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沉淀在消化道急性大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2018-11-13 03:43伏洪舵岳茜朱晓锋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31期
关键词:凝血因子冰冻消化道

伏洪舵 岳茜 朱晓锋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诱发因素诸多,而且病情进展迅速,死亡风险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这与大量失血后,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风险提升有关,目前多建议输注血浆或代血浆扩充外周循环,比如新鲜冰冻血浆以及冷沉淀,冷沉淀等[1-3]。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消化道急性大出血24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消化道急性大出血244例;男145例,女99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6.57±8.15)岁;失血量1 500~4 250 ml,平均失血量(2 680.00±122.50)ml;病因分析,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91例(37.30%),胃癌出血68例(27.87%),胃肠道溃疡出血27例(11.07%),食管癌出血21例(8.61%),食管黏膜撕裂6例(4.92%),其余11例(4.51%)。将24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与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观察组联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两组均在执行以下治疗方案的同时给予红细胞悬液,改善贫血症状,若血小板计数不足20×109/L,则需输注血小板。

1.2.1 对照组 新鲜冰冻血浆,使用前,将血浆置于37℃环境中,充分融化后,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尽量迅速输注血浆,整个输注治疗过程不得超过4 h;新鲜冰冻血浆按照10~15 ml/kg计算用量。

1.2.2 观察组 冷沉淀在使用前需置于37℃环境中,按照2~4 U/10 kg计算用量;其余与对照组相同。

1.3 统计学分析

此研究选择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利用(±s)及百分比(%)分别表示计量资料及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当P<0.05,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输注红细胞总量及住院时间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成功止血情况

观察组治疗2 h内成功止血率97.54%(119/122),高于对照组的75.41%(92/122),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872 9,P=0.000 2。

2.2 两组输注红细胞总量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输注红细胞总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3 两组凝血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PT、APTT、TT均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FIB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多为急性大出血,多经急诊入院治疗,死亡风险较高。尽管近几年来,越来越多先进医疗技术与设备应用于临床,但在某些特殊人群,比如高龄患者、并发症严重等,死亡率居高不下,以呕血、黑便、外周循环血容量下降为主要临床特征[4-8]。上消化道大出血病因繁杂,比如肝硬化导致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肠道溃疡导致出血、胃癌等,伴随而来的是血小板、凝血因子、红细胞等血液成分大量流失,若患者自身患有肝硬化、再障等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进一步加重病情,因此尽快在短时间内补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等具有凝血功能物质就显得非常重要[9-10]。

表2 两组凝血相关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凝血相关指标比较(±s)

观察组(n=122) 治疗前 21.55±2.63 68.99±11.15 34.75±7.11 1.10±0.11治疗后 15.48±1.95 40.19±11.58 20.17±5.49 2.74±0.54观察组治疗前后 t值 20.477 8 19.788 4 17.927 6 32.870 1 P值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对照组(n=122) 治疗前 22.11±1.74 69.07±11.51 34.93±5.44 1.08±0.32治疗后 18.65±2.10 45.16±10.88 25.03±6.33 1.95±0.49对照组治疗前后 t值 14.013 3 16.674 3 13.101 3 32.870 1 P值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组间治疗前 t值 1.961 4 0.005 5 0.222 1 0.652 8 P值 0.051 0 0.956 1 0.824 4 0.514 5组间治疗后 t值 12.218 0 3.454 9 6.406 5 11.966 7 P值 0.000 0 0.000 6 0.000 0 0.000 0

新鲜冰冻血浆源自新鲜抗凝全血,保存期一年,虽然不含血小板,但内含其他诸多凝血因子,特别是凝血因子Ⅴ及凝血因子Ⅶ,可显著提高患者凝血功能水平[11]。冷沉淀则源自FFD,属于其解冻后产物,内含大量凝血因子,尤其是vWF含量很高,注入体内后能够迅速发挥凝血及促凝血作用,黏附并保护血管受损部位,加速凝血过程,而且其中包含的Fn成分还具有一定的抑菌、调节免疫作用[12]。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联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治疗消化道急性大出血,对照组未联用冷沉淀;观察组治疗2 h内成功止血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注红细胞总量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T、APTT、TT均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FIB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这表明联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对消化道急性大出血治疗效果较好,可显著优化患者预后;建议外科、血液科、ICU等科室根据临床实际需求,灵活运用冷沉淀,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凝血因子冰冻消化道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了不起的冰冻动物园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观察消化内镜新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冰冻的情感
冰冻兽
冰冻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