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杂粕型饲粮添加复合酶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018-11-09 05:40周传凤刘迎春刘晓龙王述柏
中国饲料 2018年19期
关键词:净膛酶制剂聚糖

周传凤, 刘迎春, 刘晓龙, 薛 梅, 王述柏*

(1.青岛农业大学,山东青岛 266109;2.青岛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00)

玉米-豆粕型饲粮在我国畜禽养殖业被广泛使用。由于玉米和豆粕市场价格不稳,常常出现供货紧张,许多饲料厂和养殖场试图采用价格较低廉的小麦、杂粕代替玉米、豆粕。棉籽粕、菜籽粕等杂粕蛋白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但因其抗营养因子含量高及含有棉酚或芥子苷等毒素,其应用受到限制 。小麦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产量大,相比于玉米价格较低,可替代玉米作为潜在的家禽能量类饲料,但其非淀粉多糖含量高,畜禽对其利用率低,因此就如何提高小麦、杂粕的利用率做了大量研究,酶制剂的应用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但不同酶制剂种类及添加水平作用效果不尽一致。小麦杂粕饲粮抗营养因子种类多含量高,添加针对不同抗营养因子的复合酶制剂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在模拟胃肠液体外消化试验筛选出肉鸡小麦-杂粕型饲粮的最优复合酶组合基础上,采用饲养和代谢试验,进一步研究在肉鸡小麦-杂粕型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复合酶制剂的饲用效果,以确定复合酶在肉鸡小麦-杂粕型饲粮应用的适宜添加剂量,为其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用复合酶由木聚糖酶(950U/g)、纤维素酶(900 U/g)、β-葡聚糖酶(150 U/g)、植酸酶(2500 U/kg)组成。四种单酶购于苏柯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2 试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试验选用720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20只鸡。试验期分两个阶段:1~21 d,22~42 d。1~5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小麦-杂粕型基础饲粮中添加 1000、1500、2000、2500、3000 mg/kg复合酶制剂,6组为对照组,饲喂小麦-杂粕型基础饲粮。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所有试验鸡均采用三层半阶梯式肉鸡笼常规饲养。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1 肉鸡生产性能 1 d喂料前称出壳体重,然后分别于21 d和42 d上午8:00以重复为单位空腹称体重,试验期间准确记录肉鸡每日采食量,计算1~21 d、22~42 d的阶段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

1.3.2 肉鸡屠宰性能 于21 d和42 d自每组每重复随机取1只鸡,禁食12 h活体空腹称重,然后颈部放血屠宰、脱毛后称重,剖开腹腔,取出肌胃、腺胃、胰脏、肝脏及胆囊,将各器官周围或表面的脂肪以及肌胃中的食糜除净。准确称量屠体重、全净膛重、半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腹脂重,计算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

1.3.3 血清生化指标 于21 d和42 d自每组每重复随机取1只鸡心脏或翅静脉采血,3000 r/min离心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蛋白、尿素氮、总胆固醇、钙、磷含量。

1.4 数据统计与处理 采用Excel 2013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SPSS 17.0对数据进行ANOVO方差分析、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水平复合酶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肉鸡生产性能见表2。1~21 d及22~42 d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 (P>0.05)。 1~21 d平均日增重,3、4组显著高于 1、2、6 组 (P < 0.05),3 组 分 别 高 出 1、2、6 组10.09%、8.38%、13.19%;4组分别高出 1、2、6 组12.72%、11.98%、15.90%。2、5组显著高于 6组(P< 0.05),2、5组分别高出 6组 4.43%、9.43。 22 ~42 d 平均日增重,2、3、4 组极显著高于 1、6 组(P <0.01),2、3、4 组分别高出 1、6 组 7.32%、11.86%、9.68%、14.32%、10.39%、14.84%;5组显著高出 6组7.70%(P<0.05);两个阶段平均日增重均以4组最高。1 ~ 21 d料重比,3、4、5组显著低于 1、2、6组 (P < 0.05),3组分别低于 1、2、6组 5.65%、4.88%、8.59%;4 组分别低于 1、2、6 组4.84%、4.07%、7.81%;5 组分别低于 1、2、6 组 4.84%、4.07%、7.81%。22~42 d料重比,2~5组显著低于1、6 组 (P < 0.05),3、4 组显著低于 2、5 组 (P <0.05),2组分别低于 1、6组 6.30%和 11.23%;3组分别低于1、6组9.26%和14.04%;4组分别低于1、6 组 8.15%、12.98%;5 组 分 别 低 于 1、6 组5.56%、10.53%。3组分别低于 2、5组 3.16%、3.92%;4组分别低于2、5组1.98%和2.75%。

复合酶水平与1~21 d、22~42 d肉鸡平均日增重的回归分析方程分别为y=-0.000004x2+0.0192x+8.1105 (R2=0.9934),y=-0.000004x2+0.0168x+29.453(R2=0.9905),极值计算得到: 1 ~21 d肉鸡获得最大日增重31.15 g的复合酶添加量为2400 mg/kg,22~42 d肉鸡获得最大日增重47.09 g的复合酶添加量为2100 mg/kg。

2.2 不同水平复合酶制剂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肉鸡屠宰性能见表3。1~21 d和22~42 d期间,3~5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均高于1、2、6组,但差异不显著(P > 0.05)。

2.3 不同水平复合酶制剂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肉鸡血清生化指标见表4。21、42 d肉鸡血清葡萄糖含量1~5组均不同程度高于6组,2~5组与6组差异显著(P<0.05),21 d中,2~5组分别高出6组6.14%、13.42%、12.61%、8.89%。42 d中,2~5组分别高出 6组2.37%、3.51%、2.46%、3.07%。3~5组血清甘油三酯、总蛋白含量略高于其他组(P>0.05),血清尿素氮、总胆固醇、钙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1~5组血清磷含量不同程度高于6组,3组与之差异显著 (P<0.05),21 d中 3组高出 6组 10.84%;42 d中 3组高出6组11.11%。

表2 肉鸡生产性能

表3 肉鸡屠宰性能%

3 讨论

3.1 小麦-杂粕型饲粮添加复合酶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彭玉麟(2003)研究发现,在肉鸡小麦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和植酸酶,能够提高肉鸡增重,降低死亡率。小麦-杂粕型饲粮中添加以非淀粉多糖酶、蛋白酶和淀粉酶组成的复合酶制剂能显著提高樱桃谷鸭的生产性能(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在肉鸡小麦-杂粕型饲粮中添加1500~3000 mg/kg复合酶制剂可显著提高肉鸡日增重和料重比,并且添加量以2000 mg/kg和2500 mg/kg效果最佳(P<0.05),回归分析显示,1~21 d、22~42 d肉鸡饲料复合酶添加量分别为2400、2100 mg/kg 可获得最大日增重 31.15、47.09 g。复合酶制剂对生产性能的促进作用依赖于对饲料养分利用率提高,纤维素酶能有效地降解植物原料的细胞壁,小麦中含有的非淀粉多糖以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为主,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不仅能有效分解木聚糖和β-葡聚糖,而且还能协同破碎植物细胞壁,促进胞内营养物质的释放。

3.2 小麦-杂粕型饲粮添加复合酶制剂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何万领(2010)、周娟等(2007)研究报道,饲粮中添加纤维素复合酶能够显著提高肉鸡宰前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和胸肌重、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和胸肌率。另有研究表明在小麦-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NSP复合酶对肉鸡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杜德伟等报道饲用复合酶制剂对肉鸡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本试验结果显示,小麦-杂粕型饲粮中添加2000~3000 mg/kg复合酶制剂肉鸡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均呈升高趋势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无显著。可见不同类型酶制剂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不尽一致。

3.3 小麦-杂粕型饲粮添加复合酶制剂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张芹等(2009)研究报道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含有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纤维素酶)提高了肉鸡21日龄和42日龄血清葡萄糖浓度,说明酶制剂能够促进糖类降解及葡萄糖吸收,使血糖含量升高。黄兴国等(2009)研究发现,饲粮中添加加植酸酶肉鸡血清尿素氮浓度显著降低,但血清磷和钙浓度无显著变化。由大鹏(2009)研究发现,肉鸡玉米-豆粕-杂粕型日粮中加入复合酶 (由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组成),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升高,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但血清总蛋白、尿酸、钙、磷含量无显著变化。本试验结果显示,肉鸡小麦-杂粕型饲粮中添加1500~3000 mg/kg复合酶制剂,血清葡萄糖和磷含量显著升高,但甘油三酯、总蛋白、钙、总胆固醇和尿素氮含量无显著变化,可见小麦-豆粕型饲粮添加复合酶制剂可促进肉鸡对能量和磷的消化吸收。

表4 肉鸡血清生化指标

4 小结

本试验结果表明,肉鸡小麦-杂粕型饲粮中添加1500~3000 mg/kg复合酶制剂,可显著提高日增重和料重比,肉鸡血清葡萄糖、血清磷含量显著升高。添加2000~3000 mg/kg复合酶制剂肉鸡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均呈升高趋势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回归分析显示:1~21 d肉鸡饲粮添加2400 mg/kg复合酶可获得最大日增重,22~42 d肉鸡饲粮添加2100 mg/kg复合酶可获得最大日增重。综合分析,肉鸡小麦-杂粕型饲粮中添加1500~2500 mg/kg复合酶制剂促进生产性能效果最好。

猜你喜欢
净膛酶制剂聚糖
贵州沿河铁叫鸡体尺与屠宰性能研究
相对分子质量对木聚糖结晶能力的影响
酶制剂在动物营养和饲料中的应用
木聚糖酶在烘焙中的应用
浅析酶制剂在猪饲料中的应用
饲料用β-甘露聚糖酶活力的测定
不同复合酶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小型智能化家禽低内脏破损率净膛流水线设计
蒙古雉鸡体尺和屠宰性状测定及相关性分析
满膛与净膛冷鲜鸡微生物污染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