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效果观察

2018-11-13 03:43朱礼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31期
关键词:负压创面发生率

朱礼明

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病情较为复杂,难以进行创伤处理,若未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出现截肢的风险,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安全[1-2]。本文旨在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这一阶段我院收治的118例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为59例。研究组男35例,女24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38.19±10.56)岁;20例车祸,15例坠伤,13例砸伤,11例绞伤。对照组男31例,女28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38.85±10.61)岁;23例车祸,14例坠伤,10例砸伤,12例绞伤。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主要方法为:清理创面,对骨折位置进行复位处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损伤的血管、神经、肌腱等部位进行修复,修复时需注意尽可能采用临近的肌瓣将裸露的部位覆盖住,严格按照医嘱为患者引流和换药。研究组采用VSD治疗,操作步骤基本同于对照组。伤口止血成功后将异物及坏死组织彻底清除,对骨折进行复位处理后采用髓内钉进行固定。根据损伤面积裁剪合适的VSD材料,若需要的VSD材料面积较大,可通过拼凑的方式合成。引流时,如果引流管较多,可采用“Y”字形连接头并联多根引流管。消毒材料后方可置入,干燥后在2创面上粘连,引入带引流管的VSD材料时需确保材料与创面之间无明显缝隙,将创面封闭,对负压器和引流管进行连接,开放负压。治疗时有效控制负压,将其控制于负0.015至0.055 MPa的范围,新生肉芽良好生长时行自体皮肤移植或其他抗炎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3]进行评分,其中,轻度疼痛:1~4分;中度疼痛:5~8分;剧烈疼痛:9~10分。同时比较两组的组织病理学评分、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例和百分率[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检验,若P<0.05,则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各项指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组织病理学评分高于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VA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急慢性损伤,由于其损伤面积较大且部位偏深,极易合并创面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4-5]。常规的治疗方式旨在为创面软组织换药,但疗效欠佳,创面愈合速度慢[6-7]。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组织病理学评分高于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创面愈合、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表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分析其原因: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开放性创伤患者逐渐增加,严重程度亦逐渐增加,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不利于骨折患者的恢复。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被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8-10]。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可以对创面渗出液进行有效清除,促使坏死组织及有毒、有害物质排出,并可以使损伤创面与外界隔离,防止出现创面感染,从而达到人工皮的目的;(2)具有高通透性和透湿性,对于伤骨组织局部血液循坏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有利于修复和保护受损的神经系统和肌腱组织;(3)不需对敷料进行频繁更换,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防止创口发生感染,并且可以使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但应用时需注意:(1)VSD材料应尽可能地贴在清创后、具有良好血液循环的软组织表面,并对创面行止血处理;(2)尽可能确保肉芽组织处于具有优势的生长发育空间;(3)VSD材料的覆盖需>边缘2 cm,确保处于密封状态;(4)手术结束后严密监测患者的创面,以吸引导管的方式创建良好的负压环境[11-13]。

综上所述,与常规换药治疗相比,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出院,临床疗效确切。

表1 两组临床各项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临床各项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对照组(n=59) 11.82±1.22 24.12±3.61 27.11±2.63 3.69±0.88研究组(n=59) 8.31±1.82a 15.61±1.22a 18.32±2.93a 8.58±0.62a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临床VA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临床VAS评分比较[(±s),分]

对照组(n=59)6.13±1.52 3.47±0.19研究组(n=59) 6.12±1.53 1.23±0.18

猜你喜欢
负压创面发生率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一种手术负压管路脚踏负压控制开关的研制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35例
蓝普锋RPC系列PLC在高层无负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