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动了我

2018-11-07 09:16徐茜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培智学校

徐茜

【摘要】将小学音乐教育新课标中的打击乐进课堂引进培智学校学生的唱游课堂,通过研读相关标准、文章,选择合适的理论和方法,合理运用打击乐器演奏的策略,使智障学生在唱游课上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从而学有所得,进而提高学生欣赏和感受音乐的能力。

【关键词】打击乐进课堂 培智学校 唱游课堂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213-01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面向全体学生的器乐教学,就要选择适合学生普遍使用的、简单易学的、便于集体合奏教学的课堂教学乐器。打击乐器最大的特点是节奏鲜明、色彩丰富、容易操作,较为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打击乐器能充分激发出小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为创造潜能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打击乐是从素质教育要求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在打击乐教学活动中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潜能。

培智学校是指专门招收视力、听力残疾儿童以外的,智力残疾或伴随有智力问题的各类残疾学生(如:自闭症、脑瘫、多重残疾、言语障碍、情绪行为障碍等),并采用特殊的方法、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学校。城市培智学校指的是地处城区,招收辖区内相关学生的培智学校。

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科技的飞跃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也给当今的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压力。于是人们的身心疾病越来越多,近年来,特殊需要儿童的出生率越来越高,特殊教育也备受关注,而培智学校里,中重度智障的學生占了全校学生的大部分,因此在音乐教育方面,也由传统的音乐课转型为唱游律动课,但即使是这样,唱游律动课的目标也十分的难定,课堂的教学也很困难;例如:自闭症儿童,他们不愿意和他人沟通交流,更别提开口唱歌了;唐氏综合症儿童,虽然很多唐氏儿童具有很好的感受音乐的能力,良好的节奏感,但他们大多由于天生的构音系统异常,很少能口齿清晰的唱歌;脑瘫儿童,大多伴随发音障碍,就更别说跟着唱了;诸如此类的学生,占据了培智学校学生的98%以上。

从普通师范大学音乐教育系毕业的我,初进入培智学校的时候,非常的不适应,有一种浑身是劲儿,却使不出来的感觉。常常是一首歌教了四五节课甚至十几节课,都几乎没有同学,至多就一两个人能唱出来;一支简单的儿童舞蹈,想要能班上舞台,至少得花上大半年的功夫。学校的音乐治疗个训,由于师资的限制,也只能针对学校里较为严重的学生展开,因此唱游律动的课堂上效率低、气氛单一死板、学生由于完成不了歌曲或者舞蹈而导致情绪上的自卑和狂躁;无力感和挫败感常常围绕着我,由于培智教育的音乐类培训很少,我就经常翻阅研读一些相关书籍,也经常参加普通小学的音乐教研活动。

一、理解和策略

1.从乐趣入手,使学生对打击乐演奏产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智障学生最感兴趣的莫过于玩具,我们身边常见的打击乐器通常都是造型美观小巧,而且都能够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所以能很好的吸引智障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我计划的打击乐教学可以通过“看、摸、敲、打”等实践活动进行体验和学习,这样学生不仅在较短的时间内较为直观清晰的了解各打击乐器的形状构造,更在实践中摸索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巧。

2.善用各种打击乐器,引发学生动手兴趣

身边的打击乐器有旋律型打击乐器和节奏型打击乐器。旋律型打击乐器主要有以下几种:水杯、碗、铝板琴(铝条制)、悬竹(竹制)。节奏型打击乐器有很多:矿泉水瓶、纯净水桶、三角铁(废钢棒制)、碰铃(废车铃制)、沙锤(矿泉水瓶里装米)、小快板(竹板制)、汤匙文,具盒、桌子、书本、笔等等。了解智障学生的身心和学习特点,我会直接让他们接触这些打击乐器,让他们先从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打击乐器入手,以加深他们对打击乐的兴趣。

3.“打”响我的课堂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通过一段时间对打击乐的熟悉,我发现,当某件乐器第一次作为上课时老师的教具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对这个玩意儿定会充满好奇,总按捺不住地想拨弄乐器以发出声音。我们不妨先不讲,让课堂“乱一乱”,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以保护学生对新玩意儿所产生的好奇心。在平时使用打击乐器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打击乐器有几种敲击的方法,发出几种不同的声音,它们像生活中的什么声音,每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二、我的孩子们,你们“打”动了我

打击乐走进培智学生的唱游课堂,是我一个非特教专业毕业的音乐老师的一个小小的尝试,也收获了一点属于我的小小的收获,我很高兴,很欣慰,也很兴奋。最让我触动的,是我发现我的学生们,他们并不是做不到,而是因为他们是一群特殊的孩子,我们需要换个角度去看看,他们可以做的很好,特殊教育的责任很重,我们肩上的担子也不轻,但是我坚信:我们可以做的更好。因为你们,“打”动了我!

参考文献:

[1]《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

[2]《现代特殊教育》(2015年6期)44页

[3]《现代特殊教育》(2016年12期)44页、59页

[4]《现代特殊教育》(2017年5期)55页

猜你喜欢
培智学校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培智学校教师专业团队建设
浅谈培智学校低学段语言康复课程开发
培智学校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思考
培智学校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思考
班级授课制下培智学校语文差异性教学实践
培智学校语文校本课程改革的生活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