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放疗联合靶向治疗在肺腺癌脑转移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2018-10-20 03:22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9期
关键词:全脑控制率腺癌

肺癌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病死率较高。现阶段,鳞癌已经被腺癌取代,成为最常见的肺癌病理类型[1-3]。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预后较差,治疗方式也多种多样,包括对症治疗、化疗、放疗与手术治疗等[4-6]。研究显示,采用化疗方式对肺腺癌晚期患者进行治疗后,患者生存时间在8~12个月[7-10]。为了将患者的生存期进一步延长,还需要联合其他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近年来,全脑放疗联合靶向治疗疗法、全脑同步放、化疗在肺腺癌脑转移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对这两种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也进行了对比探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60例EGFR敏感突变肺腺癌患者于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KPS(卡氏评分)在70分以上,所有患者均经过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以及影像学被确诊为肺腺癌脑转移。另外,部分患者同时还合并有肢体运动障碍、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现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年龄在26~75岁,平均年龄(62.56±12.28)岁,共80例,男性59例,女性2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7~76岁,平均年龄(62.98±12.05)岁,共80例,男性55例,女性2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对比价值。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联合全脑放疗与靶向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全脑同步放、化疗。具体措施为:放疗采用(6MV)X射线两野水平对穿等中心照射,然后对局部病灶进行调强放疗,加量至54 GY。化疗方案为:培美曲塞500 mg/m2d1+顺铂25mg/m2d1~d3,21天为1个周期。靶向治疗方案:吉非替尼250 mg,1天1次或厄洛替尼150 mg,1天1次。对照组患者进行全脑同步放、化疗。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全脑放疗,观察组患者靶向治疗时间在2个月以上,对照组患者要接受2个以上周期的完整化疗。在患者接受1个月的靶向治疗或者两个周期化疗后,对其进行随访,如果患者死亡,则将随访终止。

1.3 观察指标

(1)将应用WHO[11-13](世界卫生组织)实体瘤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包括疾病进展(PD)、疾病稳定(SD)、部分缓解(PR)、完全缓解(CR)四个标准,如果有新病变出现,多个或者一个病变增大超过25%,则为PD;肿块增大少于原来的25%或者缩小到原来的50%以下,则为SD;相较于治疗前,肿块缩小超过50%,时间在4周以上,则为PR;各种病变均完全消失,时间超过一个月,则为CR。SD率、PR率、CR率之和即为疾病控制率,PR率、CR率之和即为疾病治疗总有效率。

(2)对比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

(3)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损伤、皮疹、放射性颅内高压、腹泻以及骨髓抑制等各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疾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78.75%,高于对照组的47.50%、37.50%,χ2=44.058 0,27.963 0,P<0.05,见表1。

2.2 1年生存率

观察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70%(56/80),相较于对照组的45%(36/80)更高,χ2=10.230 2,P<0.05。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特别严重的不良反应,均能够对其进行耐受,观察组肝功能损伤,骨髓抑制,颅内高压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χ2=13.333 3、33.629 1、14.443 6,P<0.05,腹泻较对照组偏高,但是可以控制,见表2。

3 讨论

现阶段,我国生物工程技术与生物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获得发展,生物靶向治疗法在肿瘤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4-17]。近年来,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数量显著增加,靶向药物应用率也越来越高。全脑放疗联合靶向治疗是临床上用来治疗肺腺癌脑转移的一种新型治疗方式[18-20]。本研究对其应用效果也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疾病治疗总有效率、1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所有患者均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可知该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促使患者生存期有效延长。究其原因,这可能是因为靶向治疗能够促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靶点特定,且患者具有较高耐受性。酪氨酸激酶受体是一种位于染色体7q12的EGFR,能够有效促进细胞凋亡,调节肿瘤增殖。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均属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对下游信号传递、酶自动磷酸化进行有效抑制。厄洛替尼能从血-脑脊液屏障中渗透,放疗增敏作用显著,因为放疗已经破坏血-脑脊液屏障,所以能够促使药物更好更快的进入患者脑组织中。从理论上而言,全脑放疗联合靶向治疗具有较高可行性,能够显著提高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全脑放疗联合靶向治疗肺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提高患者生存率与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较轻。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猜你喜欢
全脑控制率腺癌
全脑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SmartKey脑力空间组织的全脑开发体验课开课
益肺解毒方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影响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小鼠早期肺腺癌模型的建立
GSNO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
郑州市某三甲医院职工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急性并发症调查
东北农村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