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对热射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

2018-10-25 08:46曾庆波宋景春林青伟宋晓敏邓星平吴阳钟林翠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枸橼酸病死率发病率

曾庆波,宋景春,林青伟,宋晓敏,邓星平,吴阳,钟林翠

热射病(heatstroke,HS)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进而导致以高热、昏迷、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1]。近年来,HS的发病率逐渐增加[2],对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命造成了巨大威胁。据报道,日本H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持续上升,且以中老年人为著[3-4]。美国中暑发病率在过去的20年中增加了7倍以上[5]。研究显示,我国2013年夏季14个省份的5758例中暑患者中有797例被确诊为HS,比2011年和2012年分别上升了427.4%和456.1%,且病死率高达13.8%[6]。

凝血功能障碍是HS的常见并发症[7],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HS发生死亡的重要标志[8]。尽早诊断和处理凝血功能障碍,可避免DIC发生,降低病死率。目前临床上DIC的诊断标准主要采用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2001年制定的DIC评分法。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可监测全血标本凝血动态的全过程,目前已有HS合并凝血紊乱的TEG相关特征的研究报道[9-10],本研究对HS合并DIC的TEG诊断标准进行临床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解放军94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6月-2017年9月收治的HS患者32例,其中男27例,女5例,年龄16~82(50.2±18.7)岁。排除标准:年龄<16岁;存在已知的先天性凝血功能紊乱;慢性肝肾功能不全。根据预后将纳入患者分为生存组(n=24)和死亡组(n=8)。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TEG分析仪(CFMS LEPU-8800)及配套试剂购自北京乐普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全自动凝血分析仪(TOP700,西班牙沃芬集团)。

1.3 诊断标准 HS诊断标准依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Z41-2002)[11]。DIC诊断标准依据2001年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科学标准化学会(SSC)评分系统[12]。ISTH评分标准如下:①血小板计数(×109/L)<100计1分,<50计2分;②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3s计1分,>6s计2分;③纤维蛋白原(FIB,g/L)<1.0计1分;④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或D-二聚体(D-D,μg/ml)中度升高计2分,显著升高计3分。总分≥5即诊断为ISTH-DIC。TEG评分系统参考文献[13],即:①凝血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R)>582s计1分;②血块形成速率(kinetics of clot development,K)>394s计1分;③血块形成动力学(α角)<39°计1分;④血块最大强度(maximum amplitude,MA)<39.5mm计1分。总分≥2分即诊断为TEG-DIC。

1.4 TEG检测 患者入科2h内采用枸橼酸抗凝管(枸橼酸血液比例为1:9)从肘静脉采血2ml。操作方法依据说明书进行。记录R、K、α角、MA和凝血综合指数(coagulation index,CI)。

1.5 常规凝血项目检测 患者入科2h内采用枸橼酸抗凝管(枸橼酸血液比例为1:9)从肘静脉采血2ml。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功能,包括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FIB、凝血酶原时间(TT)、FDP、D-D、抗凝血酶Ⅲ(ATⅢ)和TEG指标等。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单样本K-S法行正态分布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M(Q)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比较采用直线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年龄、性别、ATⅢ、D-D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PT、APTT、TT明显延长、FIB明显减少,FDP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APACHE Ⅱ评分、DIC发生率及序贯器官功能障碍评分(SOFA)评分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HS患者生存组与死亡组一般资料比较Tab.1 Baseline data of HS patients in both survival and death group

2.2 TEG指标比较 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R值、K值明显延长,α角明显减小、MA值与CI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EG-DIC评分与HS合并DIC患者预后密切相关(r2=0.8372,P=0.0292)。

表2 HS患者生存组与死亡组TEG指标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whole blood TEG indexes of HS patients between survival and death group

2.3 TEG与ISTH标准对HS合并DIC的诊断价值比较 根据ISTH诊断标准,32例HS患者合并DIC的发病率为37.5%(12/32),病死率为58.3%(7/12);根据TEG评分系统,发病率与死亡发生率分别为43.8%(14/32)和57.1%(8/14),ISTH评分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以ISTH诊断标准为金标准,TEG诊断标准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80.0%,阳性预测值为71.4%,阴性预测值为88.9%。

采用ISTH评分系统,HS合并DIC患者评分4分时其病死率为20.0%,评分6分时,病死率为66.7%,评分7分时迅速降至50.0%;采用TEG评分标准,病死率随着评分增高而升高,在评分2分时为50.0%,评分4分时达到71.4%(图1)。

图1 基于TEG-DIC和ISTH-DIC标准的HS合并DIC患者病死率比较Fig.1 The mortality of HS patients with heat stroke combined with DIC based on TEG-DIC and ISTH-DIC standard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HS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FIB与PLT明显减少,PT、APTT、TT明显延长,FDP明显升高,表明凝血功能障碍与HS患者的预后相关[14-15]。另外,本研究中,HS死亡组APACHE Ⅱ评分、DIC发生率与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生存组,说明病情越重,器官、系统功能受累、受损程度就越重,DIC的发生率也越高,预后就越差。目前研究认为HS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是由于患者大量丢失体液,导致血液浓缩,血液黏度变高;同时高热损伤血管内皮,激活内源性凝血途径,导致血小板聚集在血管内形成微血栓,使血小板迅速减少;高热同时也会激活纤溶系统,引起抗纤溶酶复合物、D-D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16]。

TEG最早是由德国的Harlert于1948年提出的,当时用于检测单个血样的整体凝血功能。随着技术的发展,TEG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监测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麻醉、创伤、重症、产科、外科围术期及内科等多个专业的国内外指南[17-20]均推荐采用TEG检测凝血功能,但TEG用于HS凝血功能检测的研究非常少。

本研究采用TEG检测HS患者的凝血功能,并选取了R值、MA值、α角、K值、CI值等指标进行分析。其中R值反映参加凝血启动过程的凝血因子的综合作用;K值为从R值终点到描记幅度达到20mm所需的时间;α角为血凝块形成点到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的夹角,均以反映纤维蛋白原功能为主;MA值是血凝块最大振幅,主要反映血小板功能;CI值为综合凝血指数,直接反映高凝或低凝状态。结果发现,HS死亡患者的R值与K值明显延长,α角度明显减小,MA值与CI值明显降低。说明HS死亡患者早期即存在严重的凝血功能紊乱,表现为严重低凝状态,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总体功能明显降低,且这种严重的凝血功能紊乱与HS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这一结果与吴长江等[21]的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将TEG评分用于诊断DIC,并将TEGDIC诊断标准与ISTH-DIC诊断标准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用TEG-DIC诊断标准的DIC发病率大于ISTHDIC诊断标准的DIC发病率,但两者的病死率相近,无统计学差异,说明TEG-DIC诊断标准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与ISTH-DIC诊断标准相似。此外,应用TEG诊断标准时随着评分的升高,病死率也同步上升,且TEG评分与病死率呈正相关(r2=0.8372),说明TEG评分可用于HS合并DIC的诊断,并可判断其预后。TEG评分<2分的HS患者病死率为0,而DIC评分<5分者病死率为5%,说明TEG评分法较ISTH评分法判断预后更准确。

综上所述,是否合并凝血功能紊乱是HS患者病情严重的表现,也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TEG评分≥2分可诊断HS合并DIC并判断预后不良。不足之处在于本研究属于单中心研究,样本量偏小,应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予以证实。

猜你喜欢
枸橼酸病死率发病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枸橼酸抗凝在重症患者连续血液净化中的应用进展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低枸橼酸尿症病因学的研究进展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大连港职工甲状腺结节发病率调查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