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发生血栓性疾病的治疗分析

2018-10-20 03:23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9期
关键词:血栓性妇科血小板

血栓性疾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加强其防治十分必要[1]。本文主要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出现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以妇科肿瘤术后出现血栓性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6月—2017年8月,例数为54例,以区组随机化法分组。实验组中,27例患者的年龄均值为(44.52±7.33)岁,体质量均值为(60.31±6.39)kg;对照组中,27例患者的年龄均值为(44.56±7.26)岁,体质量均值为(60.25±7.33)kg。两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尿激酶以及链激酶溶栓治疗,初始治疗尿激酶剂量为4 000 U/kg,以静脉滴注方式用药,于30 min滴注完毕,之后实施4 000 U/kg的静脉滴注,于1 h内滴完。初始治疗链激酶剂量为50万U,将其加入至葡萄糖溶液中(250 ml,浓度为5%),于30 min内滴注完毕。之后实施60万U的静脉滴注,于6 h内滴完。共计实施5 d治疗。

1.2.2 实验组 于对照组基础上,加入达肝素钠治疗,皮下注射方式用药,剂量为200 U/kg。共计实施5 d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疗效(治愈:妇科肿瘤患者各项指标检查显示正常;显效:妇科肿瘤患者血栓栓塞明显改善;有效:患者血栓栓塞有所消融;无效:未达到以上指标)、血红蛋白、血小板数量作观察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通过SPSS21.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实验组疗效较对照组优(P<0.05)。如表1。

2.2 血红蛋白、血小板对比

实验组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数量较对照组优(P<0.05)。如表2。

3 讨论

为了有效预防妇科肿瘤患者术后血栓形成,应强化预防治疗措施,以机械措施以及药物措施功能来对血栓形成进行预防[2]。同时,应强化患者术后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引导其早期进行功能锻炼[3]。

基本预防:药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使用的药物种类主要包括低分子右旋糖酐、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等,一般采用口服药物的方式[4]。虽然服用抗凝药物能够有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但是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血,因此在口服这类药物之前,一定要检测患者的凝血机制[5]。机械预防:机械预防措施近年来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临床上可以采用循环减压弹力袜和患肢间断气囊压迫等机械方法来对血栓疾病预防,防止其深静脉出现扩张而形成血栓,同时还能够保护患者的静脉内膜,促进血液回流,避免股部静脉和足部静脉血流出现迟缓情况,增大静脉血流的速度[6]。心理干预:结合患者的实际心理情况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加强患者对手术的认识,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术后加强锻炼、康复的重要性,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信心[7]。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术后要加强对患者病情的密切观察,采用和蔼、亲切的态度和患者积极沟通,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在患者面前树立威严、威信,体现专业的医疗水平和职业素养,才能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消除患者不配合治疗的情况,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配合度[8]。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表2 两组血红蛋白、血小板对比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数量较对照组优(P<0.05)。

综上所述,为妇科肿瘤术后发生血栓性疾病患者实施治疗,将达肝素钠、尿激酶以及链激酶等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数量,提高疗效,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血栓性妇科血小板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脉络舒通颗粒联合西药对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浅谈妇科中急腹症的临床治疗
妇产科血栓性静脉炎临床护理
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
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分娩临床治疗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