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精神障碍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研究

2018-11-13 03:43王芳马燕娟陈晓英张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31期
关键词:精神障碍重症危险

王芳 马燕娟 陈晓英 张芳

自杀是因为受到多种因素,如生物、社会、心理等方面的作用而导致的一种行为[1]。而导致患者作出这一应激行为的原因诸多,可能与不良的生活经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诸多因素相关[2]。根据相关研究表示,在全国的自杀人群中,自杀成功者中的精神障碍患者为64%,而自杀未遂者中精神障碍患者为42%[3]。由于重症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为精神功能受到损害,其严重程度可能达到自知力缺失的程度,且多伴有妄想、幻觉、幻听等离奇思维,一旦病情发作可能危及到自身性命,使其家庭和社会受到了严重的危害。因此,本次对重症精神障碍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精神障碍患者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56岁,平均年龄(39.23±2.12)岁。在所有患者中,有1例患者为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有3例患者为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有19例患者为精神分裂症,有17例患者为抑郁障碍。

1.2 方法

依照所查阅的重症精神障碍患者自杀危险因素相关资料和以往的临床的相关研究,发现患者自杀行为危险因素有: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其服用的药物反应,其伴有幻听,患者有家族人员自杀史或自身自杀史,以及具有“效仿”自杀心理。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所有患者在自杀行为出现时的相关临床指征,为了避免出现记录错误等情况,均由同一名医护人员进行统计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汇总处理研究所得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0例患者中,出现自杀行为的患者例数为28例,且经研究发现,患者出现自杀行为的因素主要与患者用药的反应、其具有家族自杀史或自身自杀史,“效仿”自杀心理,幻听以及其病程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显著关联,P>0.05,详细数据情况见表1。

3 讨论

表1 患者自杀行为因素分析(n,%)

精神障碍患者的发病原因较多,如患者因为先天基因出现变化而导致大脑、丘脑功能出现紊乱[4],同时也可能与患者的个人遭遇、经历、社会因素、家庭原因、情感因素、体质因素、遗传因素而导致,遗传因素为最主要的原因[5]。患有该类疾病的患者,其临床症状主要有行为异于常人,心理障碍等,并且该疾病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青壮年时期[6],当患者患病之后,最初会出现间歇性发病的情况,倘若没有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增加发病的次数从而出现持续性发作[7]。该疾病不但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会危及其自身生命[8]。据相关研究表示,自杀是精神障碍患者中高发的一种行为,且该种不良行为的出现大多处于疾病恢复期间[9]。本次研究通过记录所有患者在自杀行为出现时的相关临床指征发现,患者出现自杀行为的因素主要与患者用药的反应、其具有家族自杀史或自身自杀史,“效仿”自杀心理,以及其病程、幻听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显著关联,P>0.05。提示患者用药后均伴有不同程度并发症的发生,其会增加患者的不良情绪反应,导致患者求生欲较低,或当患者有意识想要康复时,因社会、外界等的异样眼光或刺激,增加其轻生的欲望[10]。因此为了控制重症精神障碍患者自杀的行为,首先需要分析导致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11],通过针对不同的患者建立风险预测,预防相关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多种治疗的方法,给予心理上的鼓励,建立良好的沟通,安排适当的运动或组织活动,根据其喜好进行饮食等,并且呼吁家庭和社会对重症精神障碍患者多一份宽容和爱心,才能够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12]。故根据危险因素建立相应的风险预测模型辅助治疗,对患者具有重要的价值。

猜你喜欢
精神障碍重症危险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喝水也会有危险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拥挤的危险(三)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1例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