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功用不可小觑

2018-10-21 04:48吕小玲
天津教育·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平仄韵律读音

吕小玲

随着《朗读者》《见字如面》等中国经典篇章的朗读节目日益崛起,“朗读”的神奇魅力重新被挖掘。朗读即吟诵,古现代的诗词创作和诗歌鉴赏都是在吟诵中完成。而语言的学习需要语感的培养和写作的训练,而语感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离不开朗读,朗读能把文字从沉睡的世界唤醒,能使文字随声音灵动,让读者在作品中尽情遨游。

朗读是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之一,更是中学生体会作者情感、学习作者传达情感的关键。在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朗读常被当作浪费时间、放松时的教学步骤。然而学生只有通过诵读、朗读后,才能有意识地将课文内容运用到平时的积累和运用中,才能潜移默化培养中学生的语感。

如何让中学生乐于开口,积极享受朗读的乐趣呢?本文将从自身的实践经验,对怎样加强朗读训练做以下阐述。

教师于真情实感沉浸中示范朗读

教师朗读时读音、停顿、重音、感情都应准确得当,通过语音语调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出诗文的音韵之美和诗词之美。学生能从教师的朗读中获取朗读感觉,感受文章情境,触发朗读兴趣。指导学生朗读不是众声合读,而是不拘一格地运用自己表达情怀的方式进行朗读,这样读书时的韵律和韵味才能够在朗读中体现。

例如,在教授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朗读时要表达出对祖国深沉的情感,与以往同类型的作品不同,既要表现出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乐,又要展现出对祖国真挚的感情。全诗应采用由低沉缓慢到高亢迅速的节奏,快慢有度、铿锵有力、吐字清晰,让学生们体会到荡气回肠的感觉。学生被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所吸引打動,内心便会激起对祖国强烈的热爱,进而想大展身手,亲身体验朗读的感觉。

教师创设语感情境,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和想象力进行“悟”读

朗读分为齐读、朗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方式,但是有效朗读是在把握整体感受的基础上,调动生活经验和想象力进行“悟”读,才能真正感受作品所传达的精髓。但当下的语文课堂中学生的朗读活动处于无序状态,朗读教学的美感大打折扣,学生在朗读上的收获甚微。因此,教师需有意识地创设语感情境,让作品中的情景直观地再现,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体验。

例如,教授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教师可以扮演导游的角色,一边展示诗中雪景的魄力,一边动情朗读,为学生解说诗中的风光,学生们便可怀着感叹美景的心情走进诗歌。在朗读时,结合自身经验和想象力体验作者的感情,做到以声传情、以声传志,感受革命领袖崇高、博大的胸怀,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通过朗读“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词,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朗读是关键,语感是目的,模仿写作是根本

“腹有诗书气自华”,朗读可以为写作开辟捷径,朗读可以让学生积累教材中的佳词妙句,不断充实自己的语言库。经典佳作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文章的起、承、转、合,只有在诵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才能自然而然地形成语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们可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在反复朗读时,反复揣摩,潜移默化中便会接受这些技巧。朗读他人作品是学习的过程,朗读自己的作品就是修改完善的过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而且教材的范文都是经过反复斟酌的,在思想艺术、语言锤炼、行文编撰、过渡衔接、修辞表达等方面都有亮点之处。因此模仿写作、学会表达才是朗读的根本目的。

教师应重视诗词的韵律和平仄

最后,教师应注意诗文教学中一直被忽视的韵律和平仄问题。韵和律随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产生了动人肺腑的词牌。从先秦时期的《诗经》,到唐诗宋词,一直到现在的现代诗,诗词的平仄和韵律很复杂,虽变化多端,却也遵循一些固有的规律,讲求韵律和平仄。

韵很简单,汉字的读音是由声和韵组成。比如:房 fang ,f是声 ,ang是韵;用yong,y是声 ,ong是韵,这就是韵。诗词的押韵会令诗词产生不同于散文的句法、格式等的节奏美,韵脚的回旋往复式产生回旋美。

平仄的本质就是把四声分为了平仄两大类:平声就是读音平缓,漫长和很轻的读音。比如光、标、真等;仄音就是不平、曲折、猛烈的读音,比如强、不、恨等。在诗文中多是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使用,让声调不至于单调。平仄会产生疏密、长短、抑扬、轻重的参差美,所谓“抑扬顿挫”“声调铿锵”,平仄和谐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学教师一般认为学生并无研究平仄之必要,故而朗诵时依散文之法,用普通话朗诵,但当今的学生并没有掌握诗词创造的规律,吟而不作,故而很少创作出规范的诗歌作品,虽掌握了诗文的背景内涵,但功亏一篑,不去学习诗人的技法精髓,不能发扬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诗词文化,可谓语文教育的遗憾。

十九大以来,教育改革高潮迭起,语文教育正致力于回归诗性和人性,因此要鼓励学生勇敢地大声朗读,让学生沉浸在吟咏诗文的海洋中。

猜你喜欢
平仄韵律读音
书的国度
字词篇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偶感
绘画与分享
春天的马蹄声
我是小字典
“逾”与“愈”不同
律诗平仄格式的构成与推导
挑战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