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心理调查与对策分析

2018-10-26 11:39李畅
科技资讯 2018年12期
关键词:就业心理积极心理学现状

李畅

摘 要:十九大报告提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对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关注,既是保障经济建设稳步前进的时代需求,又是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从学生就业心理的整体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就业心理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提出对策建议,强调课堂、学生社团、团体辅导与个体咨询对学生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作用。

关键词:就业心理 积极心理学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4(c)-0221-03

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就业问题,尤其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高校必须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全面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按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要求,注重对学生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引领与教育,着力培育大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相比于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由于受到学历、专业、社会认可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高职高专学生所面临的当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更容易产生就业心理问题[1],因此,通过积极心理学导向的生涯发展指导,帮助毕业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既是个人实现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的有力保障,也是解决社会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1 研究设计

1.1 概念界定

1.1.1 积极心理学原理阐释

积极心理学深入研究了职业成就对人生幸福的重要意义,认为幸福包括5个元素: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和目的、成就。只有当自己全身心投入到为他人和社会创造福祉、有意义的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应对各种挑战,才会在工作中获得积极情绪体验,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积极心理学以一种全新视角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教育扩展了思路。一方面,促使大学生实现兴趣、技能、价值观与职业之间的匹配,鼓励他们主动发现自身的优势与特长,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另一方面,激发学生以乐观心态应对就业压力,理性分析就业形势,在就业准备中积极地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健康协调的心理状态。

1.1.2 就业心理

就业心理是指学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对情感、动机、意志、兴趣等以不同方式表现出的倾向性、能动性,也有研究将心理倾向、就业心态、心理素质等三方面作为就业心理的三个组成部分[2]。无论从何种角度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都离不开对以下三方面问题的探讨,一是学生的自我认知,二是学生对职业世界的探索,三是学生的個体特征包括学识、能力、性格、素质等与职业岗位的匹配程度。

1.2 研究内容与数据来源

通过自编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是学生的基本信息,二是学生家庭情况,三是学生的就业准备、职业期待,四是学生的自我认知,五是学生的人格特质,包括乐观品质、人际关系、成就体验和意志力。调查问卷采取随机发放,共发放问卷1014份,因采取网上作答形式,有效回收率为100%。其中,男生占24.36%,女生占75.64%。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心理现状

2.1.1 就业前的求职心态

通过描述性统计发现,52.4%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认为职业选择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可见,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职业选择困难是普遍面临的问题。不过,在求职过程中面对第一次的求职失败时,91.4%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乐观看待,愿意以良好心态再次尝试。当学生被问及如果接二连三地求职失败,他会如何处理时,12.2%的学生表示自己的情绪会受到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求职信心,但69%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理性认识这一结果,并重新评估自己,调整工作意向。此外,18.7%的学生选择坚持自己的职业目标,不会受到求职失败的影响。

2.1.2 择业价值观

为了解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方面的价值取向,通过多选题进行调查研究,依据学生选择相应项目所占百分比,将与工作特征相关的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依次是:适合自己的性格能力(83.1%)、薪酬福利好(62.5%)、比较稳定(62.1%)、符合兴趣爱好(56.9%)、有晋升空间(51.2%)、融洽的人际关系(45.8%)、专业对口(41.8%)、离父母近(30.6%)、社会地位高(17.8%)、在发达城市(16.6%)。对于大学生来说,未来职业能够与自己的性格、能力相匹配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其次是工作待遇、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和晋升发展等相对客观的条件。此外,有1/3的学生在工作地理位置方面倾向于选择与父母距离近的城市,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家庭观念,在实现自身工作价值的同时,能够顾虑到父母的需要,这是值得肯定的。

2.2 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心理影响因素分析

在对影响学生就业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时,一方面关注客观环境条件的影响,另一方面强调重要他人在学生择业过程中的影响程度。在客观因素方面,69.0%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对自己的职业决策影响最大。其次是国家政策导向(66.5%)与家庭影响(60.2%)。另有约1/3的学生认为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各种传播媒体展现的职业状况对自己影响较大。此外,社会舆论的导向以及同辈群体的就业情况也是影响自身就业的关键因素。

将重要他人对大学生的影响程度单独进行分析发现,父母亲戚是最重要的影响主体,占67.3%。其次是老师、专家(49.6%)和成功人士(42.5%),而同学或朋友的重要程度相对较弱(33.3%)。可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学生就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在考虑可能阻碍自身求职成功的因素时,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按照重要程度依次如下: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68.9%)、缺乏求职相关技巧(60.8%)、对求职岗位缺乏了解(59.6%)、学历受限门槛过高(55.7%)、获得信息渠道有限(38.0%)、心理素质较差(34.3%)、缺乏人脉(33.3%)、对自己定位不准确或眼高手低(31.2%)和职业素养欠缺(24.7%)。基于该结果,高校在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时,既要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又要重视职业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立足于专业优势、适用于广阔岗位的职业素养体系。

2.3 积极心理品质与就业心理相关因素的关系分析

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的情绪体验、人际关系、投入、成就感以及乐观品质等方面,通过分析研究上述指标与就业心理相关因素的关系发现,学生的职业自我认知程度包括价值观、兴趣性格、知识技能等均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主动性呈显著正相关。同时,挫折应对、积极情绪、乐观品质、成就感以及人际关系等积极心理学方面的指标与学生的职业规划主动性也具有显著正相关。可见,加强对学生的自我认知训练以及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准确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引导学生采取主动的择业行为,减少就业选择过程中相应心理问题的发生。

3 积极心理学理论下的对策研究

3.1 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塑造学生积极认知

课堂始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的核心场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就业指导联系起来,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结合专业特点与需求开展教育,拓宽学生的视野[3],共同培养学生的积极就业心理品质。转变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方法,鼓励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与理解学生,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互动练习等多种途径和手段,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现,使学生在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里,找到乐趣,乐于参与,获得良好充分的积极情感体验,进而实现自我满足和自我教育,提升学生对幸福的感受能力。

3.2 丰富活动积极体验,培养学生乐观心态

高校社团是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与指导活动的有效载体,有利于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适应社会能力[4]。在开展课外活动时,可以适当引入价值渗透积极心理学理念,通过专题讲座、技能大赛、模拟面试、教育戏剧、职业发展沙龙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活动体验,潜移默化地培养并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会与同伴和谐相处,以积极正向的视角看待周围环境。此外,学生社团还可以积极与社会、公司企业等进行沟通,通过社会调研、实地考察参观、短期实习、成功人士讲座、职场人士的生涯访谈等,在学生与求職市场之间搭建起一个隐形桥梁,增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尽早、全面、深入地了解职业世界,根据职业环境的现实要求以及兴趣爱好,不断发展自身的优势,做好积极有效的心理调适与自我定位,为增强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打下稳固的基础。

3.3 利用团体辅导优势,发挥同辈群体资源

社会学、心理学研究发现,同辈群体容易增强个体间的吸引力,促进人际互动,进而产生人际影响。团体辅导在理念上与积极心理学理论具有很多契合之处,都强调在健康和谐安全的环境中,对积极的人际互动、积极情绪体验的产生以及积极人格塑造的促进作用[5]。团辅组织者注意设置积极的情景条件,尤其是巧妙利用大学生同辈群体的心理影响,通过团体间的自助、互助、合作等行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和情感交流。在主题确立方面,强调对共性、有代表性、群体性问题进行选择,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模拟情境下能够转换角色,提高人际交往技巧,帮助学生体验正向、成功、快乐的情绪,利用成就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就业信心,使学生既能够得到同辈群体的滋养,又能对同辈群体的健康成长做出积极的贡献。

3.4 关注个体生涯咨询,挖掘学生心理能量

在对学生进行个体生涯咨询时,应该适时、恰当、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内在心理能量,善于发现自身的优秀品质与潜力特长,使学生知道并相信自己是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进而采取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境,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免疫力与抗压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自我能力的提升。此外,安全信任的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营造温馨舒适的咨询氛围,善于倾听,积极关注学生,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而不是沉溺于消极逃避的情绪体验中不能自拔,鼓励学生通过主动、正确的行动去完成自己的阶段目标,善于利用优势,合理设定职业期望,培养就业成功的信心。

积极心理学注重个人潜能的挖掘与全面发展,以及未来道路的构建与前进动力的激发,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指导与提升方面,有利于使教育工作者从更广阔、更积极的视角看待学生的就业行为与求职心理,用更加科学的方式进行生涯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凯.刍议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J].职业时空,2011(12):77.

[2] 胡泰斌,修嫄嫄.大学生就读期间就业心理的培养[J].经济研究导刊,2012(16):291.

[3] 郑祥专,郑有珠.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反思[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6):181-182.

[4] 陈丹.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J].就业指导,2016(5):48-49.

[5] 毛廷芳,崔德蕴,李英.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3(1):25-26.

猜你喜欢
就业心理积极心理学现状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特点分析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探讨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