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与炎症因子指标在中重度卵巢内异症患者中的作用

2018-10-20 03:22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9期
关键词:内异正常值异位症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卵巢内异症)是指诱惑性的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内膜之外的位置而形成的妇科疾病,由于子宫腔与盆腔和输卵管相通,内膜细胞经输卵管可能进入盆腔内异位生长[1]。该病多发于22~45岁的生育年龄妇女,发病率为10%~15%,具有浸润、增生、复发、转移等恶性行为,患者表现出慢性盆腔痛、痛经、月经异常、不孕等主要症状[2-3]。已有研究指出[4],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内巨噬细胞、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较高。且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嗜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的比值均较高。考虑炎症反应能够激活凝血级联反应,凝血反应可调节炎症反应过程,二者相互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中重度卵巢内异症和同期80例良性卵巢囊肿非内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内异症组80例患者年龄为23~48岁,平均(28.93±5.39)岁。月经周期为21~35 d,平均月经周期(28.51±6.51)d,经期时间为3~7 d,平均经期时间为(5.52±0.34)d,孕次为0~5次,平均孕次(3.19±0.83)次,产次为0~4次,平均产次(2.05±0.64)次;非内异症组80例患者年龄为24~49岁,平均(29.18±3.48)岁。月经周期为21~34 d,平均月经周期(29.07±6.33)d,经期时间为3~7 d,平均经期时间为(5.16±0.75)d,孕次为0~6次,平均孕次(3.35±0.97)次,产次为0~4次,平均产次(2.10±0.71)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行比较。

1.2 方法

通过门诊、电话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检查和随访,抽取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 ml,离心取上层血浆,对患者的凝血与炎症因子指标进行检测,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值为28~40 s)、血小板(PLT,正常值为100×109/L~300×109/L)、D-二聚体(D-D,正常值<0.5 mg/L)、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纤维素原(FIB,正常值为2~4 g/L)、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淋巴细胞数正常值为0.8×109/L~4.0×109/L,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数正常值为2.4×109/L~7.5×109/L。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值为9~15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值为21~39 s)、凝血酶时间(TT,正常值为6~21 s)、纤维蛋白原(FIB,正常值为2~4 g/L)和D-二聚体(D-D,正常值为<200 μg/L)进行检测,采用血沉分析仪对PLR和NLR进行检测,采用全自动五分类血球仪对淋巴细胞数、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数、PLT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包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用以评估诊断方法的准确率,并计算最佳诊断界值、敏感度、特异度。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内异症与非内异症患者凝血与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内异症患者血清D-D、NLR、FIB和PLR均高于非内异症患者,PT和TT均低于非内异症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期别内异症患者凝血与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Ⅳ期内异症患者血清FIB、PLR、PLT均高于Ⅲ期内异症患者,PT低于Ⅲ期内异症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凝血与炎症因子指标的检测价值

绘制ROC曲线发现,PT、TT、PLR和NLR的AUC分别为0.569、0.594、0.586、0.579,均低于0.6,具有较低的诊断价值。FIB的AUC为0.657,诊断界值为3.1 g/L,特异度为72.7%,灵敏度为53.2%。见图1。

3 讨论

图1 FBI的ROC曲线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升高,目前临床中公认经血逆流是发生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诱因,其中子宫内膜是否能够异位生长是患者发病的关键。已有研究指出[5],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这种紊乱与维持机体自身稳定的防御功能和免疫监视功能缺陷存在密切相关性,相应免疫细胞因子的含量和活性变化对该病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纤维蛋白原是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凝血酶切除血纤维蛋白原中血纤肽A和B,生成单体蛋白质,因此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提示患者可能出现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疾病,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6]。D-D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Ⅲ交联后,再次水解而产生,是临床中常用的特异性纤溶过程标记物,可直接反映纤溶蛋白溶解功能[7]。人体内高凝状态、肾脏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溶栓治疗和器官移植排斥反映等存在纤维溶解活动或形成活化血栓的活动,D-D水平便会升高,造成凝血异常[8]。嗜中性粒细胞主要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具有较好的抗感染作用,机体遭受感染后免疫系统紊乱,细胞膜紊乱造成呼吸爆发,增大细胞耗氧量,产生大量的超氧化物和过氧化物等细胞毒性效应分子,杀死病毒[9]。淋巴细胞由淋巴器官产生,具有免疫识别功能,是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10]。临床中嗜中性粒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是常用炎症因子,能够反映机体炎症反应情况。PT是指认为加入特殊物质将外源性凝血途径激活,促使血液凝固,是临床常用判断外源性凝血因子缺乏的筛选试验[11]。TT是指血浆内加入标准化凝血酶后血液凝固所需时间,也是纤溶系统筛选试验[12]。外源性凝血系统的激活从组织因子的释放即可开始,正常状态下人体血管内无组织因子。本文研究结果说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和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内组织因子表达升高,会进一步激活凝血因子Ⅶ而启动外源性凝血,缩短PT,但此时内源性凝血没有激活,因而APTT未发生显著变化。这说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能仅激活了外源性凝血系统,而FIB和D-D水平升高说明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患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较高。其次,FIB、单体纤维蛋白等可介导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凝血酶能够促进纤维蛋白聚合和血小板活化而形成血栓,还可以诱导内皮细胞和纤维细胞产生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参与炎症反应。进一步绘制ROC曲线发现,FIB的AUC为0.657,诊断界值为3.1 g/L,特异度为72.7%,灵敏度为53.2%。因此在本研究中可以看出FIB与血小板通过凝血和炎症两方面参与了中重度卵巢内异症患者的发病过程,可将其作为临床诊治的参考指标。

表1 内异症与非内异症患者凝血与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表2 不同期别内异症患者凝血与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综上所述,凝血与炎症因子异常与中重度卵巢内异症有一定相关性,临床中可通过检测凝血与炎症因子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治。

猜你喜欢
内异正常值异位症
银川地区儿童肺通气功能正常值及预计方程式
罗氏内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7至2017年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特点及发展趋势
内异方抑制信号通路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缺氧及炎性微环境
断层超声联合盆底肌力评估界定产后妇女肛提肌尿道间隙正常值的探讨
前、后张力差对钽箔材轧制过程稳定性的影响
内异康复片调控GPER-Ras-STAT3通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机制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老年人血压“稍高”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