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有效性

2018-11-13 21:01陈梅生深圳市南山区海滨实验小学广东深圳518000
新生代 2018年20期
关键词:理解课文圆明园词语

陈梅生 深圳市南山区海滨实验小学 广东深圳 518000

在传统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存在较多问题,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其中主要是因为教师依据选择的是固化教学模式,也无很高的阅读兴趣,课堂中互动不足,且学生在语言理解、积累等层面有很大欠缺,拓展方式单一化。因此在新时期要立足于学生这一实际,并提升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效率,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基础上,需增强课堂中师生互动,并加强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拓宽阅读方式。

一、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弊端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较长时间范围中占据小学语文教学空间,形成被动接受定式思维,以及灌输式的方式,且之前已经有了素质教育理念,但是实际上学生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在行动上常态搁置,严重掣肘着学生创新能力强化及意识的催生。一些教师借助于新课改春风,做出在教学手段层面的优化,特别是放置突出位置用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因学生知识视野的狭隘,阅读能力低下,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主学习能力举步维艰,语文综合素质较低。

学生受自身心理素质制约。在阅读过程中,小学学生通常受到心理因素的制约。在阅读的过程中,因小学生依旧处于年龄较低年纪,所以表现出自卑及害羞的现象。自身情感的表达及大声阅读,均不敢在学生及教师面前展现出来,自我保护意识行为对学生阅读效率产生极大的影响。

学生主观阅读意识的缺失。在高段语文阅读中,小学学生通常表现出主观阅读意识缺失。教师的教育一般致力于理解其中意思,阅读教材。学生缺乏主动化的课后及课堂阅读意识,仅仅是像完成任务般,难以将学习中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

二、提升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一)引导学生应用多种阅读方法

按照课文的不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不同任务,将阅读分成默读、略读、朗读等形式,把握好阅读方式。朗读就是带有感情的、流利的,应用标准的普通化朗读课文,通常散文适合学生随意朗读。略读是把握课文的重难点,基于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进行阅读。默读为不出声的阅读。在高段阅读教学中,教师需实现对此三种模式的灵活应用。例如:五年级《西风胡杨》这篇文章,篇幅也比较长,为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教师基于开展本篇文章阅读教学中,可一字一字熟悉全文,并细读课文,通过查阅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字。之后,使得学生于朗读中体会胡杨树高贵的品格、坚韧顽强,有感情朗读课文,领会对西风胡杨精神的赞美及喜爱。

(二)重视词语教学

在学生的整个教育中,小学阶段的他们年龄较小,且为教育的初期,加之学习时间较短,因此教育的关键点便是词语教学。但是高年级词语教学较低年级而言更难一些,会更加严格化对学生领会及理解能力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精确掌握词汇的应用及内涵,并指导其会写词汇,通过其中关键词炸给我阅读文本的中心思想,以及掌握主体意思。除此之外,在现实生活中,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应用词语,有效突出词语教学的成效,将现实生活和其融合起来。例如:《梅花魂》一文,“梅花”和“魂”两个词语便是此文的重点词语,教师要善于提升教学效率,应用这两个中心词语,保证学生顺利进行阅读学习。

(三)加强师生互动

在整个阅读教学中,互动是最关键的部分,且教师在其中需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及阅读活动,并借助于引导语、问题等。除此之外,教师针对学生的活动情况,更好理解课文句子及内容,及时给予指导及点拨。在阅读教学互动中,要准确规范化教师的引导语,也就是说学生需分析所读橘子的好处,或者是所体现的人物特点等均需向学生一一说明。例如:《圆明园毁灭》中,可设计出“圆明园为什么会举世闻名?”“第二自然段用哪个词来形容这座皇家园林的?”等问题,更加的让学生体会情感。教师播放圆明园景色课件,学生进行思考,便于促进学生深刻体会圆明园的毁灭重要价值。

(四)立足文本,换位思考

想要理解课文的更深层次,需在阅读中以立足为本,也就是要分析课文内容,站在作者角度去思考及阅读。例如:课文内容主要表达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等问题,可使得学生更好读懂及理解课文。很多课文基于当前小学语文高段教材而言,均为有代表性名家经典,且课文风格转变较大,需融入课文意境,立足文本,换位思考,真正读懂课文。例如教学《匆匆》中,需先了解朱自清的行文风格及生活背景,便于在阅读中使得学生感受作者创作时的奋发图强,更具代入感,同时不甘时光匆匆而去的精神。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应用多种阅读方法,同时注重词语教学,在阅读教学当中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猜你喜欢
理解课文圆明园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印象·圆明园
找词语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里过大年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切入点
衔接追问,趁热打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提有效问题,助学生理解课文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