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2018-10-21 15:41任涛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改进策略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任涛

摘要:新课标要求高中地理课堂需进行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教学要求地理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立足于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让高中地理课堂焕发新的活力。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合理的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使地理课堂更加高效有趣。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改进策略

高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在新课改的推动下逐渐受到重视。教师们需要逐渐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改进与探索生活化教学的新模式,从以教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主体,从填鸭式教学模式,到互助、参与、和谐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得高中地理课堂有助于教与学两方面的共同发展和进步。如何有效开展高中地理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如何真正做到教与学齐头并进、共同进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该问题的解答与探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課堂中的生活化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我国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照本宣科,观点片面

虽然新课改对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但在目前的地理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将地理作为一门需要记忆的学科来进行简单化的教学。一些教师在教授地理知识时完全照本宣科,在学生没有完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这种单一守旧的模式对于地理教学无疑是一大阻碍。

(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不足

在目前的地理教学中,另一个影响较大的问题就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足。在小学初中时,地理教学的教师资源较为缺乏,同时,学校对地理教学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而到了高中,地理却成了高考的主要部分,这使得基础薄弱的学生无法很快适应难度较高的地理学习。

二、高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改进策略

高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以教材为基础,而又高于教材,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方法,让学生们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应用的教学活动。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当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让学生们在生活实际与地理知识之间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教学水平。

(一)在生活中选取素材,模拟情景教学

教育部颁布的新型地理教学要求中,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仅仅依靠课本及自己的表达去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景的教学方式来拉近学生与相关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便于理解与体会知识内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能力,并从中有所收获。

如在学习交流季风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章节时,教师为学生设计情境,引入关于南北方不同饮食习惯的问题,“为什么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面食?”由此问题引发学生讨论,最后得出是由于南北方气候差异所导致的,南方气候湿润,降水多,土质较适合种植水稻,南方的主食自然就是米饭;而相反地,北方气候干燥,雨水少,适合小麦的生长,因此北方以吃面食为主,对面食的研究较多。这种生活化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学习理解并记忆新知识,还让学生有一种生活中处处都有地理知识的意识,只是因为自己没有发现的眼睛罢了。教师这样的生活化教学促使学生较快的吸收新知识,还从新知识中学到了解释生活自然现象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为以后学习的生活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巧用小模型小实验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根据当前地理教学内容制作一些相关的立体模型,有助于提升学生理解新知识的能力,对教师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做铺垫。在高一学习地质构造时就可以制作简单模型,上课演示效果非常好。再如讲热力环流这节时正好是冬季,可以在教室门口放只点燃的蜡烛,当打开教室门时就可以清楚看见蜡烛火焰的变化,非常便于学生理解热力环流原理。利用模型实验可以将抽象、难想象的知识具象化,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效率,培養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的力量。

(三)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

在现代化教学中,最行之有效的教学工具就是多媒体,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宇宙的形成与构造,可以通过查找视频了解到全国各地的风俗地貌,通过动态的效果图演示地球是如何公转及自转,这样庞大的信息库帮助教师在生活化教学中为学生与知识之间构建了一座零距离的桥梁,学生并不会觉得教学内容距离自己多遥远,视频的趣味性与视觉体验让学生认为教内容学十分有趣,并且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在不断地探索中获得知识的内涵。在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中,教师可以寻找相关视频,视频描述水循环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对于水循环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习过程则会更加有效率,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案例联系生活实际

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在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后,可以解释生活中一些自然现象的形成,对生活有一定帮助。所以教学中素材实例的选取一定是学生身边的例子。如学习地震知识的时候,08年的汶川大地震,地震发生后,无数人失联,许多家庭妻离子散,到处都是悲剧,国家的损失巨大的。通过与学生讨论地震带给我们的消极影响来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明白学习地震知识的必要性。如山区滑坡发生时的逃生。再如从“滴滴出行”引入学习地理3S技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是地理知识,学好地理处处有用。这样的生活化教学增强课堂教学质量,对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结束语

由以上分析可知,地理知识的学习绝不仅仅止于课本,生活中的许多实例都是好素材。在生活中感受地理知识与文化,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而这正是地理教学最终的目的,学以致用,将地理知识渗透到生活学习中,便利我们更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凌艳.试论新时期高中地理课堂的生活化教学[J].赤子:上中旬,2015(7):337-337

[2]马娟.浅析新时期高中地理课堂的生活化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4(104):138-138

猜你喜欢
改进策略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初中英语“写作入门”摭谈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