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法林与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疗效

2018-11-13 03:44李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31期
关键词:脑栓塞华法林瓣膜

李梅

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进入老年化,患有各种类型心脑血管病的患者数量也渐增多[1]。近年来,脑梗死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其较高致残率和复发率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2]。使用药效较好的药物对患者进行及时的预防和治疗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脑梗死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复发率以及致残率,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痛苦[3]。华法林与阿司匹林是两种常见的治疗脑梗死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药物,本文特对此两种药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对比分析,希望能给相关的同行一些帮助[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共有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0例;对照组共有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12例。观察组患者年龄在43~76岁,平均年龄为(55.0±0.7)岁;对照组患者年龄在49~75岁,平均年龄为(58.0±0.6)岁。在病情发展程度上,两组患者均无孤立性房颤、肝肾功能不全、凝血机制异常等状况。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华法林钠片口服抗凝,严格按照使用剂量,起始剂量为3.0 mg/d,每5~7天测一次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使其INR保持在1.5~2.5,根据达标情况增减剂量[5]。对照组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阿司匹林片,用量为100 mg/d,出现不良状况时,例如出血事件,即刻停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

在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监测其在用药后1年内脑栓塞和脑出血的发生情况[6]。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和监测。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出现脑栓塞及脑出血情况进行了记录。根据记录数据可知,两组发生脑出血的发生率要低于脑栓塞的发生率;观察组脑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脑栓塞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两组药物在脑梗死伴有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如表2所示。从整体效果而言,使用华法林对于患者发生脑栓塞和脑出血的影响小于使用阿司匹林的影响,发生的不良反应更少。

表1 两组患者发生脑栓塞和脑出血结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情况比较[n(%)]

3 讨论

通过研究表明,阿司匹林虽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但不能有效抗凝,患者使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稍高[7-10]。因此,阿司匹林虽然是医药史上的三大经典药物之一,但其在脑梗死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二级预防中的有效性明显低于华法林,二者的安全性无明显差异[11];华法林具有良好的抗凝作用,能够有效的降低脑梗死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出现血栓栓塞的概率和次数,但华法林治疗时有效血药浓度窗窄,量不足时无效果,过量后容易出现出血事件,而且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受食物及体重等外界影响因素多,需个体化治疗及定期反复采静脉血观察凝血功能,致使患者依从性差,以致目前在国内不能普及,使用率及有效率明显低[12]。

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严密监控患者INR并使其保持在参考范围时服用华法林不会增加患者脑出血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中,采用华法林治疗的观察组发生脑出血、脑血栓的概率均小于使用阿司匹林的对照组,在严密监测并控制 INR 条件下调整剂量华法林安全有效,不会增加房颤患者脑出血发生率,且不良反应较少,用药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脑栓塞华法林瓣膜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创新也是颠覆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防压疮被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烂”在心里
华法林出血并发症相关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与护理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栓塞临床研究
CHA2DS2-VASc评分在非瓣膜性房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益气脑络通汤治疗脑栓塞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