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8-10-20 03:22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9期
关键词:石膏踝关节螺钉

踝关节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导致其发生的原因有扭伤、高空坠落、车祸等,是较大暴力所导致的,临床症状有踝部疼痛、肿胀、踝关节功能障碍等[1],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踝关节骨折后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式不正确,会给关节功能带来较大的影响。踝关节骨折是一种关节内骨折,通过正确的治疗方式及早期康复锻炼能有效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2]。为了使踝关节骨折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本文在2012年1月—2017年12月,选取我院踝关节骨折患者55例,评价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2年1月—2017年12月选取我院踝关节骨折患者5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40.16±5.88)岁,15例左侧踝关节骨折,12例右侧踝关节骨折;10例交通事故,5例高处坠落,12例扭伤。观察组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41.26±5.76)岁,17例左侧踝关节骨折,11例右侧踝关节骨折;12例交通事故,6例高处坠落,10例扭伤。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石膏外固定术治疗,针对患者骨折部位,可以通过传统的方法进行牵引复位,复位结束后,使用石膏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固定。

观察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首先在患者入院后,要对其骨折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了解具体情况,给予患者麻醉。手术开始前,指导患者取平卧位,然后按照顺序进行手术[3]。针对内踝骨折患者,可以将切口作在患者内踝处,同时还要保证大隐静脉的安全,然后切开关节囊,能提高复位的有效性及准确性,最后,通过松质骨螺钉或可吸收螺钉进行固定[4]。针对外踝骨折患者,可以将切口作在患者腓骨后缘,在此过程中,要防止腓浅神经受到损伤,在固定时,可以使用螺钉或腓骨远端解剖型钢板。针对双踝骨折患者,首先对外踝进行复位,然后利用螺钉固定[5]。对于后踝骨折患者,可以在其前后方向利用松质骨螺钉进行加压固定。所有环节完成后,对患者手术切口进行逐层缝合,并密切观察患者并发症情况[6]。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量表对患者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说明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疗效评价标准: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能够自由行走、正常活动为显效,患者基本可以活动,关节微痛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为无效[7]。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版本为SPSS20.0,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骨折愈合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71.5±17.6)d,对照组(94.6±22.8)d,P<0.05,见表1。

表1 骨折愈合时间对比

2.2 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疼痛评分(15.44±4.26)分,行走能力(7.74±5.59)分,跑步能力(7.23±2.24)分,踝关节稳定性(8.75±2.56)分,工作能力(12.67±2.64)分,与对照组相比,P<0.05,见表2。

2.3 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为70.4%,P<0.05,见表3。

2.4 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9例关节僵硬,并发症发生率33.3%,观察组1例切口感染,1例螺丝松动,并发症发生2例,并发症发生率7.1%,χ2=5.892 9,P=0.015 2。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

3 讨论

踝关节受力较多,在外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受到损伤,表现为关节内骨折,治疗要求高且治疗难度大,患者主要表现为踝部产生剧烈疼痛[8]。移位及粉碎性骨折是踝关节骨折最多的两个表现,所以,在踝关节骨折治疗过程中,要选择有效的治疗方式进行早期治疗,不然会导致病情加重,出现组织坏死情况,进而对踝关节功能的恢复造成不利影响[9]。在临床研究中,对踝关节骨折复位顺序的观点有很大不同。手术的目的是恢复踝关节的正常结构,所以,在选择手术治疗时,要根据患者骨折的程度进行判断[10]。

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71.5±17.6)d,观察组疼痛评分(15.44±4.26)分,行走能力(7.74±5.59)分,跑步能力(7.23±2.24)分,踝关节稳定性(8.75±2.56)分,工作能力(12.67±2.64)分,总有效率92.9%,并发症发生率7.1%,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94.6±22.8)d,疼痛(12.14±2.21)分,行走能力(5.21±1.42)分,跑步能力(5.47±2.04)分,踝关节稳定性(4.62±1.35)分,工作能力(7.42±1.52)分,总有效率70.4%,并发症发生率33.3%,两组对比,P<0.05。进行踝关节解剖复位的常用方法就是传统石膏外固定术,传统石膏外固定术操作难度较小,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能减少对骨折端血运的影响,促进患者骨折愈合[11],但是在临床治疗中,传统石膏外固定术解剖复位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患者在治疗过后,还是会出现位移情况[12],总之,这种方法应用于踝关节骨折患者效果不佳,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则能对传统石膏外固定术的缺陷进行弥补[13]。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直视下进行,能对患者骨折端的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然后精准的进行解剖复位,并进行固定,有效修复了患者骨折部位周围组织的韧带和软组织[14-15],总体效果较好,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好,进行早期功能康复训练,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显著。

表2 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分)

表3 临床疗效对比n(%)

所以,给予踝关节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能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加快踝关节功能恢复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石膏踝关节螺钉
湖北拟立法推动磷石膏污染防治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石膏之魂
石膏鞋印
磷石膏“变废为宝”迫在眉睫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一种深孔螺钉防倒管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