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团体心理辅导体验性的思考

2018-10-21 21:29陈汉民
考试与评价 2018年8期
关键词:体验性心理辅导团体

陈汉民

【摘 要】体验性是团体心理辅导的最有价值与特色所在,团体心理辅导也称为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将体验性放在团体心理辅导全过程中进行考查,理解其对个体的心理成长的意义,并且思考如何增强团体心理辅导的体验性。

【关键词】心理辅导 体验性 团体

团体心理辅导经过近30年的开发与运用,已经发展成一种广泛运用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团体心理辅导是相对于个体心理辅导而言,是个体在团体情境下,通过观察、体验、实践,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从而调整人际关系,完善心理品质,激发身心潜能,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

团体心理辅导特别强调体验性,淡化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抽象概念的学习。体验性是团体心理辅导的最有价值与特色所在,由此也将团体心理辅导称为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那么如何理解并增强其体验性,最大限度实现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功能,是一个值得不断思考、探索的课题。

一、全面全程理解团体心理辅导的体验性

团体心理辅导的体验性以个体成员的心理成长为目标,注意组织开展经验性课程,营造理解、支持的团体氛围,支持个体尝试各种选择性行为,唤醒其潜藏的心理体验,探索其人际互动的方式,帮忙个体获得并内化、吸收因亲身参与得来的直接经验,为今后处理类似情境问题的寻找应对策略。对此不仅要全面进行理解,而且要将其体验性放在团体心理辅导全过程中进行考查、理解,包括活动目标、方式方法、组织形式、评价反馈等环节。

第一,活动目标上,主要侧重放在促进个体交往能力、反思能力的提高,自我人格的完善以及潜能的挖掘以及团队归属意识的增强上,而不是看重系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第二,方式方法上,主要以参与式、体验式教学方法为主,更加注重当场的训练以及课后的强化,必要时才运用讲授法,但其目的也仅仅是帮忙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第三,活动内容上,主要由一系列与主题有关活动或游戏构成,并且在相关理论指导下进行运用、开发,那些陈述性知识、概念、理论均不在课程内容范畴之中。

第四,组织形式上,打破传统课程的组织结构,主张以小组活动为主,强调个个参与、人人互动、共享担当,引导组际分工协作,以及相互良性的竞争。

第五,评价反馈上,主要侧重个人主观报告、小组互评,必要时借助相关测评量表进行质性评价,不要求具体知识点的考查,更不倡导进行成就水平的测查。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体验性对个体心理成长的重要意义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中小学专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避免偏重概念化、理论化、学科化的倾向,应该注重实践性、操作性与体验性。体验式团心理辅导完全符合这样的要求。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始终注意增强与发挥其体验性,对个体的心理成长具有不可忽视重要意义。

1.有助于个体直接经验的生成与内化。

现代心理学研究一再证实,真正对个人今后生活、工作起重要作用是個人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这些经验的反思,而不是在学校里掌握那些具体知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给他人任何东西相对而言并不重要……能对行为起重要影响的是自我发展、自我挖掘的学习。立足于体验的团体心理辅导,不追求间接经验的掌握,而且引导个体参与活动,丰富个体直接经验,并在头脑里对这些经验进行精细分化加工,真正将亲身经验内化并且纳入已有知识结构当中,为未来类似情景问题的解决提供鲜活且现成的应对模式。

2.有助于个体学习动机、兴趣的激发与维持。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非常符合人的学习心理需求。哈佛大学研究指出:不同的学习方式产生的学习效果不尽相同,其中听报告或讲座给大脑留下的记忆影响仅5%,个体独自阅读是10%,感受视频音频材料是20%,参与角色表演是30%,主动加入小组讨论发言是50%,亲身实践参与是75%,而指导他人90%。学习本身就是对人的记忆力、注意力、感受力的极大挑战。如果学习内容又相对枯燥、抽象,且脱离实际工作,加上又无法激发学习者的动机与兴趣,那么学习效果就会差强人意。体验性团体心理辅导强调小组协作,突出情景学习,努力营造信任、宽松,有吸引力的氛围,吸引师生全情投入,真诚表达,主动收获。这不仅有助于个体学习动机、兴趣的激发与维持,而且对学习记忆效果提高也相当显著,也更容易个体实现完善自我概念,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

3.有助于个体潜能的挖掘,人格的完善。

团体心理辅导特别注重调动个体内在的力量,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训练、自我提高的过程。在课程当中大多数为交互式、体验式的活动项目,重视建立团队内坦诚、信任关系,为参加个体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持系统。具体有三个方面作用:①提升参与个体心理素质,培育自我察觉能力,体验积极情绪,学习应对压力方式,缓解或解除对焦虑、强迫、偏执、人际危机等心理疾病发生概率,培养健康积极的自我意识。②完善个体人格并挖掘潜能,努力培养平和、包容、乐观等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激发自身无限潜能和发现有效资源,提高自我效能感。③帮助个体解决发展性问题,激发专业发展意识和行动力。尤其在职业生涯规划、个体倦怠处理、团队协作意识、人际协调沟通等有着显著作用。

三、增强团体心理辅导体验性的几点思考

团体心理辅导有着其它心理教育课程不可替代的特点与优势,正逐渐发展成一门独立课程,而且其心理辅导的作用也被越来越多的实证所证明。况且团体心理辅导的成效也极大程度取决于其体验性发挥的程度。那么如何进一步增强团体心理辅导的体验性,笔者认为不妨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全面理解、掌握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理论。

想要扎实掌握并熟练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技术,增强“团辅”的体验性,仅仅学习一些表面化的心理游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全面掌握和深刻理解其相关的基础理论。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团体心理辅导生命力的源泉,在理论的正确指引下,其体验性方可充分发挥和体现。其中人际交往心理学、团体动力学、社会学习理论等应该重点理解、掌握。如: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是可以信赖的,是具有“自性”力量的。团队活动中强调调动自身资源或力量进行自我理解,改变自我观念,产生自我指导,影响自我行为的成长。根据这种思想,通过有意识创设一个安全、温暖的团队环境,促进组员交换意见,和真诚相处,这样的人际关系是会产生独特的疗愈功能,促使组员专注探讨个人问题,激发改变、塑造新行为的动力。当然,掌握其他团体咨询理论对增强团体心理辅导的体验性也是有相当助益的。

2.创设心理情境,提供直接经验生成的土壤。

课堂是一个特定团体心理辅导的情景。情景是心理体验发生的时空,特定的情境上引发特定的心理体验。心理情境关系到是否产生新直接经验,关系到新旧认识的冲突或是偏差调节,关系到个体心理成长。只有创设出领导者想要的情境,才能产生相应心理体验。创设情境,首先要有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团辅”过程要遵循团队成员共性的心理年龄特征,清楚知道各年龄发展阶段所面临潜在的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归纳总结出成员近期面临的普遍或特殊问题。如初一女生认为:朋友就应该不分彼此,毫无保留,没有心理边界与距离。这个观念与现实存在明显的冲突,因此也就有了初中生人际交往这个团体心理辅导的主题。其次,要有载体意识。活动要在选择合适载体的基础上,再现生活情境或是心理情境,努力将个体的心理外化出来,为接下来的心理体验的升华打下基础。所以选择活动载体要考虑到活动所能产生的心理效应,以及团体心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我们主张载体的选择要立足学生生活的实际,来源于其生活,越是贴近生活越能激发成员真实心理状态,也就越能反思观念、修正行为。例如通过“风中劲草”、“信任背摔”等心理游戏就能检验个体对他人的信任,反思对他人不合理观念及要求,重新调整交友观念与行为。第三,要有组织意识。所谓组织意识就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上要冲突传统课堂的束缚。按方便小组协作以及契合团队心理辅导主题变换桌椅组合方式,还要在话筒、多媒体投影、背景音乐等物理设施进行细致的思考与安排,使其有利于领导者控扬,有利于团体动力的正向发展。

3.靈活运用情景演练、小组协作、绘画投射等教学方法。

团体心理辅导要增强体验性,仅仅依据传统文本资源、口耳相授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更重视并充分运用参与性强、活动面广、体验性丰富、互动性多方的教学方法或是训练辅导的方式方法。充分重视在活动中情景演练、小组协作、绘画投射、自我报告、行为训练、游戏体验、情景心理剧、媒体赏析等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树立正确课堂教学观,将时间还给学生,还学生课堂主人地位。

例如游戏互动,在活动开始阶段,就安排设计经典的“抓手指”、“大风吹”等项目,达到快速拉近心理距离、烘托活动氛围,形成预期团体动力场的目的。活动展开阶段,设计适量切合主题的专题项目,如“异口同声”、“巧解手链”、“动力圈”、“房树人”等。这些项目既有很强的参与性、体验性,而且生动有趣,更为重要的是只要学员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其中,就必然有更大的体验感悟产出的效益。活动分享阶段,也应巧妙设计,不落俗套,安排“我的最后三天”、“生命线”“峰回路转”等项目进行总结提升、升华深化。

团体心理辅导还有一个重要方式就是“绘画投射”方法的运用。我们特别珍爱投射方式的运用,既保护当事人,给予当事人安全感,同时也可暴露出领导者所预期的效果与冲突。绘画是人天然的自我表达的方式,信息量远远比语言丰富精彩,而且表现力强大,形式多样灵活,它是人内心世界的投射,能反映出人内在不容易察觉的潜意识。曾用“姜饼人”“毛线房树人”“树叶贴画”“沙盘游戏”等,其个体影响心理世界的深度与广度远远高于文字,而直观形象。就更容易帮助团队成员放下顾虑,卸下内心阻抗,自由真诚地表达讨论,乐在其中。可见灵活选择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方法,展现出来体验性的效果令人惊讶。

4.重视领导者功能定位,营造团体心理辅导体验性生成的人文环境。

团体心理辅导对领导者的功能定位,直接关系到团体心理辅导氛围的营造,以及人文环境的创设。团体心理辅导中领导者的地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不再是活动的绝对中心,学员才是活动的中心,是整个课程的真正主人。当然领导者的重要性并不会因此削弱,相反地对领导者的作用有并更高的要求。领导者是整个课程的策划者、开发者、实施者;是教学进程环节展开的推进者、引导者;是学员作业的反馈者、检查者、评估者;是团队发展方向的发起者、监督者;是调解冲突、处理突发事件的协调者、解铃人;尤其是团队活动氛围的营造者、维持者等。罗杰斯认为心理辅导的本质是一种良好的关系。我们认为良好的辅导关系是“团辅”的基础,更是达成辅导目的的手段。教师营造出充满信任、理解、接纳、真诚、民主的团队氛围,对增强个体的体验性的意义不可替代。所以教师一定要做到民主、平等、真诚、温暖地组织活动,以鼓励、宽容、期待的方式对待学员,将团体心理辅导的人文环境打造成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当然教师也要认识到团队契约、小组规范、个人承诺对拘束团体行为,形成正向氛围,提升体验效果的基础作用。

5.坚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多元评价方式。

评价反馈是体验性团体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程出发点与落脚点。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不主张统一标准的课程评价方式,如整齐划一的考试、终结性评价或最高能力评价,更愿意在坚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多元评价方式,如个人自评、小组互评、他人互评、全班总评、个人心得体会等。活动前,可以填写相关的测评量表或是活动评价单,以了解观测活动的起点;活动中,可以组织成员互评、师生互评,进行交流反思,以监控调整活动进程与方向;活动后,结合课程内容完成适当的作业,如“自我的报告”,进行必要的挖掘、强化,并且考虑再次进行评估测量,以比较分析活动的效果。当然,为了更加科学考查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有时运用信效度较好的测评量表,对团体心理辅导的成效进行定量、定质的评价评估。(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规划2016年度课题“体验式团体心理活动改善教师职业倦怠的实践研究FJJKXB16-221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胡朝兵,张兴瑜.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设计与操作[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王斌,杨乃鹏.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教学的思考[J].陕西教育,2008,(12):63-64.

[4]潘恰,程素萍.团体辅导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中的应用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12):21-23.

猜你喜欢
体验性心理辅导团体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浅谈小学数学的体验性学习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2)
浅析高中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法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探讨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