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干预腹腔镜手术气腹压力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2018-10-20 03:23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9期
关键词:气腹个体化腹腔

人工气腹指腹腔内人工注入CO2气体使腹膜壁与脏器分开,是腹腔镜手术重要辅助技术。其应用能将腹腔扩大,以增加手术视野和空间,避免脏器损伤,对保证腹腔镜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1]。但是,长时间持续建立人工气腹会直接增加腹腔压力,气体压强对腹壁、腹腔脏器、胸腔脏器造成压迫,会导致机体血流动力学、呼吸循环参数等生理改变,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2-3]。我院现以2016年1月—2017年12月133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为例,对比观察术中不同护理方法下人工气腹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133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全身麻醉,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术中严重并发症、合并循环系统疾病患者[4]。实验组(67例):男35例,女32例;平均年龄(48.3±9.7)岁;人工气腹维持时间(54.5±16.2)min。对照组(66例):男36例,女30例;平均年龄(47.8±10.1)岁;人工气腹维持时间(54.0±15.5)min。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人工气腹护理):人工气腹通路建立后,持续注入CO2至气腹压13~15 mmHg并维持术中恒定。

实验组(个体化人工气腹护理):人工气腹通路建立后,间断注入CO2至气腹压8~12 mmHg,以后根据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变化个体化调整气腹压,以维持指标稳定。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气腹建立前(T1)、气腹建立后5 min(T2)、气腹30 min(T3)、消气腹后(T4)循环系统指标变化[5]。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术中T2、T3时段MAP、CO均高于T1时段(t1-2=4.53,4.15,t1-3=4.73,5.21,P<0.05),组间T2、T3时段MAP、CO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4,4.69,P<0.05),见表1。

3 讨论

二氧化碳(CO2)是临床用来建立人工气腹的理想气体,能有效避免形成气栓,使用安全度高[6]。但是,建立人工气腹后,长时间、持续的高气腹压力不仅会造成腹腔压迫,也会导致机体CO2浓度过高而造成失衡,引起一系列生理改变,从而增加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7-8],因此,在满足手术需要的前提下,尽量降低人工气腹压力、减少CO2灌注对保证手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9]。

传统手术室人工气腹管理一般维持恒定气腹压13~15 mmHg,长时间腹壁高压强会使膈肌明显上抬,导致胸内压增高,增加心肺动静脉血管压迫[10]。而腔静脉受压会导致血流障碍,使回心血量减少,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VDV)减少,会引发心排血量减少,从而造成相关生理指标明显波动,增加循环系统不稳定性[11-12]。本研究中,两组T2时刻CO均显著高于T1时刻,考虑人工气腹的建立改变了心脏的泵血功能。另外,气腹压增加使肾上腺系统兴奋,也造成了患者心率、血压的不同程度加快。而基于术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变化个体化调整实验组气腹压,患者人工气腹建立之初也采用间断CO2灌注,这能有效减少单位时间内人工气腹对机体的刺激,从而有效减轻上述症状[13]。

综上所述,腹腔镜术中个体化调整人工气腹压力对维持循环功能稳定、保证手术安全具有积极作用。

表1 两组术中不同时刻循环系统指标变化

猜你喜欢
气腹个体化腹腔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舒适护理对腹腔镜CO2气腹并发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低气腹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低气腹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在老年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异氟烷麻醉下不同CO2气腹压对小型猪循环系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