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湿热下注型带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8-11-13 03:44梅菊丽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31期
关键词:龙胆汤加减疗程

梅菊丽

湿热下注型带下病中医临床常见,该病是由湿邪影响带脉失约,任脉失固,冲脉失冲,导致阴道分泌物量多或色、质、气味的改变[1]。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湿热下注型带下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及健康[2],故及时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控制病情十分重要。祖国医学强调标本兼治[3],龙胆泻肝汤加减可清泄并举,清热燥湿解毒,改善带下量多及色、质、气味等症状的功效,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4]。因此,笔者观察并分析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湿热下注型带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纳入104例临床受试者均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中医妇科诊治的湿热下注型带下病患者。纳入标准[5]:所有患者均符合湿热下注型带下病临床诊断标准,且至少符合以下主证中的一项,次证符合两项:主证:带下异常:带下色白或呈黄色,量多质粘稠;阴部出现灼痛或瘙痒;次证:外阴痛痒,尿黄,尿急,尿痛,尿频,坐立不安,纳谷不香,口苦而腻,脉弦数,舌红苔腻,兼有肝胆湿热者,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头痛口苦,大便干结者;西医诊断标准为:符合《2015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阴道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6]中细菌性阴道炎及单纯型念珠菌性阴道炎者;年龄在21~60岁已婚患者;家属及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因阴道分泌物、性病、采取避孕措施引起者、肿瘤等引起白带增多者;孕妇;因心衰、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致病者;依从性差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平均年龄(36.19±4.97)岁;平均病程(12.16±5.17)个月。对照组平均年龄(34.19±4.97)岁;平均病程(11.81±4.61)个月。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于患细菌性阴道炎者给予甲硝唑片(生产厂家: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字准号H44024120)0.6 g/次,3次/d,7 d为1个疗程;对于念珠菌性阴道炎者给予硝酸咪康唑栓(生产厂家: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30214)治疗,200 mg/次,阴道上药,每晚1次,7 d为1个疗程;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用药调整。

观察组给予龙胆泻肝汤治疗,该药处方为:龙胆草、柴胡及生地、白木通各9 g,泽泻及当归各12 g,甘草6 g,银花20 g,连翘13 g,板蓝根15 g;水煎服,1次/剂,2次/d,连服14 d,7 d为一个疗程。用药期间,严禁服用其他药物。

1.3 观察指标

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中带下病的疗效判断标准。未愈:带下诸症无变化;好转:阴道分泌物之量、色、气味、质及诸证减轻;治愈:阴道分泌物之量、色味、质均恢复正常,诸症消失。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不良反应情况: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的恶心、腹痛等全身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所得进行处理。临床疗效等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值取双侧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临床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08%vs.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对照组服用甲硝唑片剂时出现4例稍出现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停药后症状自行消失。观察组未出现不良情况。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0%vs.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6,P=0.04)。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带下病是带下量明显增多且色、质、气味出现异常情况及伴有全身综合症状[7]。该病病机为脾虚湿盛郁久化热,或情志不畅,肝郁化火,而引起的湿热郁结,热邪随经郁结于下焦,损伤任带两脉,导致该病[8-9]。笔者针对该病的病机,以清热燥湿解毒为疗法,故本实验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该病。

龙胆泻肝汤加减有清热燥湿解毒等功效。方中龙胆草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实火之功效;柴胡可透表泄热、疏肝解郁;生地可清热生津、凉血止血;泽泻具有利水渗湿、清热泄热之功效;当归可调经活血、补血养血;白木通则可泻火行水、通利血脉;甘草具有调和诸药之功效;银花可清热解毒、风湿诸毒;连翘可泻心火、除脾胃湿热;板蓝根则具有散毒去火之功效。诸药合用,具有扶正祛邪、清热解毒、清肝祛湿泻热之功效,且毒副作用小,并可全面提升该病患者的治疗效果[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湿热下注型带下病疗效确切,不仅清热燥湿解毒,效果具有持久性,且无不良反应发生;这可能诸药联合使用,具有敛湿止带、疏肝理气、清肝祛湿泻热之效有关[11-12],使疗效有效的提高。

综上所述,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湿热下注型带下病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有效,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龙胆汤加减疗程
龙胆泻肝汤辅助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尖叶假龙胆化学成分的研究
不同厂家龙胆泻肝丸中龙胆苦苷、栀子苷、黄芩苷的溶出度测定和比较
龙胆总苷提取物掩味树脂复合物的制备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