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字出美食

2018-10-26 05:31孙文广
烹调知识 2018年11期
关键词:牛肉丸卤菜丑女

孙文广

一个“卤”字,出了那么多美食,可是这个出美食的“卤”字,曾经把我搞糊涂了,这说明汉字起源的意义和地方美食习俗的不同变化,构造了特殊的文化美食。

当年我在深圳工作时,家里人都喜欢吃卤菜。一天周末,爱人说潮汕卤水很有名气,去买点卤水自己卤,可以多卤几个品种,于是我拿着大罐,到菜市场挂有“潮汕卤水”招牌的店里,我说“买卤水”。老板看我一眼,没答理。我又问,“卤水多少钱一斤?”老板瞪我一眼走开了。这是怎么哪?我不解地要将罐子递给老板,继续问“卤水多少钱一斤?”老板终于回答了:“不卖。”一个旁人告诉我,这店子只卖卤菜,哪有卖卤水的,人家当然不高兴。原来潮汕的“卤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卤水”,而是大眾化说的“卤菜”,如卤鹅、卤肝、卤猪蹄、卤大肠等等,都通称“卤水”。这是我在“卤”字的美食上第一次碰壁。

又一天,我在小食店看见挂着“桂林卤粉”的招牌,好奇嘴馋,便走进店门就说“买卤粉”。我以为是如平常吃的卤菜一样,一根根米粉还可以用卤水卤,桂林人真有饮食创意。不料,坐了一会儿,老板娘从热气腾腾的开水锅里,捞出一大碗烫好的米粉,然后加一些佐料搅拌,米粉变成酱油色了,端上桌。我说要的是卤粉呵。老板娘说“碗里放了卤水,还要多加点卤水是吗?”我迷惑了。桂林卤粉不是我想象的要经过卤水卤出来的,也不是在粉上面加卤菜臊子,而是在米粉碗里浇上卤水,与粉搅拌均匀,就是“卤粉”了。我又在“卤”字的美食面前摔了一跤。

对饮食中的“卤”字有了两次新奇的感受,没想到,在山西又被“卤”字给卡住了。多年前一次同朋友出差,在山西餐饮店见有挂牌“打卤面”,这次自我感觉:山西是属寒冷的北方,不同与潮汕、广西是南国风光,这“卤”字不该是“卤水”之类吧。但这“卤”字前加上了一个“打”字,这又何解呢?我知道,潮州的手打牛肉丸,是用铁棒捶打新鲜牛肉,捶烂后,配上调料,加工成一个个牛肉丸。那么山西这打卤面是否也是“打”出来,再加上卤水,味道也像打牛肉丸那样鲜香脆韧呢?我买了一碗,真是大失所望。那是在普通的面条上,浇了几汤匙糊状物,稠乎乎的,有捣成泥状的西红柿,有金黄色的炒鸡蛋,还有黑木耳丝、葱花、香菜末,老板用一双长筷搅动一阵,每根面条上都沾满了红红的汤糊糊。老板说这是番茄鸡蛋打卤面。打卤面各地都有,因用料多种多样,又勾芡成糊,便称“卤”。自古“打”字是“吃”之意,宋元小说中,就常有“打尖”或“打店”说法,这是指到饭店去吃饭。

“卤”字,据在线新华字典词典解说,天然生成的盐称为“卤”,“卤”的象形,金文字形“ 、 ”是“卤”的繁体字,像盐罐(或盐池)中有盐形,是引卤至盐池的象形素描,本义指盐碱地或卤池。制盐时剩下的黑色汁液,味苦有毒。亦称“盐卤”或“苦汁”。许慎《说文》:“盐、咸也,从卤咸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盐、卤也,天生曰卤,人生曰盐。”左树珍原盐为:“於字从卤,卤从西省,下象盐形;卤字四点,实像盐粒。英国人李约瑟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对“卤”字的解释很有趣,他认为“卤”字是一张蒸发咸水的盐池的“鸟瞰图”,泛指食盐。把虾磨成糊状,加盐制成的食品称为“卤水”。用肉类、鸡蛋等做汤加淀粉而成的浓汁称“卤”,用来浇在面条食物上叫“打卤面”。浓的茶水叫茶卤儿,所以有茶卤蛋,也有盐卤蛋等。

“卤”字卤出丰富的美食,令我瞠目结舌。我羡慕历史上诸葛亮是吃到了正宗的“卤肉面”。相传三国时,有一丑女名月英,欲许配诸葛亮。亮闻其貌丑而踌躇。丑女娘得知,一日邀诸葛亮上门,以浇头肉面相迎。亮大快朵颐,惊叹:“此味如何烧制?”丑女道:“百烧不如一卤!”诸葛亮大笑曰:“卿之才华,世间罕有,长相何畏!”就这样,一碗“卤肉面”中的卤水肉,遂成就一桩千古良缘。看来,无论现今是潮州的“卤水”、桂林的“卤粉”和各地的“卤菜”,其“卤”都是用了相同的几十种香料,如桂皮、甘草、八角、香茅、砂仁、白寇、肉蔻、川砂仁、槟榔、沙姜、香叶、花椒、小茴香、罗汉果、公丁香、陈皮、葱、姜、冰糖等等。按照各地习俗,稍有增喊,有的加了腐乳、猪头骨、牛骨,火腿等制成卤水。鲜香的卤水不仅调味,也是草药。据说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军征战岭南,将士水土不服,秦军郎中便采用山上的中草药,就是现在配制卤料的各种香料,煎成药汤,闷煮肉类或浇拌在食物中,成了“卤”。在《蜀都赋》中就有“调夫五味,甘甜之和……五肉七菜,朦厌腥臊,可以练神养血者,莫不毕际”的记载,其调夫五味指的就是卤的调味方式。卤制品起源于战国时期,《楚辞·招魂》和《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露鸡”的制作方法。郭沫若在《屈原赋今译》中将其解作“卤鸡”。一个“卤”字,在民间还留有不少趣闻。

猜你喜欢
牛肉丸卤菜丑女
只需一小步
只需一小步
不是为我考虑
正宗的潮汕牛肉丸是什么感觉?
廖家传卤菜 卤出好滋味
潮汕美食牛肉丸
笑笑
我爱牛肉丸
“丑女”亦“无敌”
丑女不愁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