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陶土乐器的应用之维
——基于创作及演奏实践的探赜

2018-11-13 13:54刘奇琦邓思杭
海外文摘·艺术 2018年8期
关键词:陶土陶笛音乐作品

刘奇琦 邓思杭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成都 610021)

1 引论:改革陶土乐器及其应用研究

陶土乐器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属于最早出现的管乐器之一。目前在中国较为常见传统陶土乐器除了有传统埙、泥哨以及泥哇呜、土洞箫、呜嘟等之外,也有许多西方陶土乐器出现(诸如陶笛,即Ocarina),这些乐器具有不同的形制特征,音色独特,富有地域文化色彩。此外,当下也出现了许多基于传统乐器改革而生的多种创新陶土乐器(如三管陶笛、以及赵良山、王其书等人所研制的各式改革陶埙、杨达吾德改制的系列泥哇呜等等),这些改革乐器因其所具备的音色独特、具有良好的舞台表现力、音域广阔、演奏技法多样等优势,不仅极大拓展了乐器在音乐创作及演奏上的表现空间,也为其文化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目前,多种多样的改革陶土乐器已经受到许多演奏家和作曲家的关注,在他们的许多作品创作和演奏中,开始对这些乐器的使用进行了多方面的艺术探索,对于其应用的相关研究显得愈加重要。目前对于陶土乐器在当代音乐创作中应用的相关研究大致从如下几个方面切入:有的研究主要探索与梳理当下几种主要改革陶土乐器的音乐性能,并对其在音乐作品之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归纳总结;而有的研究则结合了相关曲目的音乐风格及内容,总结使用情况中所体现出来的优势及凸显出来的问题,并由此提出反思;更多的作曲者及演奏者主要针对改革陶土乐器在当代多种风格音乐中的运用进行了尝试,为此并提出一些经验与方法;对于演奏者而言,以演奏实例反馈至乐器的设计与制作,并对其未来的乐器改革及其在音乐作品上的应用提出思考。

这类关于其应用的研究从不同角度的切入,以期获得较为全面的研究视野,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一方面,这些研究基于音乐创作的角度,研究当代音乐中应当如何更好去使用陶土乐器(如何借用其音色、文化内涵,营造音响效果等),并由此上升至对传统乐器文化在当代音乐中的创作、呈现等方面的综合思考;另一方面,这些研究基于乐器研究的角度,通过探讨这些改革陶土乐器在当下作品的使用现状(如怎样使用乐器的演奏技法,使用过程中有哪些不足和改进等),为其今后的配器提供新的思路;在此基础上,相关研究还应结合当代音乐的未来发展趋势,立足于作曲与乐器制作相结合的双重研究视阈,共同为其今后的实际使用、创作和研究进行深入探索;最后,研究者还应鉴于保护和宣传陶土乐器文化、研究陶土乐器与当代音乐之结合等目的,希望通过借鉴参考国内外诸位演奏家与作曲家的创作经验,思考未来中国改革陶土乐器在当代音乐中应当如何应用,同时以此对这些改革乐器的改革、演奏反馈更多的经验——这些对于探索陶土乐器在当代音乐作品中的应用方式、保护传统陶土乐器文化、传播推广改革陶土乐器等方面而言,亦显得尤为重要。

2 改革陶土乐器的应用类型

传统陶土乐器的应用领域相对较为狭窄单一,这主要是受其乐器的形制及音乐性等方面的因素影响所致,通常带有较为明显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地域文化色彩。比如埙,相关的音乐作品创作及演奏一般多选用古典类型的乐曲为主,音乐风格相对偏重于庄严凝重、浑厚典雅,带有悲伤和哀怨的音乐气质,如《哀郢》、《牧羊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等;传统的陶笛(Ocarina)音乐作品主要以明亮轻快、富有抒情性的风格为主,通常旋律及节奏较为简单,如《故乡的原风景》、《雪之梦幻》、《天空之城》等;而诸如巴郎笛、土洞箫、呜嘟等地域性较强的陶土乐器,所演奏的音乐作品主要都局限在本地区的各类风土小调上,风格更为独特、单一。

从当代音乐的创作实例来看,改革陶土乐器因其改革之后所凸显出的诸多优势,它们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与普及势头较为迅猛,其中较为著名的大泽聪(Osawa)、周子雷、宗次郎、谭盾等多位知名作曲家、演奏家均对各种改革陶土乐器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系统研究、创作、呈现,诞生了诸如《Amore》、《Red zone》、《虞美人草》、《新世纪D小调》、《情笛》、等多部/首原创或改编的优秀作品,涵盖包括Fusion、Jazz、Blues等多种音乐风格,涉及领域颇广。从中国当前的总体情况看来,除了周子雷等人针对三管陶笛所作的多首演奏曲目之外,还有邹向平的《鱼凫祭》、昌英忠的《婆娑月影》等针对改革陶埙所作的许多带有实验探索性的音乐作品,另外,埙演奏家刘宽忍、台湾陶笛演奏家游学志、陶笛制作家赵洪啸等人针对各种改革陶土乐器亦有许多具有影响力的音乐作品诞生。这些类型及风格丰富多元的音乐作品打破了传统乐器较为固定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得改革陶土乐器可以成为作曲家及演奏家手中应用灵活多变的艺术传达媒介,赋予了乐器更多维度的艺术表现空间。

在实际的音乐作品里,除了对这些改革陶土乐器音乐性能方面优势的有效利用之外,许多作曲者和演奏者对其创新的演奏技法、声音色彩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元素融入到作品中,取得了较好的艺术呈现效果。如为系列改革双腔葫芦埙与古筝而作的重奏作品《烟花邂》,便是将其从传统埙文化的涵义中抽离、借助其独特的音色质感而作的一部现代音乐作品。作品勾勒出一幅静夜、深山、空宅的画面,孤独的琴声引来了山野精鬼,一人一鬼在整个交谈的过程中将那前尘往事相诉——在演奏的过程中,系列改革双腔葫芦埙所拥有的横跨三个八度的音域赋予了乐曲更具变率的旋律织体,而正因为这些改革陶土乐器减少了传统埙较为浑浊的共鸣和较小的音量,使演奏者可以随意演奏出速度较快、清晰明朗的十六分音符或三十二分音符,这样便可以让作品的叙事情节及情感可以随着演奏中大量的强弱、快慢的速率切换而更具不稳定性,并以这样的音感冲击以此来衬托出人与鬼之间的复杂关系,最终使得作品更具戏剧性、冲突性。另外,所使用的这些改革乐器让演奏者可以获得了更加灵活丰富的表现技巧,颗粒感强的花舌、有力的双吐音、清亮的气冲音、变率较大的腹震音等更加方便、实用、丰富的表现技巧赋予了乐曲更加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亦增强了与听众之间的情感交互。

从中可以窥见,改革陶土乐器在当代音乐作品之中的应用类型更加多元,不仅可以演奏经典的传统曲目,也可以满足流行音乐、实验先锋音乐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为作曲者及演奏者打开了艺术创作及呈现的新思路。

3 改革陶土乐器的应用优势及创新突破

传统的陶土乐器存在着许多局限之处,一般多作为色彩性乐器或风格乐器使用,多为独奏且较少在乐队中出现。改革陶土乐器对于这些弊端进行了革新,相对而言,基于声学仿真、数学建模、3D打印等现代科技改革而成的陶土乐器拥有了更好的音乐性能,这些乐器较之传统乐器而言,其音域得到拓展、转调灵活、形制精美、演奏技法多变、音质及音色更为优良,极大丰富拓展了传统陶土乐器的演奏性能和艺术表现力,在音乐作品的创作及呈现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审美需求,这对于陶土乐器的发展与普及而言意义重大。

比如经典曲目《海滨之歌》,这首乐曲旋律简单、音区跨度较小,通常使用传统的埙和陶笛便可以演奏,但在日本陶笛大师大泽聪演奏版本里,他所使用的三管陶笛音域超过三个八度且半音齐全,还拥有简单的和声系统——改革乐器优质的演奏性能赋予了乐曲更加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各种富有爵士乐特色的滑音、颤音信手拈来,在即兴的演奏中表现出演奏家更为细腻多变的情感,也呈现出一副具有立体感的乐曲画卷。再如在昌英忠为改革双腔葫芦埙所作的《婆娑月影》作品中,他从这类乐器丰富多变的音色中获得了创作灵感,采用音色素描的“音色音乐”的形式,以多个不同音区的乐器来进行音色上的碰撞,以此来制造出一种高低音错落、共鸣交互的音效,与此同时,作品在演奏上结合了传统埙所擅长表现的半气声发音方式,最终勾勒出了一个点状而含蓄的独特声音结构,呈现出月影摇晃、如梦如幻的空寂氛围,不失为一首专为改革陶土乐器而作的优秀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改革陶土乐器优良的音质、较为科学统一的形制和良好的音准控制为乐队的建设提供了可能,尤其是相对于传统乐器而言,这些乐器拥有着更加精确的音准、合适的音区及音域、清晰且富有层次感的共鸣、适度的声音响度,这也为陶土乐器的多元化、现代化和乐队编制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四川音乐学院所成立的“后土埙乐团”,该乐团采用的乐器主要是王其书团队所改革制作的系列新型双腔葫芦埙,音阶系统齐全、转调方便,避免了传统埙乐团音区断层、音色不统一、转调不够灵活、音准难以控制等诸多问题,原创及改编了大量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实验及先锋音乐作品,满足了不同群体受众的审美层次,整体反响较好,这也为埙乐团的建制及改革陶土乐器在当代音乐中的应用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由此可见,改革陶土乐器在当代音乐中的应用已经不再完全拘泥和受制于传统,对此所作的相关研究既是对传统陶土乐器的传承和创新所进行的多维度探索,也是立足于当下文化产业发展的语境中对这些乐器制作改革、乃至文化产业的创新运营所进行的深度研究。改革陶土乐器将促进中国陶土乐器在形制设计、声学改良、艺术呈现等方面的多元发展进程,最终以期为中国民族乐器的发展可以提供长远的助力。

4 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反思

可以预见,未来关于陶土乐器在音乐作品中应用的相关研究多数是结合作曲与乐器双重视阈所作的综合性研究,也是与日趋多元化的时代审美、大众审美需求相适应的发展研究。除了对于乐器本身的文化、音乐性能、演奏技法与配器等方面要有所深入了解之外,亦需要由此尽可能发挥乐器本身所具备的文化象征及音乐性能上的双重优势,成为当代音乐作品中更为重要的传达媒介,才能让改革陶土乐器真正融入到音乐作品的创作及表演之中。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改革陶土乐器在音乐作品中的应用确实还存在着很多的现实问题。

一方面,有的作曲者和演奏者过度追求其音乐性的表现及突破,一味追求新、奇、特的表现方式,完全忽略和丢弃了其独特的文化内容和声音特质,使之沦为毫无特色的音乐“工具”;另一方面,为了迎合大众审美趣味,有很多作曲者和演奏者青睐于对时下流行音乐的改编,作品过于浅显;有的作品对于改革陶土乐器的了解程度较浅,没有充分发掘和发挥这些改革陶土乐器所潜藏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没有很好利用到其宝贵的乐器优势(如这些乐器广阔的音域、健全的半音系统、多声腔和声系统等),缺少足量的优秀代表性曲目;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改革陶土乐器仍然存在着一些音乐性能上的问题,如音色偏差、音阶缺失、泛音过甚等,这需要作曲者、制作者以及乐器的设计及制作者达成高效的沟通和交流;过度强调对改革陶土乐器的使用,影响和挤压了传统乐器的传承机制及生存空间,破坏了其活态性和原生性,使之失去了其应有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等等。由此可见,在相关的应用过程中,诸多问题仍然在创作及演奏里实际存在着。

关于改革陶土乐器在音乐作品当中的应用研究不仅是对陶土乐器艺术表现方面之探赜,更是在现当代音乐审美的视阈下对传统乐器、民族乐器未来发展的探究。但从上面所列举的诸多问题来看,其中的那些应用问题仍对其产生了不利影响。在未来的创作和演奏中,如何利用好这些宝贵的改革乐器资源,又该如何使这些资源得以最大程度的合理应用——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对此认真思忖的问题。

猜你喜欢
陶土陶笛音乐作品
音乐作品赏析模式研究
论音乐作品分析对钢琴演奏的重要性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让陶笛打开民族艺术之门
新型陶笛和古埙有何不同?
爱健身的陶土
我的陶笛梦
基于网络背景下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故乡的原风景》
让孩子自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