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品德作业设计 彰显高效节能课堂

2018-10-21 11:35杨燕燕
天津教育·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调查表品德爸爸妈妈

杨燕燕

品德《新课标》指出:“引领学生回归生活,过有道德的生活。”在这种核心理念引领下,对于如何有效地实践小学品德学科作业,做到“控量提质”,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品德课程的作业更应该侧重实践性,目的是使孩子学会感悟、体验,塑造学生的人格,是一种既能增长知识、又能增长智慧和品行的作业。因此,教师要引领和组织孩子们积极参与小学品德作业的设计,全身心投入到道德生活的践行之中,进一步优化品德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从而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课前作业(实践探究型作业)——餐前一汤

翻阅《谢谢你们,我的父母》一课书,教材中涉及的教学内容并不是很多。但是如果仅仅凭借教材中“两份账单”等内容的教学,孩子们较难感受父母劳动的艰辛和感谢父母的倾力付出,以及很难去明确自己作为家庭的一分子的同时,也要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于是在课前,我给403班的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前小调查,调查父母为家庭所做的琐碎的事。

我让学生去调查“爸爸妈妈一周对家庭所做的琐碎的事”,这张调查表是需要由爸爸、妈妈、孩子共同合作完成的探究作业。403班的家长和学生都认真完成了这个调查,在这个课前作业的探究过程中,有的孩子对爸爸说:“爸爸,你原来每天都在接送我,真的很辛苦。”有的孩子对妈妈说:“妈妈,冬天快到了,每天洗衣服手会很冷。”于是,这个孩子给妈妈买了护手霜。还有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尝试着每天自己整理书包了。

像《谢谢你们,我的父母》这些主题活动所涉及的内容,孩子们由于没有亲身体验,因此不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反馈,引发共鸣,因此必须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悟课文中所要传达的情感。如果单靠教材中“两份账单”等内容的讲解,可能只是走马观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个一周调查表,通过学生和家长合作完成,让孩子们真真切切地了解到父母的辛苦和付出,用心感受父母的心情、处境以及他们的良苦用心。

因此,类似这些情感性较强的品德课文,教师在课前可以布置实践性的前置作业,让孩子们通过课前调查,获取丰富而深刻的体验,进而产生新的感受与认识。

课堂作业(情感体验型作业)——科学正餐

算一算,震撼学生心灵

平时教学中,我也了解到一些学生的父母为家庭做的一些琐碎的事情。这些事情和403班的学生去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在课堂上,我出示这张表格,如下:

这个“头脑风暴”——算一算的表格出示顺序是循序渐进的。我先让学生计算一个月(约4周)父母为家庭做事的次数是多少?学生很快能计算出答案,接着我又出示一年(50周)让学生进行计算。当我出示十五年(约750周)让学生进行计算时,“啊!这么多啊!”“哇,天哪!”学生发出惊奇声。当这些数字渐渐变大时,孩子们的心灵受到震撼,真可谓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于是,我接着又问:“父母为我们的家付出仅仅是这十五年吗?”“父母为我们的家做的事情仅仅是我们表上所列的这些吗?”学生回答:“不是的。”然后我分别在“列”和“行”后出示“……”,这个设计在我的教学中有特别的用心,正是这两个“……”更加形象说明了爸爸妈妈为自己家庭的付出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所做的家庭琐事也是不计其数的。

情感体验型作业并不仅是学生的作业,同时,它的有效性必须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孩子们道德品质的形成,更需要教师倾注自身的情感,对孩子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学生和教师一起计算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内容是有所触动的,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心去细细体会,用心灵去认真思索,渐渐明白爸爸妈妈为家庭做的事根本不能用文字来记录、用数字来计算,进而体会到父母为了家庭幸福的生活付出了很多,充分实现了从调查实践到情感体验的深度转化。

做一做,迸发情感火花

在课堂实践过程中,我再次利用一周调查表,还是从爸爸妈妈为家庭所做的琐事上着手,让孩子们对照自己的家庭,找找爸爸妈妈为家庭所做的事中哪些事是自己能够做的,然后进行交流。當我问到:“你们现在再看看这张表格,表格中哪些事情是我们能自己做的呢?在会做的事情前面打上‘√。”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我觉得自己可以整理房间。”“我能自己检查功课。”“我能自己洗衣服。”原来在这些事情中,我们的孩子已经意识到表格中有些事情是他们力所能及的。

当我得到学生的这些答案时,并没有戛然而止。于是我问:“还有哪些是我们还没有做过的,为什么?”“我没有自己做过早饭,我妈妈不让我做,怕危险。但我想回家去试试,告诉她我已经长大了,能做这些事了。”“我没有打扫过房间,我想这件事是比较容易的,我想回家去做,让爸爸妈妈有更多的时间休息。”孩子们的回答真精彩。整个过程,孩子们无意中发现,爸爸妈妈每天辛苦劳累的事情其实有很多是自己可以做到的。此外,也领悟到如果自己努力一点就可以减轻家庭其他成员的负担,增加家庭内其他成员的幸福指数。当然,调查表上有一些事情孩子们目前还不会做,或是没有尝试去做,那就可以找找具体原因是什么。

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过程中,孩子们迸发情感的火花,明白了只要是会做的事,就应该主动去做,如果不会做或者是没做过的事可以试着去做,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家庭重要的一份子。这样,自然而然地达到了以知导行、知行统一的效应。

课后作业(行为训练型作业)——餐后甜点

品德作业的主旨是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导行”是作业设计的主要功能和特点。这个功能决定了孩子们作业过程的体验性、实践性,而不是只停留在书面或口头上。对于孩子们来说,往往听到的容易忘记,而看到的事情记忆不深,唯有亲身实践过和体验到的事情才会刻骨铭心。在这节课的最后我对孩子们说:“爱和责任是要付出行动的,回家去为我们的父母、为我们的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吧!”让学生课后完成“我为家庭出份力”的调查表,一周内可以通过帮家长洗碗、拿拖鞋、整理房间、倒垃圾和扫地等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来完成任务,并请父母进行评价加 “★”。

这是对一周调查表的延伸,这则课后延伸练习旨在通过指导学生关注自我行为实践,帮助学生树立一定的家庭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而帮助孩子们慢慢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诚然,作为一门生活实践类较强的品德课程,我们从生活出发,又务必让它回到生活中去。让课堂与生活对接,通过生活学习生活,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是我们每一位品德教师所必须做的。此时,课后作业(行为训练型作业)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有效的设计表,让品德作业灵动生辉,孩子们的情感体验与生活经验更丰富、更愉悦,使品德课的有效性更强,真正达到了“控量提质”的效果。

品德课程正释放着“她”独特的人性魅力,诠释的是这样一种理念: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帮助他们参与社会、学习做人。相信有了这样“一表多用,高效节能”的控量提质作业,能让我们孩子的生活更加愉悦身心、更加丰富多彩,必定也会让品德课堂增强有效性。

猜你喜欢
调查表品德爸爸妈妈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我的爸爸妈妈
出海捕鱼啦
我眼中的爸爸妈妈
读者调查表
读者调查表
爸爸妈妈,我能行
读者调查表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