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消毒灭菌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8-10-20 03:22刘瑛陈秋香陈蓉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9期
关键词:基层医院医疗机构供应

刘瑛 陈秋香 陈蓉美

医院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手段,做好医院消毒灭菌工作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1]。不良的消毒灭菌质量是诱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2]。因此,提高基层医院消毒灭菌质量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必要手段,是确保医疗安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工作。为了解本市基层医院消毒灭菌现状,本研究从2017年11月—2018年3月,对全市30家基层医院的消毒灭菌现状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将本市30家医疗机构纳入到调查对象中,其中三级医院2所、二级医院7所、一级医院21所;本次调查内容包括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消毒灭菌软硬件建设、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灭菌知识掌握情况等。

1.2 调查方法

1.2.1 现场调查 组织人员到基层医院查看环境、布局、设施、消毒灭菌物品的存放管理等。

1.2.2 问卷调查 问卷根据2012年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管理要求设计,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制定的调查表,涉及医院院感管理、物品消毒灭菌方法、无菌物品的监测、环境监测、设备检测、部门设置等。

1.2.3 采样检测的方法 依据2012年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结果参照评价标准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相关规定,依据不同类别环境,判定各种监测对象消毒灭菌质量合格率。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现场调查结果

现场调查发现:大部分一、二级医院消毒供应室环境布局不合理,消毒灭菌设备陈旧、无菌物品存放不规范,消毒灭菌知识掌握欠佳,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高等。

2.2 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层级的医院消毒灭菌工作存在较大的差距,根据2012年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除2家三级医院管理规范外,其他一、二级医院均存在问题,需进行整改。具体调查结果见表1。

2.3 不同监测对象采样检测结果比较

对30所基层医疗机构共采集样本586件,合格450件,合格率76.79%。检测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各级医院的空气、医护人员手、无菌物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使用中消毒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结果见表2。

3 讨论

将医院各类医疗器械的管理工作规范化,对促进相关医疗诊断治疗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3]。据现场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仅有2家三级医院有规范的消毒供应中心,2家二级医院的消毒供应室布局规范,其他5家二级医院和21家一级医院供应室均未做到分区、分室管理,相关人员消毒灭菌知识掌握欠佳,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高等。由此可见:基层医院消毒灭菌管理与医院的等级成正比,等级越高,管理越完善,设施越齐全,监测越规范。有专家指出:针对一级医院、私立医院的诊疗器械,可由规模较大的医院集中管理,统一进行清洗消毒灭菌,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消毒灭菌质量[1]。或者建立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达到资源共享、节约成本的目的,解决区域内各级医院的供应室水平不一的问题,确保向区域内所有医疗机构提供安全可靠的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4]。要改变这一现状,医疗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法行使职责,根据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的考核标准,加强督查及人员的培训,全面更新灭菌知识,确保消毒灭菌规范、安全。

有专家指出:为临床诊疗活动提供合格的无菌物品是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5],做好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对于整个医院的院感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6]。表1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灭菌设备的投入上,只有5家医院购置了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在灭菌设备的监测工作中,除2家三级医院规范监测外,其他医院均未规范进行监测;在院感科的设置上,仅4家医院成立了的院感科。针对以上工作,各基层医疗机构要规范进行科室配置,加大经费投入,根据本院的情况配备合适的消毒灭菌设备,规范进行细菌监测及灭菌设备的监测,确保患者的就医安全。

表1 基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现状调查结果

表2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监测结果

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是评价消毒设备状态、消毒方法是否正确、消毒灭菌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若基层医疗机构对复用器械的消毒工作质量不合格,消毒灭菌不彻底,极易导致全院性感染[7-8]。表2调查结果显示:三级医院与一、二级医院在空气、医护人员手、灭菌物品的采样检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原因为:未进行紫外线强度监测,影响了空气消毒质量、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低温灭菌物品处理不规范所致。为改变以上状况,各基层医院要规范进行空气消毒设备的强度监测,确保空气消毒质量,加强手卫生知识的培训与考核,全面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规范低温灭菌物品的处理,确保医疗安全。

现阶段,由于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导致部分基层医院对感染管理工作不重视,基层医院在知识更新、设备投入、监测管理等方面存在滞后现象。为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国家原卫计委组织修订了2009版《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三项行业标准,并于2016年12月发布了WS310.1-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规范》[9],WS310.2-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10]和WS310.3-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11]。新标准补充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要求,规范了诊疗器械处置的基本要求,完善了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方法等[12]。在新标准的指引下,各基层医院要根据规范进行彻底整改,全面更新观念,确保基层医院消毒灭菌规范,诊疗器具合格。

综上所述,加强对基层医院消毒灭菌工作的督查,规范基层医院的院感管理及培训工作,规范灭菌场所的设施、布局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是确保基层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的基本保证,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猜你喜欢
基层医院医疗机构供应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基层医院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附52例报告)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探索大医院帮扶基层医院新路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