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6年重庆市采供血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8-11-08 07:25杨冬燕邱本慧廖雪君杨成丽成晓娇夏代全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年21期
关键词:血库采供血血站

杨冬燕,邱本慧,廖雪君,杨成丽,成晓娇,曾 亮,何 涛,夏代全

(重庆市血液中心,重庆 400015)

随着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服务能力的加强,临床供血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为了更好地了解重庆市采供血工作现状,把握重庆市采供血总体发展趋势,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本研究对2014-2016年全市18家采供血机构采供血情况及其所覆盖范围的医疗资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重庆市各级采供血机构(共18家),根据其所服务的区域,按照1个血液中心,6个中心血站,11个中心血库分为三类,每一类分别对应其所覆盖区域的临床用血医疗机构,共656家。

1.2调查方法 根据中国输血协会发布的采供血工作情况调查表,结合重庆市采供血现状,编制《采供血工作情况调查表》,对18家采供血机构进行现场调查。通过《重庆市卫生统计年鉴》和《重庆市统计年鉴》收集2014-2016年重庆市采供血机构相关信息,以及其覆盖区域的社会人口资源、医疗资源等数据,按照《采供血工作情况调查表》中的项目逐项填写入表。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016年采供血机构的基本情况 2016年全市18家采供血机构,采供血半径最大113 km,平均62.5 km,正常情况下最长送血时间3 h,平均1.69 h。2016年的采血量518 700 U。见表1。

表1 2016年采供血机构基本情况

2.22014-2016年采供血情况 2014-2016年,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和中心血库的平均采血量分别为222 343、169 530、79 269 U;3年的采血量在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和中心血库的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835.64,P<0.05)。见表2。

表2 2014-2016年采供血情况

2.3无偿献血情况 部分采供血机构没有采集300 mL(1.5 U)规格的血液,采集400 mL(2 U)规格的血液占59.47%。2014-2016年的无偿单采血小板的情况见表3。

2.4临床用血情况

2.4.1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全市3 000万人常住人口,有各级各类用血医疗机构656家。三级医院38家,主城区占72%(26/38),优势医疗资源主要在血液中心的采供血范围的主城区。见表4。

2.4.2临床诊疗情况 2014-2016年,全市医疗机构床位数增长了23.37%,三类采血机构覆盖的床位数在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49,P<0.05);诊疗人次增长了11%,三类采血机构覆盖的诊疗人次在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0,P<0.05);2014-2015年,住院人次增长了7.79%,手术人次增长了7%。见表5。

2.4.3临床输血情况 全市2014-2016年人均用血量、住院人次人均用血量、手术人次人均用血量情况见表6。

2.5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情况

2.5.1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情况 全市各级采供血机构采供血人员学历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6,P<0.05),其中血液中心硕士研究生占比达9.81%,大学本科学历人员占比达52.53%,而中心血站和中心血库的硕士研究生占比还不到2%。见表7。

表3 2014-2016年无偿单采血小板情况

注:长寿血库和城口血库尚未取得单采血小板的数据,因此未列入上表内

2.5.2采供血机构人员年龄分布情况 3类采供血机构从业人员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6,P<0.05),其中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20~<40岁年龄组人员占比较大,分别为65.82%和64.89%。见表8。

2.5.3采供血机构从业人员中卫生技术专业人员职称与专业分布情况 全市高、中、初级职称的比例为1.00∶2.86∶6.24,其中血液中心的比例是1.00∶2.62∶4.65。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73.44%,护理专业占53.46%,医疗专业仅占13.46%。见表9。

表4 重庆市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表5 重庆市医疗机构临床诊疗情况

机构类型住院人次[万人(%)]2014年2015年手术人次[万人(%)]2014年2015年血液中心196.71(35.86)219.00(37.04)48.72(49.15)53.04(50.02)中心血站221.17(40.32)234.37(39.63)32.23(32.52)34.06(32.12)中心血库130.71(23.83)137.96(23.33)18.17(18.33)18.94(17.86)合计548.60(100.00)591.33(100.00)99.12(100.00)106.04(100.00)

表6 重庆市临床输血情况(mL)

表7 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情况

表8 采供血机构人员年龄分布情况

表9 重庆市采供血机构人员职称与专业分布情况[n(%)]

3 讨 论

2016年主城区常住人口1 012万(33.57%),医疗机构229家(34.91%),三级医院26家(68.42%),提示采供血和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全市的优势医疗资源集中在主城区,尤其是三甲医院。由于本市区县或外省市众多患者都涌入主城三甲医院,主城10家三甲医院临床输血占比超过70%,同时,医疗机构数量的增加明显高于常住人口的增加,导致主城区临床用血量不断加大。

从表1可知,采供血资源相对较分散。2016年,血液中心覆盖区域人口只占全市的33%,供应全市近一半的血液(50.54%),以少量的人口承担主城区医疗用血保障,突显了采供血的供需矛盾,重庆市血液需求的区域分布和流向不均衡[1]。中心血站和中心血库近70%的人口资源,仅仅承担了全市50%的临床血液供应,因此完善血液调剂机制十分必要,以形成有利于主城及周边区县医院的血液科学合理调配[2]。

无偿献血方式仍然是以街头为主,依靠流动采血车,主城区的街头没有固定献血屋;团体献血占比不足20%,在冬夏季仅凭街头流动人口献血满足不了临床用血需求[3]。单次捐献2 U血液的献血者占比与其他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4]。因此,需要强化无偿献血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完善无偿献血工作协调机制,依靠政府制定无偿献血发展目标和方案,以及对无偿献血发展的步骤、措施等[5];繁华街区建立固定采血屋,为献血者提供便捷、舒适的献血环境;各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团体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工作,提升无偿献血抗风险能力。建立无偿献血激励机制,定期开展无偿献血表彰活动,探索建立个人、单位、社会有效衔接的有利于提升适龄公民献血积极性的机制[6]。

从表4、5可以看到,2014-2016年,全市机构数量、床位数、诊疗人次、住院人次、手术人次都呈较快上升趋势,但是从表2可以看到采供血量的增长却跟不上,尤其是2010-2014年采供血量呈现逐年下降的情况,不能完全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导致季节性、地区性“缺血事件”时有发生。因此,有关部门应切实做好采供血事业发展规划,让无偿献血与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本研究结果反映出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人员编制不足,导致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稳定性差等问题。由于临床用血量的持续攀升导致各地采供血机构业务量大幅提升,势必招聘大量新员工,在编制数量有限的情况下, 新招聘人员只能作为编外人员服务于采供血机构[7]。某中心血站2016年在岗职工137人,其中编制内职工仅36人, 非编101人(74%),非编职工具有相对流动性大、福利待遇难以协调、培训晋升难等多方面的问题[8]。不利于采供血事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采供血机构人员构成存在专业结构不合理,职称结构有待改善等问题。卫生技术人员数量相对不足,表9显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73.44%,没有达到《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在职称方面,高、中、初级的比例为1.00∶2.86∶6.24,其中血液中心的比例为1.00∶2.62∶4.65,与WHO的中等发达国家标准1∶3∶1相比,结构不合理[9]。

另外,信息化建设滞后影响采供血信息资源共享。全市血液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建设的滞后影响全市血液的调配与联动机制有效运行。至今全市的血液信息管理系统没有联网,影响全市的血液信息共享。尤其是在发生重特大灾害等突发性事件时,将难以实时掌控全市的血液信息,影响决策的效率。血站间血液资源共享,平衡血液供应,促进采供血服务的均衡化发展,建立全市联网的血液信息管理系统,以利于血液特定信息共享和查询,促进全市血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10-11]。

猜你喜欢
血库采供血血站
对脐血库“双重身份”的法律探析*
试论采供血机构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采供血机构实施财务绩效管理的成效探讨
浅析如何做好采供血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
采供血专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前移血库规划与未来发展探讨
血站院感知识系统化培训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