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发展的趋势分析

2018-11-13 15:21陆湘华
海外文摘·艺术 2018年21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素养

陆湘华

(惠州市榕城中学,广东惠州 516000)

引言

现如今,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高速迅猛增长发展的全新时代,社会在高素质、快节奏的高速发展建设过程中,对于我国母语言的汉语言的发展与传承,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国际上的许多国家已经针对汉语言文学,增设了语言学习交流课堂,在国内与国外的大环境的相互作用下,汉语言文学正向着朝气蓬勃的发展方向迈进。

1 汉语言文学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人类在生产劳作中燃起智慧的光芒,从象形文字开始,人类就不停歇地去探索和发现语言的表达和运用的种类。人们在满足基本物质生活需求之外,逐渐开始对于美好事物的精神层面的追求,古代的文言文学就开始了人类对于自然形态及心里探索的文学里程,直到文明衍生发展到近代,人们开始选择用构思简单又精妙的语言文学,即:白话文学。人们开始用这样一种形式的语言去涵盖及表达,人们对于自然与生存形态的林林总总。因此,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历程,迄今为止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长河,而且它在每个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未来发展及延伸也依然会生生不息。

2 汉语言文学未来发展的趋势分析

汉语言文学既然有着自身存在及发展的广阔空间,那么在全球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国人更加应该认真传承汉语言文学的历史精髓,继续发扬光大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汉语言文学的文学体系更加的国际化,更加适应互联网高速运转的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需要。

2.1 转变观念,提升能力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的教授与传播,往往只停留在汉语言文学传承的表象上,即没有深入研究改进,如何传授古典汉语言文学的晦涩深意,只从表层的死记硬背式的学习状态,是无法真正掌握其汉语语言的精髓和触类旁通的意境的。同时,人们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授没有提高到比较重视的高度,使得国人对于我们自身的语言体系,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对于汉语言文学的传授,应该与时俱进,不应仅停留在表层,应该培养国人对于汉语言文学的人文情怀与精神素养,只有对于自己的语言文化了然于胸、深入精髓,才能更加的自信于人,才能更好地发展国家的实力,才能真正做到兴国安邦。

2.2 均衡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体系,从源头上增强渗透力

首先,建立小学阶段的教学课堂。我们对于作为母语的汉语言的学习,最基础的起点应该是从我们的教学课堂开始的,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从学生的小学阶段,学校就应该增设更多形式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课堂。让我们的汉语言文化从孩子阶段开始抓起。比如:一些具有中国历史意义的古代寓言故事,这些内容或是通过书籍形式,或是通过现代多媒体互联网的教学手段,进行精彩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对于晦涩的古汉语言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未来阶段的深入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其次,改善高校的教学内容。高校的汉语言文学的相关专业的课堂体系,其课程内容上不应仅仅停留在教学知识的表象上,应更加关注高校学生的文学素养,更多增进一些丰富的选修课堂,让汉语言文化能够与社会实际人文情景相结合。最后,应以引导教学的主干线。过去的教学理念总是以传授为主导,往往忽略了每个个体的不同特质,并不能用千篇一律去主导教学思想,应该尊重每个个体的具体化的思维,做好牵引的桥梁,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能够学以致用、有的放矢。

2.3 通过不同的渠道提高对于汉语言文学的素养

汉语言文学的知识体系永远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最好的文化融合与呈现,因此,对于汉语言文学的素养形成与提升,不仅仅依附于单一的传播渠道与传播方式,在我们近现代的优秀的汉语言文学的专家与学者,每个人都是承担着多重的传达汉语言文化的角色,他们或是作家、出版社的编辑、高校的文学教授等,他们身兼数职不仅为了个人的兴趣爱好,更是为了通过更多的实践领域去提升并传播中国的汉语言文化,因此,作为我们新一代的人们,应该将中国的汉语言文化,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学习上,更多的是通过不同的社会实践渠道,去多方位地互动交流语言文学的信息,让汉语言文学能够拥有更加开阔的实践发展空间,只有传授的范围宽广,受教的效应才会增强,这样才会更加兴旺汉语言文学的发扬和延伸。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经济环境格局下的社会主义的物质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拥有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加强汉语言文学的国学修养,是改善我们国人在不断发展的新时代的感应下,对于汉语言文学的传承和发扬的新的思想。通过不同的途径、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种类去传达汉语言文学的文化魅力,我们每个人都是身兼己任,都是中国辉煌历史的文化的承载者,更是与时俱进未来发展的创造者。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学素养
初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我们需要文学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现代汉语言变化与社会生活关系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