBL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复合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客观上提高学习成绩。

猜你喜欢
血液科积极性病例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我院血液科近几年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分析①
“病例”和“病历”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简介
也门霍乱疫情更新
提高大学生学习24式简化太极拳积极性的研究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血液科患者的效果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