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其影响因素

2018-10-20 03:22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9期
关键词:发性复发性血小板

临床中,脑梗死也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类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这种疾病最常见的病理变化便是动脉粥样硬化,所以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也就成为了脑梗死常见的危险因素。随着病情的进展会使患者脑内的各处动脉变得狭窄甚至闭塞,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1-5],而本文研究的复发性脑梗死较初发性脑梗死更为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过去国内外很多学者针对复发性脑梗死的治疗进行了研究,但是很少有学者对复发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所以本文就是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复发性脑梗死和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各30例,其中将初发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对照组,将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年龄是45~69岁,平均年龄为(58.1±2.4)岁,体质量55~74 kg,平均体质量为(62.1±5.4)kg,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研究组患者年龄是44~72岁,平均年龄为(58.9±2.6)岁,体质量52~74 kg,平均体质量为(61.8±5.4)kg,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性脑梗死的定义为:有新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发生;排除进展行脑卒中后发现患者病情加重;经过影像学的磁共振和CT检查确定。排除标准:近一段时间服用过除阿司匹林外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存在出血倾向的患者;存在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医护人员在患者住院后对其进行增加蛋白摄入量、控制摄盐量、充分休息等相关的营养支持和优质护理。对所有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特别对患者的既往史进行认真记录。并对患者的血压、血糖情况进行认真的测量。

对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采用美国Hecena公司提供的血小板聚集仪及诱导剂进行操作。实验中所用到的诱导剂和浓度都应该按照说明书进行具体操作。方法为:先于清晨取患者静脉血5 ml于试管中,然后在试管中加入3%的枸橼酸钠进行混合搅匀。上述完成后再将试管放入离心机进行分离,转速选为4 000 r/min,时间选为15 min。然后取出没有血小板的血浆,通过血小板聚集仪中的花生四烯酸和二磷酸腺苷进行诱导,测出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比可得,研究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对比(±s)

对照组 30 55.56±11.26 65.36±14.06研究组 30 60.35±12.36 75.69±15.87 P值 - <0.05 <0.05

在单因素分析中显示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患病率明显大于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危险因素对比(例)

通过单因素分析所得的有明显意义的变量,选取它们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得出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OR值分别为3.562、4.158、4.098、5.114,从数据可以看出它们都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3 讨论

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过去认为很难治疗的疾病现在都有了治疗方法,本文所探讨的复发性脑梗死便是其中之一,脑梗死患者出现复发情况可能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相关[6-9]。

我院在对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研究中,为了更好的对血小板聚集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特意引入了初发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比可得,研究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体内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初发性脑梗死患者,这可能是因为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大部分有着高血压的病史,而高血压则可以使患者体内的血小板进行活化,对外表现形式则是血小板聚集率的增高,这也导致了脑血管容易出现血栓等易导致脑梗死复发的因素。本次研究中,同样得出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为脑梗死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冠心病和高血压都是通过活化血小板从而导致血小板聚集率增高所致,而糖尿病致病的发病机制虽然类似,但上述两种危险因素致病复杂的多,糖尿病致病主要通过患者体内血液长期的高血糖环境进而使蛋白质加速糖基化,从而使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清除收到严重的影响。久而久之则会引起患者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含量增多,这也就导致了血管出现动脉的硬化,而动脉硬化则是脑梗死重要的发病机制[10-13]。所以对于脑梗死的治疗来说,降低血小板的聚集和控制危险因素都显得尤为重要。临床中对于脑梗死的治疗采用单独的阿司匹林进行抗凝治疗则显得远远不够,必须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并且定期对患者体内血小板的聚集率进行检测,从而预防脑梗死复发。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于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不仅仅需要抑制患者血小板的聚集,还需要对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猜你喜欢
发性复发性血小板
早发性高血压患痴呆风险高
光动力联合中药浸泡治疗泛发性跖疣的疗效观察
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进展
自由基损伤与鱼类普发性肝病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诊疗经验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早、晚发性精神分裂症临床对照分析
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分娩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口炎清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